钢筋桁架及钢筋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6390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筋桁架及钢筋组件。钢筋桁架包括:上弦筋;第一腹筋,连接在上弦筋的第一侧且呈弯曲状;第二腹筋,连接在上弦筋的第二侧且呈弯曲状;其中,第一腹筋和第二腹筋包括用于与钢筋网片连接的连接部,第一腹筋的底部和第二腹筋的底部分别形成间断的下弦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第一腹筋和第二腹筋包括用于与钢筋网片连接的连接部,第一腹筋的底部和第二腹筋的底部分别形成间断的下弦筋,使得第一腹筋的底部和第二腹筋的底部充当下弦钢筋,既能保证钢筋桁架在楼板中的承载作用,与传统钢筋桁架相比钢筋用量减少,减少焊接作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钢筋桁架生产效率,有效减轻楼板自重,提高抗震性能。提高抗震性能。提高抗震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筋桁架及钢筋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钢筋桁架及钢筋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叠合楼板是叠合构件的一种形式,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目前是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中应用最普遍的构件,对保证装配式建筑施工等同现浇起到关键作用。
[0003]叠合楼板由预制底板和叠合现浇层构成一个整体共同工作,其规范定义为预制混凝土板顶部在现场后浇混凝土而形成的整体受弯构件。其中,预制底板内铺设了叠合楼板的底部受力钢筋,在施工阶段预制底板可充当永久性施工底模,承担其自重及其上现浇层的荷载,在使用阶段又作为构件的一部分,与现浇层作为一个整体发挥其结构的承载力。
[0004]对于多、高层建筑结构,由水平和竖向构件组成的抗侧力体系来抵抗和传递水平力,楼板作为主要水平构件,不仅需承受和传递竖向荷载,而且需把地震作用及风荷载等引起的水平力传递和分配到各竖向抗侧力构件,从而协调各抗侧力构件之间的变形。与传统不带钢筋桁架的预制叠合平板相比,钢筋桁架的引入增大了预制构件的刚度,在吊装和施工阶段,可以减少预制叠合底板的变形,提高了其承受施工荷载的能力,简化作业工序,降低劳动强度。
[0005]钢筋桁架在叠合楼板中的作用主要有三点:钢筋桁架起到骨架作用,钢筋桁架相当于钢结构加劲肋;钢筋桁架使叠合楼板下部预制部分与上部现浇部分更有效地黏合起来,钢筋桁架相当于钢结构栓钉;钢筋桁架起到叠合面抗剪作用。
[0006]普通钢筋桁架形式是由一根上弦钢筋、两根下弦钢筋和两侧腹杆钢筋经焊接成型的钢筋骨架,腹杆钢筋与上下弦钢筋的焊点应采用电阻式焊接,底部的两根下弦钢筋有助于提高钢筋桁架的刚度,在楼板中钢筋桁架与钢筋网片绑扎到一起共同为楼板供承载力和传递荷载,两根下弦钢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钢筋的浪费,且增加焊接作业,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桁架及钢筋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钢筋桁架包括两根下弦钢筋造成钢筋的浪费、增加焊接作业、降低生产效率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筋桁架,包括:上弦筋;第一腹筋,连接在上弦筋的第一侧且呈弯曲状;第二腹筋,连接在上弦筋的第二侧且呈弯曲状;其中,第一腹筋和第二腹筋包括用于与钢筋网片连接的连接部,第一腹筋的底部和第二腹筋的底部分别形成间断的下弦筋。
[0009]可选地,第一腹筋的底部和/或第二腹筋的底部呈直线状或弯曲状。
[0010]可选地,第一腹筋和/或第二腹筋包括多个弯曲筋段和下筋段,弯曲筋段与上弦筋连接,多个弯曲筋段沿上弦筋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下筋段位于上弦筋的下方,相邻的两个弯曲筋段的下端通过下筋段连接,下筋段呈直线状或弯曲状,多个下筋段形成间断的下弦筋。
[0011]可选地,弯曲筋段包括相连接且呈夹角设置的第一筋段和第二筋段,第一筋段和第二筋段的连接处与上弦筋连接,第一筋段和第二筋段的连接处、第一筋段的下端及第二筋段的下端围成的形状为三角形。
[0012]可选地,第一筋段和第二筋段的连接处形成与上弦筋连接的连接点,相邻的两个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为150mm~200mm的范围内,和/或,第一筋段和第二筋段之间的夹角在60
°
~120
°
的范围内。
[0013]可选地,弯曲筋段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筋段、连接筋段及第二筋段,第一筋段和第二筋段呈夹角设置,连接筋段与上弦筋连接,连接筋段与第一筋段的连接处、连接筋段与第二筋段的连接处、第一筋段的下端及第二筋段的下端围成的形状为四边形。
[0014]可选地,连接筋段的长度在20mm~50mm的范围内,和/或,相邻的两个连接筋段之间的距离在100mm~150mm的范围内,和/或,第一筋段与连接筋段之间的夹角在90
°
~145
°
的范围内,和/或,第二筋段与连接筋段之间的夹角在90
°
~145
°
的范围内。
[0015]可选地,下筋段呈弯曲状时,下筋段的中部朝向上弦筋拱起弯曲形成弧形的凹槽,凹槽与钢筋网片的横向钢筋配合;或者,下筋段呈直线状时,钢筋桁架还包括倒V形的支撑筋,支撑筋设置在下筋段上,支撑筋支撑在钢筋网片的横向钢筋上,或者,下筋段支撑在钢筋网片的横向钢筋上,或者,下筋段支撑在马镫上,或者,下筋段位于钢筋网片的相邻两个横向钢筋之间。
[0016]可选地,第一腹筋和第二腹筋的底部所在的水平面不低于钢筋网片的底部所在的水平面,和/或,钢筋桁架的高度在80mm~400mm的范围内,和/或,钢筋桁架的宽度在80mm~120mm的范围内,和/或,钢筋桁架的高度和其宽度的比值在1/4~1的范围内。
[0017]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钢筋组件,包括:上述的钢筋桁架。
[0018]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第一腹筋和第二腹筋包括用于与钢筋网片连接的连接部,第一腹筋的底部和第二腹筋的底部分别形成间断的下弦筋,使得第一腹筋的底部和第二腹筋的底部充当下弦钢筋,既能保证钢筋桁架在楼板中的承载作用,与传统钢筋桁架相比钢筋用量减少,减少焊接作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钢筋桁架生产效率,有效减轻楼板自重,提高抗震性能。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钢筋桁架的实施例一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2示出了图1的钢筋桁架的主视示意图;
[0022]图3示出了图1的钢筋桁架的侧视示意图;
[0023]图4示出了图1的钢筋桁架与连接钢筋配合的主视示意图
[0024]图5示出了本技术的钢筋桁架的实施例二的主视示意图;
[0025]图6示出了本技术的钢筋桁架的实施例三的立体示意图;
[0026]图7示出了图6的钢筋桁架与连接钢筋配合的主视示意图;
[0027]图8示出了本技术的钢筋桁架的实施例四的主视示意图;
[0028]图9示出了本技术的钢筋桁架的实施例五的主视示意图;
[0029]图10示出了本技术的钢筋桁架的实施例六的立体示意图;
[0030]图11示出了本技术的钢筋组件的实施例一的立体示意图;
[0031]图12示出了本技术的钢筋组件的实施例二的立体示意图;
[0032]图13示出了本技术的钢筋组件的实施例三的立体示意图;
[0033]图14示出了本技术的钢筋组件的实施例四的立体示意图。
[0034]附图标记说明:
[0035]10、上弦筋;20、第一腹筋;21、弯曲筋段;211、第一筋段;212、第二筋段;213、连接筋段;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桁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弦筋(10);第一腹筋(20),连接在所述上弦筋(10)的第一侧且呈弯曲状;第二腹筋(30),连接在所述上弦筋(10)的第二侧且呈弯曲状;其中,所述第一腹筋(20)和所述第二腹筋(30)包括用于与钢筋网片(60)连接的连接部,所述第一腹筋(20)的底部和所述第二腹筋(30)的底部分别形成间断的下弦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腹筋(20)的底部和/或所述第二腹筋(30)的底部呈直线状或弯曲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腹筋(20)和/或所述第二腹筋(30)包括多个弯曲筋段(21)和下筋段(22),所述弯曲筋段(21)与所述上弦筋(10)连接,多个所述弯曲筋段(21)沿所述上弦筋(1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下筋段(22)位于所述上弦筋(10)的下方,相邻的两个所述弯曲筋段(21)的下端通过下筋段(22)连接,所述下筋段(22)呈直线状或弯曲状,多个所述下筋段(22)形成间断的下弦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筋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筋段(21)包括相连接且呈夹角设置的第一筋段(211)和第二筋段(212),所述第一筋段(211)和所述第二筋段(212)的连接处与所述上弦筋(10)连接,所述第一筋段(211)和所述第二筋段(212)的连接处、所述第一筋段(211)的下端及所述第二筋段(212)的下端围成的形状为三角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筋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筋段(211)和所述第二筋段(212)的连接处形成与所述上弦筋(10)连接的连接点,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为150mm~200mm的范围内,和/或,所述第一筋段(211)和所述第二筋段(212)之间的夹角在60
°
~120
°
的范围内。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筋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筋段(2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筋段(211)、连接筋段(213)及第二筋段(212),所述第一筋段(211)和第二筋段(212)呈夹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修国史红彬马钊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筑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