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泡气膜全包裹式水下多级通气航行体实验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6209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5:07
一种空泡气膜全包裹式水下多级通气航行体实验模型。目前进行水洞实验时航行体难以做到自身处于空泡气膜全包裹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头盖体可拆卸连接在第一阶梯形孔处,水洞天平前端可拆卸连接在第二阶梯形孔处,水洞天平后端可拆卸连接在支撑管一端内,支撑管另一端与支撑座下端可拆卸连接,圆筒形外壳扣合在主棒体和支撑管间,圆筒形外壳内壁和水洞天平外壁之间形成有环形腔,环形腔、支撑管和支撑座之间穿设有通气组件,头盖体外壁上有多个一级排气孔,多个一级排气孔通过通气组件与供气源相连通,圆筒形外壳上分别有多个二级排气孔和多个三级排气孔,多个二级排气孔和多个三级排气孔均通过通气组件与供气源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水洞实验。用于水洞实验。用于水洞实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泡气膜全包裹式水下多级通气航行体实验模型


[0001]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空泡气膜全包裹式水下多级通气航行体实验模型。

技术介绍

[0002]潜射战略武器具有射程远、威力大、突防能力强的特点,是国家核威慑的主要力量。潜射导弹包括水下筒中点火、蒸汽弹射

水中或水面点火等发射方式,大都涉及水下复杂的气水多相流动环境,导弹荷载复杂多变,水下发射难度极大。随着反潜技术的提高,水下发射导弹的深度需进一步增大,若深度扩大至50m以下,反潜设备侦查的概率会进一步降低,若发射深度超过100m,被反潜设备侦查概率会变得极小。加大发射深度是提高潜艇和导弹生存能力的一项重要手段,但是大深度发射会进一步提高技术难度,如:导弹发射深度增加后,受到的流体动力作用时间增加,运动姿态更容易失稳;导弹需要提高出筒速度来达到出水高度要求,而阻力与速度平方成正比,扩大的荷载可能造成导弹壳体失稳破坏;速度增加后,弹体肩部和尾部产生的自然空化现象使导弹荷载变得极为复杂。大深度发射带来的速度衰减、荷载增大、姿态不稳、流体空化等难题可以利用水下主动空泡技术或者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泡气膜全包裹式水下多级通气航行体实验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头盖体(1)、主棒体(2)、水洞天平(3)、圆筒形外壳(4)、支撑管(5)、通气组件(6)和支撑座(11),所述支撑座(11)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水洞(16)内壁上,主棒体(2)的一端为头端,主棒体(2)的另一端为尾端,主棒体(2)内沿其长度方向从头端至尾端依次加工有第一阶梯形孔(13)、连接孔(14)和第二阶梯形孔(15),头盖体(1)可拆卸连接在第一阶梯形孔(13)处,水洞天平(3)的前端可拆卸连接在第二阶梯形孔(15)处,水洞天平(3)的后端可拆卸连接在支撑管(5)的一端内,支撑管(5)的另一端与支撑座(11)的下端可拆卸连接,圆筒形外壳(4)扣合在主棒体(2)和支撑管(5)之间,圆筒形外壳(4)内壁和水洞天平(3)外壁之间形成有环形腔(12),所述环形腔(12)、支撑管(5)和支撑座(11)之间穿设有通气组件(6),所述头盖体(1)的外壁上加工有多个一级排气孔(1

1),多个一级排气孔(1

1)通过通气组件(6)与供气源相连通,所述圆筒形外壳(4)上分别加工有多个二级排气孔(4

2)和多个三级排气孔(4

3),多个二级排气孔(4

2)和多个三级排气孔(4

3)均通过通气组件(6)与供气源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泡气膜全包裹式水下多级通气航行体实验模型,其特征在于:通气组件(6)包括至少两根一级通气管(6

1)、至少两根二级通气管(6

2)、至少两根三级通气管(6

3)和至少两根四级通气管(6

4),至少两根一级通气管(6

1)、至少两根二级通气管(6

2)、至少两根三级通气管(6

3)和至少两根四级通气管(6

4)并列设置在环形腔(12)、支撑管(5)和支撑座(1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泡气膜全包裹式水下多级通气航行体实验模型,所述头盖体(1)内沿其长度方向加工有头部用空腔(1

4),多个一级排气孔(1

1)分别与头部用空腔(1

4)的一端相连通,头部用空腔(1

4)的另一端与第一阶梯形孔(13)相连通,所述主棒体(2)内沿其轴向方向加工有与一级通气管(6

1)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一级轴向长孔(2
‑1‑
3),主棒体(2)内沿其径向方向加工有与第一级轴向长孔(2
‑1‑
3)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一级径向短孔(2
‑1‑
2),每根一级通气管(6

1)的一端依次穿过支撑管(5)和支撑座(11)后与供气源相连接,每根一级通气管(6

1)的另一端与其对应的第一级轴向长孔(2
‑1‑
3)的一端相连通,每个第一级轴向长孔(2
‑1‑
3)的另一端与其对应的第一级径向短孔(2
‑1‑
2)一端相连通,每个第一级径向短孔(2
‑1‑
2)另一端与第一阶梯形孔(13)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空泡气膜全包裹式水下多级通气航行体实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棒体(2)的外壁与圆筒形外壳(4)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二级气舱(2
‑2‑
1),主棒体(2)内沿其径向方向加工有至少两个第二级径向短孔(2
‑2‑
2),每个第二级径向短孔(2
‑2‑
2)通过第二级气舱(2
‑2‑
1)与每个第二级排气孔(4

2)相连通,主棒体(2)内沿其轴向方向加工有与第二级径向短孔(2
‑2‑
2)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二级轴向长孔(2
‑2‑
3),每个第二级轴向长孔(2
‑2‑
3)的一端与其对应的第二级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威何广华荆芃霖王聪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