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盖体及应用其的加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6024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盖体,包括面盖组件、内盖组件和蒸汽阀组件,面盖组件套装于内盖组件的外周,蒸汽阀组件设置于面盖组件与内盖组件之间,内盖组件包括内盖、密封件和固定架,内盖安装于固定架且通过固定架安装于面盖组件的底部,密封件安装于固定架且套装于内盖的外周;密封件的内侧面设置有凹槽,凹槽位于内盖远离固定架的一侧;凹槽的下槽边的其中一端向内延伸有阻挡部,阻挡部与内盖以及凹槽共同形成集液腔。还公开了一种加湿装置,应用了上述的盖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盖体具有集液功能;密封件的凹槽还延伸有阻挡部,形成的集液腔能够进一步提高容纳功能,增大容纳量,不易溢出,且盖合后能够重新回流,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盖体及应用其的加湿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盖体及应用其的加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空气加湿设备中,主要使用电加热方式,其电加热组件主要是采用:
[0003]1、电热管加热装置,其存在以下缺点:(1)、热效率较低只有:80%、加热速度慢,高耗能。(2)、通过导热绝缘粉或云母,热阻大,电热丝易氧化损坏,寿命短,故障率高。经常维护和定期更换加热圈的弊端。(3)、安装空间大,箱体保温要好。存在“漏电”安全问题。(4)、功率密度低,小于6瓦/平方厘米,大功率加热困难,维护成本高。(5)、保温难,难实现高温蒸汽加热,加热温度一般小于300℃。(6)、无法实现超大功率加热:电热管数量多,故障率高,结构复杂。(7)无法做到加热热水及蒸汽与电源独立分开,容易出现漏电事故。
[0004]2、电极管加热装置,其存在以下优点:加湿方式最简单,喷雾颗粒小、加湿均匀,没有“白粉”现象产生。但其缺点是成本高,能耗大,加热器上容易结垢,效率会逐渐衰减;而且无法做到加热水及蒸汽与电源独立分开,容易出现漏电事故。、
[0005]综上,现有的采用发热片、发热管加热的加湿设备一般具有以下缺点:
[0006]1、预热慢,很耗电。
[0007]2、容易干烧,设备使用寿命短,容易坏,需要经常更换内胆等。
[0008]3、安全系数低,容易漏电。
[0009]如申请号为2021207324238的中国技术专利所示,公开了一种电磁加热式加湿装置,该加湿装置采用电磁加热方式对内胆内的水进行加热,具有升温快、功率可调、防干烧、使用寿命长、节能、成本低等优点,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0010]然而,如上述加湿装置所示,现有的加湿器一般需要将水加热至产生蒸汽才能起到加湿效果,在工作过程中,水蒸气向上移动至于上盖的内盖相接触后会遇冷产生水凝珠,类似于电饭煲的原理,当打开盖子后,水凝珠由于自身重力会沿内盖向下流,当水凝珠过多时,会流出至加湿器外,容易弄湿周围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收集功能的盖体,还公开了一种应用该盖体的加湿装置,至少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之一。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盖体,包括面盖组件、内盖组件和蒸汽阀组件,面盖组件套装于内盖组件的外周,蒸汽阀组件设置于面盖组件与内盖组件之间,内盖组件包括内盖、密封件和固定架,内盖安装于固定架且通过固定架安装于面盖组件的底部,密封件安装于固定架且套装于内盖的外周;
[0013]密封件的内侧面设置有凹槽,凹槽位于内盖远离固定架的一侧;
[0014]凹槽的下槽边的其中一端向内延伸有阻挡部,阻挡部与内盖以及凹槽共同形成集液腔。
[0015]由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新结构的盖体,该盖体在最底端设置有密封件,能够在盖合后实现密封,且密封件的内侧面设置有凹槽,该凹槽能够在打开盖体后容纳沿着内盖向下流的水,具有一定的集液功能;更为重要地是,本技术的凹槽还延伸有阻挡部,该阻挡部与内盖以及凹槽共同形成的集液腔能够进一步提高容纳功能,增大容纳量,不易溢出,且盖合后能够重新回流,使用方便。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内盖的下端面低于凹槽的上槽边且高于凹槽的下槽边。由此,能够保证打开盖体后,内盖上的水凝珠沿着内盖流入至凹槽内,实现快速收集。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阻挡部为两端高、中间低的圆弧形挡片。由此,圆弧形挡片外形美观且便于盖合盖体后集液腔内液体的回流。
[00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阻挡部与密封件一体式连接。由此,便于快速拆装。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内盖可拆卸地安装于固定架,固定架的外周边缘开设有若干个定位孔,内盖的边缘设置有若干个与定位孔限位配合的定位边,内盖通过定位边与定位孔的相互配合实现可拆卸。由此,不仅可以实现可拆卸,而且装配后可有效防止内盖在水平方向的旋转。
[00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架上开设有限位槽,密封件的一端部设置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与限位槽限位配合。由此,可实现密封件的固定。
[00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面盖组件包括面盖和内衬,面盖罩设于内衬的外周,蒸汽阀组件安装于内衬且贯穿面盖,内盖组件通过固定架安装于内衬的下端面。
[00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内衬的下端面开设有用于容纳内盖组件的安装槽,安装槽的槽壁上还设置有与固定架限位配合的限位件,内盖组件通过固定架安装于安装槽内且通过固定架与限位件的限位配合完成限位固定。由此,可实现内盖组件的可拆卸,便于快速拆装。
[0023]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加湿装置,包括具有容纳腔的壳体以及用于打开或盖合壳体的盖体,盖体为上述的盖体。
[0024]由此,本技术的加湿装置应用了上述的盖体,当加湿装置工作时,容纳腔内的液体会产生向上运动的热蒸汽,热蒸汽遇到盖体后,会在内盖的下端面形成水凝珠,当打开盖子后,水凝珠由于自身重力会沿内盖向下流入至集液腔进行集中储存,集液腔的容纳量足够容纳粘附于内盖的下端面的所有水凝珠,当重新盖合盖体后,集液腔内收集的液体可重新回流至容纳腔内,实现可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
[00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湿装置还包括用于加热容纳腔内液体的电磁加热机构。由此,加湿装置采用电磁加热方式进行加热,具有升温快、功率可调、防干烧、使用寿命长、节能、成本低等优点。
[002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新结构的盖体,该盖体在最底端设置有密封件,能够在盖合后实现密封,且密封件的内侧面设置有凹槽,该凹槽能够在打开盖体后容纳沿着内盖向下流的水,具有一定的集液功能;更为重要地是,本技术的凹槽还延伸有阻挡部,该阻挡部与内盖以及凹槽共同形成的集液腔能够进一步提高容纳功能,增大容纳量,不易溢出,且盖合后能够重新回流,使用方便。
[0028]本技术的加湿装置应用了上述的盖体,当加湿装置工作时,容纳腔内的液体
会产生向上运动的热蒸汽,热蒸汽遇到盖体后,会在内盖的下端面形成水凝珠,当打开盖子后,水凝珠由于自身重力会沿内盖向下流入至集液腔进行集中储存,集液腔的容纳量足够容纳粘附于内盖的下端面的所有水凝珠,当重新盖合盖体后,集液腔内收集的液体可重新回流至容纳腔内,实现可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上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0030]图2为图1所示的盖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图2所示的盖体的A

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图3所示的盖体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上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0034]图6为图5所示的上盖的内盖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5]图7为图6所示的内盖组件的爆炸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盖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盖组件(21)、内盖组件(22)和蒸汽阀组件(23),所述面盖组件(21)套装于内盖组件(22)的外周,所述蒸汽阀组件(23)设置于面盖组件(21)与内盖组件(22)之间,所述内盖组件(22)包括内盖(221)、密封件(222)和固定架(223),所述内盖(221)安装于固定架(223)且通过所述固定架(223)安装于面盖组件(21)的底部,所述密封件(222)安装于所述固定架(223)且套装于内盖(221)的外周;所述密封件(222)的内侧面设置有凹槽(2221),所述凹槽(2221)位于所述内盖(221)远离固定架(223)的一侧;所述凹槽(2221)的下槽边的其中一端向内延伸有阻挡部(2222),所述阻挡部(2222)与所述内盖(221)以及凹槽(2221)共同形成集液腔(2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221)的下端面低于所述凹槽(2221)的上槽边(2221a)且高于所述凹槽(2221)的下槽边(2221b)。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部(2222)为两端高、中间低的圆弧形挡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部(2222)与所述密封件(222)一体式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221)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固定架(223),所述固定架(223)的外周边缘开设有若干个定位孔(2231),所述内盖(221)的边缘设置有若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炳青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松吉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