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颅脑创伤术后护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5979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5:02
一种颅脑创伤术后护理装置,有效的解决了患者锻炼不便的问题;包括床体,床体上开设有开口朝前的传动槽,传动槽内设有可左右转动的转杆,转杆自由端设有前后轴向的固定柱,固定柱经连杆铰接有位于其右方且上下方向的滑杆,滑杆与床体滑动连接,滑杆上端贯穿床体且其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踏板,床体内滑动连接有前后方向的滑板,滑板下端设有位于转杆前方且与固定柱滑动连接的固定框,滑板前后两侧分别拆卸连接有上端贯穿床体的握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巧妙,使用方便,便于患者做腿部及手臂屈伸的康复锻炼,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护理强度,增加了患者的康复速度。者的康复速度。者的康复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颅脑创伤术后护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脑部护理
,特别是一种颅脑创伤术后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颅脑,是指头骨和脑子,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外伤,其分类根据颅脑解剖部位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与脑损伤,三者可合并存在。头皮损伤包括头皮血肿、头皮裂伤、头皮撕脱伤。颅骨骨折包括颅盖骨线状骨折、颅底骨折、凹陷性骨折。脑损伤包括脑震荡、弥漫性轴索损伤、脑挫裂伤、脑干损伤。
[0003]颅脑创伤术后,由于患者的肌肉可能会出现减弱,痉挛等情况,甚至还会出现软瘫,为了使患者更快的康复,需要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由于部分患者术后缺乏自主运动的能力,需要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躯体进行被动运动,以改善患者肌肉的不良症状,由于患者需要经常做康复训练,导致护理人员护理强度增大,舒适度降低,占用了大量的医资力量,当护理人员处于护理高峰期时会降低协助患者锻炼的频率,导致患者康复速度减缓,极其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颅脑创伤术后护理装置,有效的解决了患者锻炼不便的问题。
[0005]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床体,床体上开设有开口朝前的传动槽,传动槽内设有可左右转动的转杆,转杆自由端设有前后轴向的固定柱,固定柱经连杆铰接有位于其右方且上下方向的滑杆,滑杆与床体滑动连接,滑杆上端贯穿床体且其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踏板,床体内滑动连接有前后方向的滑板,滑板下端设有位于转杆前方且与固定柱滑动连接的固定框,滑板前后两侧分别拆卸连接有上端贯穿床体的握杆
[0006]本技术结构巧妙,使用方便,便于患者做腿部及手臂屈伸的康复锻炼,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护理强度,增加了患者的康复速度。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
[0008]图2是本技术的全剖左视轴测图。
[0009]图3是本技术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0010]图4是本技术图3中A的放大图。
[0011]图5是本技术的全剖俯视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3]由图1至图5给出,包括床体1,床体1上开设有开口朝前的传动槽2,传动槽2内设有可左右转动的转杆3,转杆3自由端设有前后轴向的固定柱4,固定柱4经连杆5铰接有位于其
右方且上下方向的滑杆6,滑杆6与床体1滑动连接,滑杆6上端贯穿床体1且其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踏板7,床体1内滑动连接有前后方向的滑板8,滑板8下端设有位于转杆3前方且与固定柱4滑动连接的固定框9,滑板8前后两侧分别拆卸连接有上端贯穿床体1的握杆10。
[0014]为了使转杆3转动,所述的传动槽2内设有前后轴向的电机11,电机11输出端与转杆3固定连接。
[0015]为了便于滑杆6的移动,所述的床体1上开设有开口朝上且下侧与传动槽2连通的导向槽12,滑杆6上端穿过导向槽12。
[0016]为了便于握杆10的左右移动,所述的床体1上开设有位于传动槽2上方的移动槽13,滑板8与移动槽13滑动连接,床体1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开口朝上且下侧与移动槽13连通的滑槽14,握杆10上端伸出其对应侧的滑槽14。
[0017]为了使握杆10与滑板8拆卸连接,所述的滑板8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多个沿左右方向分布且上侧与滑槽14连通的限位槽15,握杆10可插入对应侧的限位槽15内。
[0018]为了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所述的两个踏板7相对端分别设有固定环且其相背端分别设有固定带,握杆10上设有约束带。
[0019]本技术在使用时,设置滑杆6与导向槽12右侧壁接触,滑板8与移动槽13右侧壁接触,握杆10在最右侧的限位槽15内,握杆10可与限位槽15紧密连接的初始状态,患者躺在床体1上,将患者双腿伸直并将其双脚分别放在对应侧的踏板7上,通过固定带与固定环将患者脚部固定在踏板7上,通过约束带将患者双手约束在其对应侧的握杆10上;
[0020]固定患者脚部及手部后,启动电机11,电机11带动转杆3顺时针转动,转杆3经连杆5带动滑杆6向左滑动,滑杆6经踏板7带动患者双脚向左移动,患者腿部逐渐弯曲,同时转杆3经固定柱4带动固定框9向左移动,固定框9经滑板8带动握杆10向左移动,握杆10经约束带带动患者手臂弯曲;
[0021]当连杆5左端位于电机11正左方时,随着转杆3的转动,转杆3经连杆5带动滑杆6向右移动,滑杆6带动踏板7向右移动,踏板7经固定带及固定环带动患者双脚向右移动,患者腿部逐渐伸直,同时,转杆3经固定柱4带动固定框9向右移动,固定框9经滑板8带动握杆10向右移动,握杆10带动患者手臂逐渐伸直,直至滑杆6恢复至初始状态;
[0022]若需要增加握杆10与滑杆6之间的距离,则向上移动前侧的握杆10,使前侧的握杆10脱离其前侧的限位槽15,此时,向左移动前侧的握杆10至合适的位置后,将握杆10插入其正下方的限位槽15内,同理,移动后侧的握杆10,使其插入合适的限位槽15内,完成增加握杆10与滑杆6之间距离的调节;
[0023]电机11启动期间,转杆3经连杆5带动滑杆6做左右往复的直线运动,滑杆6经踏板7带动患者双脚做左右往复的直线运动,患者做腿部屈伸的往复运动,转杆3经固定柱4、固定框9、滑板8带动握杆10做左右往复的直线运动,握杆10带动患者手臂做屈伸的往复运动,直至完成锻炼;
[0024]锻炼完成后,关闭电机11,并解除固定带及固定环对患者脚部的固定及解除约束带对患者手臂的固定。
[0025]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设置可左右移动的握杆及可左右移动的踏板,便于患者做腿部及手臂屈伸的康复锻炼,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护理强度,减轻了患者的家庭负担,减少了锻炼时对医资力量的占有量,增加了患者的康复速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颅脑创伤术后护理装置,包括床体(1),其特征在于,床体(1)上开设有开口朝前的传动槽(2),传动槽(2)内设有可左右转动的转杆(3),转杆(3)自由端设有前后轴向的固定柱(4),固定柱(4)经连杆(5)铰接有位于其右方且上下方向的滑杆(6),滑杆(6)与床体(1)滑动连接,滑杆(6)上端贯穿床体(1)且其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踏板(7),床体(1)内滑动连接有前后方向的滑板(8),滑板(8)下端设有位于转杆(3)前方且与固定柱(4)滑动连接的固定框(9),滑板(8)前后两侧分别拆卸连接有上端贯穿床体(1)的握杆(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颅脑创伤术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槽(2)内设有前后轴向的电机(11),电机(11)输出端与转杆(3)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颅脑创伤术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茹萍王文节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