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防盗定位印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05804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防盗定位印章系统,包括外壳筒、印章本体、旋转底盖和定位系统;所述定位系统包括处理器、识别模块、定位模块、无线信号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处理器通过软件控制连接于识别模块、定位模块、无线信号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处理器、识别模块、定位模块、无线信号模块和报警模块通过蓄电池供电运行;所述外壳筒内壁顶部沿高度方向设有支柱,所述支柱一端连接于印章本体,所述印章本体设于外壳筒底部通口位置;所述旋转底盖通过螺纹槽螺纹连接于外壳筒内壁的内螺纹,所述旋转底盖周侧设有锁定台;所述锁定台设有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对应于外壳筒底部,所述锁定机构信号连接于报警模块,所述处理器软件控制连接于锁定机构。于锁定机构。于锁定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防盗定位印章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印章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防盗定位印章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印章包括公章,财务专用章,合同专用章,私章等,在现有条件下,自然人、单位主体、包括公司等法人主体以及非法人主体,在对外交往过程中离不开传统印章,可以说在于外界发生法律关系的过程中,传统印章在形式上起着代表单位或者自然人意志的作用。无论日常交往,还是法院对纠纷的审查判断中,都会依据盖章,认定有关文件的效力,进而确定有关权利义务。单现有传统印章无法实现全面监管,其使用基本靠印章实际保管人的个人意志,监督管理存在较大的难度和空白。印章非合规的使用,增加了政治、法律、经济等多方面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防盗定位印章系统可以防止印章盗用并对印章进行定位监测。
[0004]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智能防盗定位印章系统,包括外壳筒、印章本体、旋转底盖和定位系统;所述定位系统包括处理器、识别模块、定位模块、无线信号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处理器通过软件控制连接于识别模块、定位模块、无线信号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处理器、识别模块、定位模块、无线信号模块和报警模块通过蓄电池供电运行;所述外壳筒内壁顶部沿高度方向设有支柱,所述支柱一端连接于印章本体,所述印章本体设于外壳筒底部通口位置;所述旋转底盖通过螺纹槽螺纹连接于外壳筒内壁的内螺纹,所述旋转底盖周侧设有锁定台;所述锁定台设有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对应于外壳筒底部,所述锁定机构信号连接于报警模块,所述处理器软件控制连接于锁定机构。
[0005]进一步地,所述锁定机构设于锁定台的锁定槽内;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电机、螺杆和锁定柱;所述电机通过蓄电池供电运行,所述电机驱动连接于螺杆,所述电机信号连接于处理器,所述螺杆沿锁定槽高度方向托举连接于锁定柱底部;所述锁定柱顶部对应于外壳筒底部的卡槽,所述锁定柱信号连接于报警模块。
[0006]进一步地,所述锁定柱内部沿高度方向贯穿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两端开口通过气敏元件封堵,所述气敏元件连接于报警模块;所述通孔沿高度方向设有若干环形槽,所述环形槽沿水平方向环向贴设于通孔周侧;所述通孔和环形槽内充有惰性气体。
[0007]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槽周侧设有金属丝,所述金属丝连接于报警模块。
[0008]进一步地,所述识别模块为电容式指纹扫描仪或者超声波式指纹扫描仪。
[0009]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智能防盗定位印章系统可以防止印章盗用并对印章进行定位监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技术效果:
[0010]1)通过定位模块将印章本体的位置传送至无线信号模块并上传至网络,用户可通过移动端应用查看位置;
[0011]2)设置锁定机构可以防止印章被盗用,并在被破坏时发出报警。
附图说明
[0012]附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
[0013]附图2为本技术的锁定机构的结构图;
[0014]附图3为本技术的锁定柱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0016]如附图1

3:一种智能防盗定位印章系统,包括外壳筒11、印章本体12、旋转底盖 2和定位系统;所述定位系统包括处理器、识别模块、定位模块、无线信号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处理器通过软件控制连接于识别模块、定位模块、无线信号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处理器、识别模块、定位模块、无线信号模块和报警模块通过蓄电池供电运行;在不使用印章时将旋转底盖2扣合于外壳筒11底部,将印章本体12遮盖避免被人盗用,同时旋转底盖2通过锁定机构将旋转底盖2与外壳筒11锁定;使用印章时,使用者通过识别模块将验证信息传送至处理器,处理器根据本地存储或网络服务器存储的验证资料判断使用者是否具有权限,验证通过后处理器软件控制锁定机构进行解锁;无线信号模块用于连接网络,定位模块将印章本体12的位置通过无线信号模块传输至网络,用户可通过移动端应用查看位置;当使用者强行开启旋转底盖2并破坏锁定机构时,报警模块进行报警,同时将处理器报警信号通过无线信号模块传送至网络服务器。
[0017]所述外壳筒11内壁顶部沿高度方向设有支柱111,所述支柱111一端连接于印章本体12,所述印章本体12设于外壳筒11底部通口位置;所述旋转底盖2通过螺纹槽21 螺纹连接于外壳筒11内壁的内螺纹112,所述旋转底盖2周侧设有锁定台22;所述锁定台22设有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对应于外壳筒11底部,所述锁定机构信号连接于报警模块,所述处理器软件控制连接于锁定机构。
[0018]所述锁定机构设于锁定台22的锁定槽221内;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电机31、螺杆32 和锁定柱33;所述电机31通过蓄电池供电运行,所述电机31驱动连接于螺杆32,所述电机31信号连接于处理器,所述螺杆32沿锁定槽221高度方向托举连接于锁定柱33 底部;所述锁定柱33顶部对应于外壳筒11底部的卡槽113,所述锁定柱33信号连接于报警模块;识别模块验证后处理器控制电机31驱动螺杆32将锁定柱33从卡槽113中拔出,解除锁定,使用完成后再次通过识别模块验证,锁定柱33再次插入卡槽113进行锁定。
[0019]所述锁定柱33内部沿高度方向贯穿设有通孔331,所述通孔331两端开口通过气敏元件332封堵,所述气敏元件332连接于报警模块;所述通孔331沿高度方向设有若干环形槽333,所述环形槽333沿水平方向环向贴设于通孔331周侧;所述通孔331和环形槽333内充有惰性气体;当使用者强行旋动旋转底盖2时,锁定柱33此时部分插入卡槽113,剩下部分插入锁定槽221,因此锁定柱33会受到剪切力破坏产生裂痕,使原本密闭的通孔331泄漏,由于通孔331内部原本充满惰性气体,泄漏会导致电阻发生改变,气敏元件332监测到电阻变化后发送信号至报警模块,报警模块进行报警;环形槽 333可以使充有惰性气体的空间更加贴近锁定柱33周侧边缘,使裂痕更容易产生泄漏。
[0020]所述环形槽333周侧设有金属丝334,所述金属丝334连接于报警模块;当锁定柱 33会受到剪切力产生形变时,金属丝334发生弯折,使得电流信号发生改变,报警模块收到电流信号后进行报警;通过此方式增加报警途径,避免出现单一报警方法故障失灵导致无法报警。
[0021]所述识别模块为电容式指纹扫描仪或者超声波式指纹扫描仪。
[0022]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防盗定位印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筒(11)、印章本体(12)、旋转底盖(2)和定位系统;所述定位系统包括处理器、识别模块、定位模块、无线信号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处理器通过软件控制连接于识别模块、定位模块、无线信号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处理器、识别模块、定位模块、无线信号模块和报警模块通过蓄电池供电运行;所述外壳筒(11)内壁顶部沿高度方向设有支柱(111),所述支柱(111)一端连接于印章本体(12),所述印章本体(12)设于外壳筒(11)底部通口位置;所述旋转底盖(2)通过螺纹槽(21)螺纹连接于外壳筒(11)内壁的内螺纹(112),所述旋转底盖(2)周侧设有锁定台(22);所述锁定台(22)设有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对应于外壳筒(11)底部,所述锁定机构信号连接于报警模块,所述处理器软件控制连接于锁定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防盗定位印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设于锁定台(22)的锁定槽(221)内;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电机(31)、螺杆(32)和锁定柱(33);所述电机(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小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