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心静脉穿刺B超引导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5753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心静脉穿刺B超引导支架,具体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是:包括侧板和第二支撑装置,所述侧板共有四组,四组所述侧板设置成方形,所述侧板一端固定安装连接柱,所述侧板另一端开设有U形槽一,所述连接柱通过销钉插接在所述U形槽一内壁,还包括连接在第二支撑装置内壁的高度调节装置;和连接在高度调节装置顶部一侧的角度调节装置;和连接在角度调节装置内壁的固定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底杆和顶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代替左手固定B超探头,那么将能稳定探头的角度和对皮肤的压力,为操作提供一个更加准确且不易受人为因素变化的穿刺进针点定位。因素变化的穿刺进针点定位。因素变化的穿刺进针点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心静脉穿刺B超引导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心静脉穿刺B超引导支架。

技术介绍

[0002]B超引导技术在中心静脉穿刺操作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主要原因是因为B 超引导中心静脉穿刺具有操作可视化,它可以避免盲目穿刺、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一针到位率、总成功率、减少置管时间,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皮下淤血、血肿、感染、深静脉血栓、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000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B超在中心静脉穿刺过程中,需要操作者在无菌区域内左手持B超探头锁定穿刺点,右手进行穿刺,而采用这样的方式需要操作者在穿刺过程中用左固定B超探头,使探头角度和高度与穿刺点皮肤保持相对稳定位置一段时间,因而进针视野情况受操作者的体力、技术水平影响较大。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中心静脉穿刺B超引导支架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中心静脉穿刺B超引导支架,通过固定装置将套好无菌透明袋的B超探头进行固定,固定后,通过高度调节装置对套好无菌透明袋的B超探头进行高度调节,直至B超探头给血管的压力处于合适状态,然后再通过角度调节装置对B超探头的角度进行调节,从而使B超探头和皮肤充分接触,让血管充分暴露在操作者的视野,以解决现有的B超在中心静脉穿刺过程中,需要操作者在无菌区域内左手持B超探头锁定穿刺点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心静脉穿刺B 超引导支架,包括侧板和第二支撑装置,所述侧板共有四组,四组所述侧板设置成方形,所述侧板一端固定安装连接柱,所述侧板另一端开设有U形槽一,所述连接柱通过销钉插接在所述U形槽一内壁,还包括连接在第二支撑装置内壁的高度调节装置;和
[0007]连接在高度调节装置顶部一侧的角度调节装置;和
[0008]连接在角度调节装置内壁的固定装置;
[0009]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底杆和顶杆,所述底杆顶部内壁开设有U形槽二,所述顶杆底部插接在所述U形槽二内壁,所述顶杆底部内壁与所述底杆顶部内壁螺纹连接旋转轴一;
[0010]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旋转夹板三,所述顶杆顶部一端固定安装所述旋转夹板三,所述旋转夹板三内壁插接旋转板,所述旋转夹板三内壁与所述旋转板内壁螺纹连接旋转轴二;
[0011]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旋转板、下U形板和上U形板,所述下U形板右端插接在所述上U形板右端内壁,所述旋转板左端内壁通过螺丝螺纹连接所述下U形板和所述上U形板。
[0012]优选的,所述下U形板左侧位于所述上U形板左侧的下方。
[0013]优选的,所述侧板底部固定安装第一支撑装置,所述第一支撑装置包括支撑腿,所
述侧板底部两端固定安装所述支撑腿,所述支撑腿底部固定安装垫片。
[0014]优选的,每两组相邻所述侧板内壁插接卡板。
[0015]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杆和固定盒,左侧所述侧板与右侧所述侧板外壁一端固定安装旋转夹板一。
[0016]优选的,所述旋转夹板一内壁通过梅花手拧螺丝一插接所述支撑杆。
[0017]优选的,所述支撑杆顶部通过销钉连接旋转夹板二,所述固定盒左右两端固定安装所述旋转夹板二。
[0018]优选的,所述固定盒内壁通过梅花手拧螺丝二连接底杆。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1.在使用本技术时当需要进行中心静脉穿刺时,先将折叠的四组侧板放入无菌区域内,放入后,将折叠的四组侧板进行打开,直至组成方形形状,组成后,将卡板插接在每两组相邻的侧板上,从而达到对组成的方形进行定位,定位后,将组成的方形侧板置于患者手臂上方,即患者手臂从支撑腿中穿过,穿过后,打开支撑杆,并将支撑杆的底部插进旋转夹板一中,插进后,通过梅花手拧螺丝一将支撑杆固定在旋转夹板一中,固定后,在通过梅花手拧螺丝二将底杆固定在固定盒中,然后将套好无菌透明袋的B超探头放置在下U形板和上U形板之间,放入后,将下U形板和上U形板进行合并,从而使下U形板和上U形板对套好无菌透明袋的B超探头进行固定,固定后,通过螺丝将下U形板和上U形板进行固定,从而达到将套好无菌透明袋的B超探头固定在下U形板和上U形板中,具有便于安装和移动的作用;
[0021]2.在使用本技术时上下转动顶杆,从而使顶杆带动套好无菌透明袋的B 超探头进行升降,直至套好无菌透明袋的B超探头位于合适的高度,然后通过转动旋转轴一对套好无菌透明袋的B超探头进行高度固定,从而使B超探头给血管的压力处于合适状态,高度固定后,再转动旋转板,然后旋转板就会带动套好无菌透明袋的B超探头进行左右旋转,直至套好无菌透明袋的B超探头与皮肤的角度达到合适的位置,从而使探头和皮肤充分接触,让血管充分暴露在操作者的视野,然后操作者左手绷紧患者皮肤,右手延B超探头持针器方向进行进针,进针见回血后将穿刺针从B超探头取下,将B超探头移开进行进一步操作,穿刺结束后将支架送供应室消毒以便下一次使用,通过使用本专利技术代替左手固定B超探头,那么将能稳定探头的角度和对皮肤的压力,为操作提供一个更加准确且不易受人为因素变化的穿刺进针点定位,同时操作者的左手得到解放,使左手可以做穿刺时更好的辅助工作,如绷紧被操作者的皮肤,稳定被操作者手臂等,从而提高中心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的机率。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支撑装置结构俯视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卡板结构正视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结构正视A区域放大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高度调节装置结构侧视示意图;
[0027]图6本技术提供的固定装置结构俯视示意图。
[0028]图中:第一支撑装置1、支撑腿11、垫片12、侧板2、连接柱21、U形槽一22、卡板23、第二支撑装置3、支撑杆31、旋转夹板一32、梅花手拧螺丝一 33、旋转夹板二34、固定盒35、梅
花手拧螺丝二36、高度调节装置4、底杆41、 U形槽二42、旋转轴一43、顶杆44、角度调节装置5、旋转夹板三51、旋转轴二52、固定装置6、旋转板61、下U形板62、上U形板63、螺丝64。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0]参照附图1

图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中心静脉穿刺B超引导支架,包括侧板2和第二支撑装置3,
[0031]进一步地,所述侧板2共有四组,四组所述侧板2设置成方形,所述侧板2 一端固定安装连接柱21,所述侧板2另一端开设有U形槽一22,所述连接柱21 通过销钉插接在所述U形槽一22内壁,具体的,通过销钉(图中未标记)将一组侧板2上的连接柱21插接在另一组侧板2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心静脉穿刺B超引导支架,包括侧板(2)和第二支撑装置(3),所述侧板(2)共有四组,四组所述侧板(2)设置成方形,所述侧板(2)一端固定安装连接柱(21),所述侧板(2)另一端开设有U形槽一(22),所述连接柱(21)通过销钉插接在所述U形槽一(22)内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第二支撑装置(3)内壁的高度调节装置(4);和连接在高度调节装置(4)顶部一侧的角度调节装置(5);和连接在角度调节装置(5)内壁的固定装置(6);所述高度调节装置(4)包括底杆(41)和顶杆(44),所述底杆(41)顶部内壁开设有U形槽二(42),所述顶杆(44)底部插接在所述U形槽二(42)内壁,所述顶杆(44)底部内壁与所述底杆(41)顶部内壁螺纹连接旋转轴一(43);所述角度调节装置(5)包括旋转夹板三(51),所述顶杆(44)顶部一端固定安装所述旋转夹板三(51),所述旋转夹板三(51)内壁插接旋转板(61),所述旋转夹板三(51)内壁与所述旋转板(61)内壁螺纹连接旋转轴二(52);所述固定装置(6)包括旋转板(61)、下U形板(62)和上U形板(63),所述下U形板(62)右端插接在所述上U形板(63)右端内壁,所述旋转板(61)左端内壁通过螺丝(64)螺纹连接所述下U形板(62)和所述上U形板(63)。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丽梅张艳芳周春姣谢晓燕丁玲付攸缘颜丹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