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血管踝肱指数检查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5680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56
本申请提出一种周围血管踝肱指数检查床,其包括:床本体、腿部运动单元;腿部运动单元包括:两个套圈、套圈连接杆、L形支撑臂、圆筒状阻尼箱、叶轮、第一曲柄、第二曲柄、第一踏板、第二踏板;所述两个套圈对应地套在床本体后端的两个支腿上;套圈连接杆连接在该两个套圈之间;L形支撑臂的第一端固定在套圈连接杆中部,第二端固定在圆筒状阻尼箱的下侧;叶轮安装在圆筒状阻尼箱内部;第一曲柄固定至叶轮的第一侧,第二曲柄固定至叶轮的第二侧;第一踏板能够转动地安装在第一曲柄的第二端,第二踏板能够转动地安装在第二曲柄的第二端;圆筒状阻尼箱的内周设置有多束弹性尼龙丝,叶轮的相邻的两个叶片之间的间隙中至少插入有一束所述弹性尼龙丝。龙丝。龙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周围血管踝肱指数检查床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周围血管踝肱指数检查床。

技术介绍

[0002]多普勒检测踝肱指数(ABI)是周围血管检查室检查下肢动脉硬化症最常用、最简单的一种方法。通过测量肱动脉和踝部胫后或胫前动脉收缩压得到踝部动脉压和肱动脉压之间的比值称之为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 ABI)。主髂动脉闭塞性病变由于侧支循环比较丰富,有一些患者静息状态下踝肱指数可正常或接近于正常,这时需要通过下肢运动使得患者下肢肌肉供血不足从而出现疼痛、痛性痉挛等症状时再进行测量才可以发现踝肱指数降低。实际检查过程中,高龄患者并不适合在室外进行下肢运动后回到检查室检查,因为症状出现后通常在1

5分钟就会缓解,高龄患者从室外回到检查室从很可能会耽误检查最佳时机,而且高龄患者在跑步机上运动也具有摔倒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旨在提出一种周围血管踝肱指数检查床,方便患者在病床上进行下肢运动,一旦出现症状可以快速进行检查。
[0004]本申请的周围血管踝肱指数检查床,其包括:床本体、腿部运动单元;
[0005]床本体的下方受到四个支腿的支撑,其中两个支腿位于床本体的后端的下侧;
[0006]腿部运动单元包括:两个套圈、套圈连接杆、L形支撑臂、圆筒状阻尼箱、叶轮、第一曲柄、第二曲柄、第一踏板、第二踏板;
[0007]所述两个套圈对应地套在床本体后端的两个支腿上,每个支腿上设置一个套圈;每个套圈上开设有螺纹孔,每个螺纹孔中安装有一个螺栓,螺栓的端部抵靠在与该套圈对应的支腿的侧面;套圈连接杆连接在该两个套圈之间;L形支撑臂的第一端固定在套圈连接杆中部,第二端固定在圆筒状阻尼箱的下侧;叶轮安装在圆筒状阻尼箱内部;第一曲柄的第一端穿过圆筒状阻尼箱的第一侧壁固定至叶轮的第一侧,第二曲柄的第一端穿过圆筒状阻尼箱的第二侧壁固定至叶轮的第二侧;第一踏板能够转动地安装在第一曲柄的第二端,第二踏板能够转动地安装在第二曲柄的第二端;第一曲柄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第二曲柄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分别设置有轴承;圆筒状阻尼箱的内周设置有多束弹性尼龙丝,叶轮的相邻的两个叶片之间的间隙中至少插入有一束所述弹性尼龙丝。
[0008]优选地,所述弹性尼龙丝垂直地设置在圆筒状阻尼箱的内周上。
[0009]优选地,所述弹性尼龙丝插入叶轮的相邻叶片之间的深度为2

3cm。
[0010]通过本申请的周围血管踝肱指数检查床,高龄患者只需要躺在床上就可以像骑自行车一样踏动踏板来运动下肢,制造下肢的肌肉供血不足。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申请的周围血管踝肱指数检查床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申请的周围血管踝肱指数检查床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周围血管踝肱指数检查床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周围血管踝肱指数检查床的腿部运动单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本申请的周围血管踝肱指数检查床的腿部运动单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周围血管踝肱指数检查床进行详细说明。
[0017]本申请的周围血管踝肱指数检查床,其包括:床本体10、腿部运动单元20。
[0018]床本体10的下方受到四个支腿的支撑,其中两个支腿11a、11b位于床本体10的后端的下侧。
[0019]腿部运动单元20包括:两个套圈21a、21b、套圈连接杆22a、L形支撑臂22b、圆筒状阻尼箱23、叶轮29、第一曲柄24、第二曲柄25、第一踏板26、第二踏板27。
[0020]两个套圈21a、21b对应地套在床本体后端的两个支腿11a、11b上,每个支腿上设置一个套圈;每个套圈21a、21b上开设有螺纹孔,每个螺纹孔中安装有一个螺栓21c、21d,螺栓21c、21d的端部抵靠在与该套圈对应的支腿的侧面,由此将套圈固定在支腿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松开螺栓而调整套圈在支腿上的高度位置,由此调整整个腿部运动单元20露出床本体的高度,以方便患者作腿部运动。
[0021]套圈连接杆22连接在该两个套圈之间21a、21b;L形支撑臂22b的第一端固定在套圈连接杆22a中部,第二端固定在圆筒状阻尼箱23的下侧;叶轮29安装在圆筒状阻尼箱23内部;第一曲柄24的第一端穿过圆筒状阻尼箱23的第一侧壁固定至叶轮29的第一侧,第二曲柄25的第一端穿过圆筒状阻尼箱23的第二侧壁固定至叶轮29的第二侧;第一踏板26能够转动地安装在第一曲柄24的第二端,第二踏板27能够转动地安装在第二曲柄25的第二端;第一曲柄24与第一侧壁之间、第二曲柄25与第二侧壁之间分别设置有轴承;圆筒状阻尼箱23的内周设置有多束弹性尼龙丝23a,叶轮29的相邻的两个叶片29a之间的间隙中至少插入有一束弹性尼龙丝23a。弹性尼龙丝23a垂直地设置在圆筒状阻尼箱23的内周上。弹性尼龙丝23a插入叶轮23的相邻叶片23a之间的深度为2

3cm。这样,叶轮转动时,叶片受到弹性尼龙丝的阻挡,因此叶轮的转动受到阻力。
[0022]使用时,患者躺在床上后,根据患者的高度,通过调整套圈在支腿上的高度,使得踏板处于适合患者的高度位置。位置确定好后,患者像骑自行车一样踩着踏板来转动叶轮,叶轮受到弹性尼龙丝的阻力,对下肢的运动造成负担,更有利于下肢肌肉组织缺血状态的形成。一旦患者出现疼痛、痛性痉挛等症状,患者由于就在检查室内,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检查,不会耽误检查时机。弹性尼龙丝使得叶轮的阻力均匀,且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较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周围血管踝肱指数检查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本体、腿部运动单元;床本体的下方受到四个支腿的支撑,其中两个支腿位于床本体的后端的下侧;腿部运动单元包括:两个套圈、套圈连接杆、L形支撑臂、圆筒状阻尼箱、叶轮、第一曲柄、第二曲柄、第一踏板、第二踏板;所述两个套圈对应地套在床本体后端的两个支腿上,每个支腿上设置一个套圈;每个套圈上开设有螺纹孔,每个螺纹孔中安装有一个螺栓,螺栓的端部抵靠在与该套圈对应的支腿的侧面;套圈连接杆连接在该两个套圈之间;L形支撑臂的第一端固定在套圈连接杆中部,第二端固定在圆筒状阻尼箱的下侧;叶轮安装在圆筒状阻尼箱内部;第一曲柄的第一端穿过圆筒状阻尼箱的第一侧壁固定至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燕蔡晓燕刘岩秦爱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