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小倒管的即用型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5579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小倒管的即用型培养装置,解决了内置小倒管易混入气泡的问题,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实验效率,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内置小倒管的即用型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管以及加入培养管中的培养基;所述培养管由主管、盖体及内置小倒管组成,所述内置小倒管放于主管内,盖体用于封盖主管管口;所述内置小倒管由管体和放置在管体管口内的密封件组成,所述密封件直径适配管体管口端内径。端内径。端内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小倒管的即用型培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菌群检测装置领域,尤其是一种内置小倒管的即用型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0003]实验室操作人员在进行大肠菌群检测时,需要在试管中加入小倒管,并向试管中加入菌液培养一段时间后,以观察是否能收集气体,从而判断大肠菌群是否存在,而现有技术中的培养管加样过程中易混入气泡,需要将主管倾斜,从而将小倒管的气体完全排净,这严重影响实验效率,且配置好的培养装置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颠簸,容易再次在小倒管内混入气泡,这严重影响了后续实验的进行。
[0004]现亟需一种培养装置,以解决现有培养装置易混入气泡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置小倒管的即用型培养装置,在内置小倒管上设置了利用醋酸纤维丝束或聚丙烯纤维丝束制成的密封件,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培养装置易混入气泡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内置小倒管的即用型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管以及加入培养管中的培养基;
[0008]所述培养管由主管、盖体及内置小倒管组成,所述内置小倒管放于主管内,盖体用于封盖主管管口;
[0009]所述内置小倒管由管体和放置在管体管口内的密封件组成,所述密封件直径适配管体管口端内径。
[0010]进一步地,所述密封件为圆柱形滤棒结构。
[0011]进一步地,所述密封件由醋酸纤维丝束或聚丙烯纤维丝束经胶粘或增塑、定形裁剪而成。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主管为一端封闭的透明或半透明筒状结构。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主管采用高质量的透明材料制成。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主管的邵氏硬度为30~70。
[0015]进一步地,所述盖体由外盖和套设在外盖内部的内盖组成,所述外盖和内盖为中心轴重合的圆筒状结构。
[0016]进一步地,所述外盖外壁设有防滑纹,外盖尺寸与主管外径相匹配,内盖尺寸与主管内径相匹配。
[0017]进一步地,所述外盖为硬质材料,内盖为软质橡胶、有机硅胶、软质塑料或软质合成树脂中的一种。
[0018]进一步地,所述培养基为乳糖蛋白胨培养基、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乳糖胆盐发酵
培养基、煌绿乳糖胆盐肉汤、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肉汤、乳糖肉汤、现隐肉汤、EC肉汤、EC

MUG培养基、LST

MUG中的一种。
[0019]上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0]1)本技术在培养管中设置内置小倒管,并采用醋酸纤维丝束或聚丙烯纤维丝束制成的密封件将内置小倒管进行密封,有效解决了加样过程中小倒管内混入气泡的问题。
[0021]2)本技术密封件为圆柱形的滤棒结构,这种结构会阻碍气泡进入内置小倒管,从而保证培养装置不会在运输过程中因颠簸导致气泡的再次混入。
[0022]3)盖体的设置能够对主管进行密封,有效防止了细菌的进入,保证了主管内的无菌环境,且能够避免运输过程中培养基因颠簸而洒出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3]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4]图1是本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一种内置小倒管的即用型培养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一种内置小倒管的即用型培养装置的内置小倒管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一种内置小倒管的即用型培养装置的盖体结构示意图。
[0027]其中:1.主管;2.盖体;3.内置小倒管;4.外盖;5.内盖;6.管体;7.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9]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本技术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30]术语解释部分:本技术中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为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连接,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的具体含义。
[0031]正如
技术介绍
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采用倒置杜汉氏管作为MPN方法中的发酵培养管,该培养管内装有培养基,培养基中放置倒置的小试管,技术人员使用使向该培养管中加入菌液的过程中易混入气泡,需要将主管倾斜,从而使小倒管内的气体完全排净,严重影
响实验效率以及运输混入气泡的问题,本申请采用内置小倒管,并利用圆柱形滤棒结构的密封件对其进行密封,解决了内置小倒管易混入气泡的问题。
[0032]实施例1
[0033]本技术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

3所示,一种内置小倒管的即用型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管以及加入培养管中的培养基。
[0034]培养管由主管1、盖体2以及内置小倒管3组成,内置小倒管放置于主管内,并利用盖体将主管管口进行密封,从而使得高温灭菌后主管内不会混入细菌,保证主管内部一直处于无菌环境。
[0035]其中,盖体由外盖4和套设在外盖内部的内盖5组成,外盖与内盖呈中心轴重合的圆筒状结构,外盖为硬质材料,并在外壁设有防滑纹,使得外盖尺寸与主管外径相匹配,提高了盖体的整体强度并方便了盖体的安装。
[0036]内盖采用软质橡胶、有机硅胶、软质塑料或软质合成树脂中的一种,并使得内盖尺寸与主管内径相匹配,软质材料及其尺寸的设置使得内盖能够将主管完全密封不留缝隙,保证了主管的有效密封。
[0037]内置小倒管由管体6和密封件7组成,密封件放置在管体管口处,用于将管口进行封堵,防止气泡进入管体内。
[0038]其中,密封件为圆柱形滤棒结构,这种结构可以允许气体以及液体通过,在进行高压灭菌过程中气泡破坏,气体通过密封件排出,无需再将小倒管倾斜以排出气体,提高了实验效率。
[0039]随着发酵实验的进行,生成的气体逐渐汇聚于内置小倒管的密封部,采用一体成型的密封件有利于观察气体的生成情况,并破坏气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小倒管的即用型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管以及加入培养管中的培养基;所述培养管由主管、盖体及内置小倒管组成,所述内置小倒管放于主管内,盖体用于封盖主管管口;所述内置小倒管由管体和放置在管体管口内的密封件组成,所述密封件直径适配管体管口端内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小倒管的即用型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为圆柱形滤棒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置小倒管的即用型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由醋酸纤维丝束或聚丙烯纤维丝束经胶粘或增塑、定形裁剪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小倒管的即用型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为一端封闭的透明或半透明筒状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小倒管的即用型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采用高质量的透明材料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内置小倒管的即用型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的邵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辉秦昆时玉雯钟源霞葛安山杜庆宝孙晓娟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