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红外人体感触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5138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红外人体感触设备,包括底座和感触设备,感触设备固定于底座的顶端;底座中包括底台、贴板,转槽和固定结构,转槽开设于底台内,固定结构设置于底台的顶端;感触设备中包括外壳、无线网络收发器、远红外探头和第二开关,无线网络收发器、远红外探头和第二开关均设置与外壳内,通过设置的感触设备,使用者可以通过顶端的感触设备对人体进行红外追踪,通过其内部的毫米波对人体的行动轨迹进行记录和预警,配合远红外探头,对老人的位置进行确认,在根据其中的毫米波对人体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记录,通过蓝牙模块和无线网络与远端或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方便监护人得知。知。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红外人体感触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体感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线红外人体感触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机器人领域的不断发展,家用机器人产品以较低售价面向家庭推广。现有的家用机器人具有自主行走与避碰、语音与触屏交互等功能,并集成安全监控类传感器件,其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用户需求,可以提供早期教育以及学科教育、定制化的资讯查询与推送、安全监控、心理辅导以及辅助医疗诊断等功能。
[0003]在中国专利CN202022800101.0中,介绍了一种老人服务机器人,其中通过红外摄像头采集的信息分别发送至摄像测温模块、图形处理模块和红外人体感应模块,从而分别实现对人体测温、人体状态及所处环境状态情况、跟踪人物目标及定位三功能,提高了系统的环境适应性,在环境光较弱和黑夜条件下,依然能够可靠寻找跟踪目标,然而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该装置可以实现较佳的服务效果,但是其结构内只能通过红外结构对老人的体温进行监测,无法对其中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其次,该装置无法进行追踪,只能再在其红外覆盖范围内进行监测,使用的面积较小,不适宜用在老人服务方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装置使用的范围较窄且实用性不佳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无线红外人体感触设备,通过设置的感触设备,使用者可以通过顶端的感触设备对人体进行红外追踪,通过其内部的毫米波对人体的行动轨迹进行记录和预警,配合远红外探头,对老人的位置进行确认,在根据其中的毫米波对人体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记录,通过蓝牙模块和无线网络与远端或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方便监护人得知。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线红外人体感触设备,包括底座和感触设备,所述感触设备固定于底座的顶端,所述底座中包括底台、贴板,转槽和固定结构,所述转槽开设于底台内,所述固定结构设置于底台的顶端,所述感触设备中包括外壳、无线网络收发器、远红外探头和第二开关,所述无线网络收发器、远红外探头和第二开关均设置与外壳内。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台的顶端向内开设有空槽结构,空槽结构内部向外开设有转槽,所述固定结构中包括安装板、驱动马达、挡板、支板和转球,所述驱动马达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端分别与挡板的一侧和安装板的一侧贯穿,每组输出端均与支板的一端连接固定,所述支板均为L型板,两组所述支板的一侧均与转球的一侧固定连接,顶端所述支板的顶端与外壳的底端固定。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远红外探头设置于外壳的顶端一侧,所述外壳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开关和存储槽,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单片机电性连接,所述单片机的一端与存储器、蓝牙模块和毫米波发生装置电性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组所述驱动马达的偏转范围为0
°

180
°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贴板的底端涂抹有防水胶,所述底台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与两组驱动马达电性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单片机为HCS12微处理器MCU单片机,所述电路板采用远红外人体感应电路板。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均为防水开关。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感触设备,使用者可以通过顶端的感触设备对人体进行红外追踪,通过其内部的毫米波对人体的行动轨迹进行记录和预警,配合远红外探头,对老人的位置进行确认,在根据其中的毫米波对人体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记录,通过蓝牙模块和无线网络与远端或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方便监护人得知。
[0014]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底座结构,方便顶端的感触设备对人体进行追踪,而通过底端的固定结构,可以扩大顶端结构的活动范围,完成水平旋转和左右偏转等动作,配合远红外探头和毫米波发生装置,透过外壳,对人体进行追踪,绘制轨迹,扩大顶端的感触设备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外壳内的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1、底座;11、底台;12、贴板;13、转槽;14、固定结构;141、安装板;142、驱动马达;143、挡板;144、支板;145、转球;15、第一开关;2、感触设备;21、外壳;22、无线网络收发器;23、远红外探头;24、第二开关;25、存储槽;26、电路板;27、单片机;28、存储器;29、蓝牙模块;291、红外发生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1]实施例:
[0022]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无线红外人体感触设备,包括底座1和感触设备2,感触设备2固定于底座1的顶端,底座1中包括底台11、贴板12,转槽13和固定结构14,转槽13开设于底台11内,固定结构14设置于底台11的顶端,感触设备2中包括外壳21、无线网络收发器22、远红外探头23和第二开关24,无线网络收发器22、远红外探头23和第二开关24均设置与外壳21内。
[0023]在其他实施例中,底台11的顶端向内开设有空槽结构,空槽结构内部向外开设有转槽13,固定结构14中包括安装板141、驱动马达142、挡板143、支板144和转球145,驱动马达142设置有两组,两组驱动马达142的输出端分别与挡板143的一侧和安装板141的一侧贯穿,每组输出端均与支板144的一端连接固定,支板144均为L型板,两组支板144的一侧均与转球145的一侧固定连接,顶端支板144的顶端与外壳21的底端固定。
[0024]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通过两组驱动马达142控制支板144进行有限范围内的偏转,进而带动转球145进行旋转,最后驱动顶端的感触设备2进行偏转和水平旋转操作。
[0025]在其他实施例中,远红外探头23设置于外壳21的顶端一侧,外壳21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开关24和存储槽25,外壳21内设置有电路板26,电路板26与单片机27电性连接,单片机27的一端与存储器28、蓝牙模块29和红外发生装置291电性连接。
[0026]通过设置的感触设备2,使用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红外人体感触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感触设备(2),所述感触设备(2)固定于底座(1)的顶端;所述底座(1)中包括底台(11)、贴板(12),转槽(13)和固定结构(14),所述转槽(13)开设于底台(11)内,所述固定结构(14)设置于底台(11)的顶端;所述感触设备(2)中包括外壳(21)、无线网络收发器(22)、远红外探头(23)和第二开关(24),所述无线网络收发器(22)、远红外探头(23)和第二开关(24)均设置与外壳(2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红外人体感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台(11)的顶端向内开设有空槽结构,空槽结构内部向外开设有转槽(13),所述固定结构(14)中包括安装板(141)、驱动马达(142)、挡板(143)、支板(144)和转球(145),所述驱动马达(142)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驱动马达(142)的输出端分别与挡板(143)的一侧和安装板(141)的一侧贯穿,每组输出端均与支板(144)的一端连接固定,所述支板(144)均为L型板,两组所述支板(144)的一侧均与转球(145)的一侧固定连接,顶端所述支板(144)的顶端与外壳(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巍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福康颐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