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高效沉淀池加药泵故障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环境保护领域,具体地,涉及应用于高效沉淀池加药泵故障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污泥回流为特征的高效沉淀池技术(以下简称高效沉淀池技术)是以物化反应为基础的污水处理工艺,通过载体混凝沉淀的方式去除污水中各类污染物。该工艺主要去除污水中的SS、TP等污染物,可应用于污水强化一级处理、污水深度处理、雨水处理等多个水处理领域。高效沉淀池技术在2000年左右逐渐进入我国水处理领域,最初主要应用于给水处理。随着我国市政污水厂提标改造的推进,该工艺凭借其表面负荷高、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等技术优势,在2010年前后开始推广并应用于生活污水深度处理回用环节中,目前已发展成为主流处理工艺。高效沉淀池技术是通过投加混凝剂(或除磷剂)、絮凝剂与污水中污染物反应并形成矾花,再通过斜管沉淀进行泥水分析,最终实现高效处理。可见,混凝剂(或除磷剂)及絮凝剂的稳定投加是该技术处理效果的保障之一。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常出现由于混凝剂(或除磷剂)及絮凝剂加药故障导致的处理效果不稳定,出水超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高效沉淀池加药泵故障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剂储池(1)、絮凝剂储池(2)、控制柜(3)、混合池(4)、絮凝池(5)、沉淀池(6)、剩余污泥排放泵(7)、混凝剂流量计(13)以及絮凝剂流量计(23);所述混合池(4)连接所述絮凝池(5),所述絮凝池(5)连接所述沉淀池(6),所述沉淀池(6)连接所述剩余污泥排放泵(7);所述混凝剂储池(1)连接所述混合池(4),所述混凝剂储池(1)和所述混合池(4)之间安装所述混凝剂流量计(13);所述絮凝剂储池(2)连接所述絮凝池(5),所述絮凝剂储池(2)和所述絮凝池(5)之间安装所述絮凝剂流量计(23);所述混凝剂储池(1)、所述絮凝剂储池(2)、所述剩余污泥排放泵(7)、所述混凝剂流量计(13)以及所述絮凝剂流量计(23)连接所述控制柜(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高效沉淀池加药泵故障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柜(3)内安装控制模块(31)、报警模块(32)以及数据采集模块(33);所述报警模块(32)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31)和所述数据采集模块(3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应用于高效沉淀池加药泵故障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剂储池(1)内安装混凝剂加药泵(11)和混凝剂备用泵(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鹏,杨国亮,曹效鑫,郭媛媛,张术宝,庞洪涛,侯锋,
申请(专利权)人:国投信开水环境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