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用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5039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雨水收集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绿色建筑用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其包括壳体,壳体内开设有收集腔,壳体上表面开设有与收集腔连通的集水口,集水口内壁安装有调节机构,收集腔内壁靠近顶部的位置安装有滤网,滤网上表面中心处固定安装有固定座,集水口内壁一侧靠近顶部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耳,第二铰接耳上铰接安装有下折流板,上折流板和下折流板上表面均开设有通孔,通孔内插接安装有螺杆,螺杆上螺纹连接有上限位螺帽和下限位螺帽,螺杆的一端与固定座螺纹连接,通过螺杆调节上折流板的翻转角度,可对集水口的开口面积进行调节,进而实现对集水流量进行调节,有效避免降雨量过大,造成收集腔内雨水外溢的问题。外溢的问题。外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色建筑用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雨水收集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绿色建筑用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0003]水资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资源,合理利用雨水资源,通过雨水收集进行再利用,可进一步实现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但是现在有的雨水收集装置不能对雨水收集流量进行调节,当降雨量过大时,雨水收集装置的过滤能力不足以对雨水进行及时处理,造成收集腔内经过过滤的雨水外溢,进而影响雨水的收集过滤效率,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绿色建筑用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上述的生活雨水收集装置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绿色建筑用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一种绿色建筑用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开设有收集腔,所述壳体上表面开设有与所述收集腔连通的集水口,所述集水口内壁安装有调节机构,所述收集腔内壁靠近顶部的位置安装有滤网,所述滤网上表面中心处固定安装有固定座,所述集水口内壁一侧靠近顶部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耳,所述第一铰接耳上铰接安装有上折流板,所述集水口内壁另一侧位于所述第一铰接耳对称点正下方设置有第二铰接耳,所述第二铰接耳上铰接安装有下折流板,所述上折流板和所述下折流板上表面均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插接安装有螺杆,所述螺杆上螺纹连接有上限位螺帽和下限位螺帽,所述螺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螺纹连接。
[000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壳体外壁靠近底部边缘处开设有与所述收集腔连通的出水口。
[000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折流板上开设的通孔与所述下折流板上的通孔上下对齐,所述固定座上表面开设有螺孔,所述通孔与所述螺孔上下对齐。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折流板和所述下折流板上表面均设置有上限位螺帽,所述上折流板和所述下折流板下表面均设置有下限位螺帽。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铰接耳和所述第二铰接耳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铰接轴,所述上折流板和所述下折流板侧壁上均开设有铰接槽,所述铰接槽内壁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铰接轴铰接的轴孔。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折流板通过所述铰接槽铰接安装在所述第一铰接耳上,所述铰接槽与所述第一铰接耳相适配。
[00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下折流板通过所述铰接槽铰接安装在所述第二铰接耳上,所述铰接槽与所述第二铰接耳相适配。
[00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折流板和所述下折流板均为扇形结构,且所述扇形结构的半径大于所述集水口开口半径,所述上折流板与所述下折流板相适配,所述上折流板侧壁与所述集水口内壁贴合。
[00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铰接耳与所述集水口开口水平对齐,所述上折流板和所述下折流板上表面均开设有导流槽。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1、该一种绿色建筑用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中,通过调节机构上设置的与集水口内壁铰接的上折流板,通过螺杆调节上折流板的翻转角度,可对集水口的开口面积进行调节,进而实现对集水流量进行调节,有效避免降雨量过大,造成收集腔内雨水外溢的问题。
[0016]2、该一种绿色建筑用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中,通过设置的螺杆,螺杆通过设置的上限位螺帽和下限位螺帽可实现对上折流板和下折流板翻转角度的调节。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壳体内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螺杆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调节机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上折流板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0024]1、壳体;101、收集腔;102、集水口;103、出水口;104、第一铰接耳;1041、铰接轴;105、第二铰接耳;
[0025]2、调节机构;201、上折流板;202、下折流板;203、铰接槽;2031、轴孔;204、导流槽;205、通孔;
[0026]3、滤网;301、固定座;
[0027]4、螺杆;401、上限位螺帽;402、下限位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
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1]实施例1
[0032]如图1

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绿色建筑用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内开设有收集腔101,壳体1上表面开设有与收集腔101连通的集水口102,集水口102内壁安装有调节机构2,收集腔101内壁靠近顶部的位置安装有滤网3,滤网3上表面中心处固定安装有固定座301,集水口102内壁一侧靠近顶部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耳104,第一铰接耳104上铰接安装有上折流板201,集水口102内壁另一侧位于第一铰接耳104对称点正下方设置有第二铰接耳105,第二铰接耳105上铰接安装有下折流板202,上折流板201和下折流板202上表面均开设有通孔205,通孔205内插接安装有螺杆4,螺杆4可在通孔205内旋转活动,通孔205孔径大于螺杆4的直径,螺杆4上螺纹连接有上限位螺帽4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建筑用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开设有收集腔(101),所述壳体(1)上表面开设有与所述收集腔(101)连通的集水口(102),所述集水口(102)内壁安装有调节机构(2),所述收集腔(101)内壁靠近顶部的位置安装有滤网(3),所述滤网(3)上表面中心处固定安装有固定座(301),所述集水口(102)内壁一侧靠近顶部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耳(104),所述第一铰接耳(104)上铰接安装有上折流板(201),所述集水口(102)内壁另一侧位于所述第一铰接耳(104)对称点正下方设置有第二铰接耳(105),所述第二铰接耳(105)上铰接安装有下折流板(202),所述上折流板(201)和所述下折流板(202)上表面均开设有通孔(205),所述通孔(205)内插接安装有螺杆(4),所述螺杆(4)上螺纹连接有上限位螺帽(401)和下限位螺帽(402),所述螺杆(4)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301)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用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外壁靠近底部边缘处开设有与所述收集腔(101)连通的出水口(10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用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折流板(201)上开设的通孔(205)与所述下折流板(202)上的通孔(205)上下对齐,所述固定座(301)上表面开设有螺孔,所述通孔(205)与所述螺孔上下对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用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折流板(201)和所述下折流板(2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昱彤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同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