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污水处理用的无动力生物滞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4976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41
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用的无动力生物滞留装置,包括净化池和和生物滞留池;净化池内左右划分为过滤空间和容水空间,过滤空间从上到下依次填充砂砾层、铁碳基质层和鹅卵石层,砂砾层、铁碳基质层分别与容水空间之间设置隔板,鹅卵石层与容水空间之间设置过滤板;生物滞留池顶端设有均匀布水器,生物滞留池内从上到下依次填充有滞水层、种植土壤层、好氧层、陶粒/竹丝复合填料层、砾石层、卵石层,生物滞留池内设置的通气管穿过滞水层和种植土壤层深入至好氧层,好氧层和陶粒/竹丝复合填料层中分别设有阴极和阳极,阴极与阳极与电阻箱连接;生物滞留池底部通过第一排水管与溢流池底部连通。该装置具有日常维护费用低、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地面积小等优点。地面积小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农村污水处理用的无动力生物滞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用的无动力生物滞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环鄱阳湖区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呈上升趋势,确保农村污染的达标排放是控制面源污染的源头,也是解决鄱阳湖流域水体污染的主要措施之一。
[0003]农村生活污水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相对分散、水质变化大,二是水量受降雨影响大,低水量时浓度高,高水量时扩散快,尤其降雨导致的农村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污染物及病原体会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近年来,农村雨水径流携带的污染物及引起的农村面源污染、污染物扩散等问题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同时,现有的农村污水处理措施也存在着日常维护费用高以及处理效率低等一系列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用的无动力生物滞留装置,该装置无需动力,可具有日常维护费用低、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等优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用的无动力生物滞留装置,包括净化池、与净化池相邻设置的生物滞留池;
[0006]所述净化池内左右划分为过滤空间和容水空间,过滤空间顶端敞口处设置有滤网,过滤空间从上到下依次填充砂砾层、铁碳基质层和鹅卵石层,砂砾层、铁碳基质层分别与容水空间之间设置隔板,鹅卵石层与容水空间之间设置过滤板;容水空间顶端敞口处设置有过水滤板,过水滤板的设置高度低于滤网的高度;
[0007]所述生物滞留池顶端敞口处设置有均匀布水器,生物滞留池内且位于均匀布水器下方从上到下依次填充滞水层、种植土壤层、好氧层、陶粒/竹丝复合填料层、砾石层、卵石层,生物滞留池内设置有通气管,通气管位于均匀布水器下方,通气管自滞水层穿过种植土壤层深入至好氧层,好氧层中水平铺设有阴极,陶粒 /竹丝复合填料层中水平铺设有阳极,阴极与阳极分别与电阻箱连接;所述生物滞留池底部通过第一排水管与溢流池底部连通,溢流池顶部设置有盖板,溢流池中设置有从盖板伸出的第二排水管;所述均匀布水器的设置高度低于过水滤板的高度。
[0008]进一步的,过滤空间顶端敞口处周向设置有挡水板,挡水板朝向砂砾层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挡水板中间形成的进水口处设置有向上凸起的球形滤网。
[0009]优选的,砂砾层的高度为25cm,砂砾粒径为2~4mm;铁碳基质层的高度为 20cm;鹅卵石层的高度为5cm,鹅卵石的粒径为5~10mm。
[0010]优选的,滞水层和种植土壤层的高度均为150mm,种植土壤层上种植有植被。
[0011]优选的,好氧层的高度为150mm,填料为粉煤灰陶粒,粒径为10

20mm。
[0012]优选的,陶粒/竹丝复合填料层的高度为350mm,填料为陶粒和竹丝,陶粒粒径为3

5mm。
[0013]优选的,所述砾石层的高度为100mm,填料为砾石,粒径为5

8mm。
[0014]优选的,所述卵石层的高度为100mm,填料为卵石,粒径为20

30mm。
[0015]优选的,阴极与阳极的距离为350mm,阳极距离生物滞留池底部距离为 300mm。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7](1)本技术中净化池内的砂砾层、铁碳基质层、鹅卵石层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处理生活污水中的部分有机物及病原体,生活污水得到初步净化处理;
[0018](2)本技术的生物滞留池内通过设置陶粒/竹丝复合填料层,营造厌缺氧环境,在碳源充足的情况下可以促发反硝化,显著提高系统的脱氮效率,饱和带的高度由溢流池控制;另外,饱和带中添加的陶粒/竹丝复合填料,陶粒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其巨大的比表面积能够作为微生物附着场所,而竹丝是以毛竹为原料制成的,其作为固体碳源能够改善脱氮系统的碳源供给质量和数量,有利于提高脱氮效果;
[0019](3)本技术中生物滞留池的植物根系泌氧使根际溶解氧呈梯度分布,使生物滞留池在高效去污的同时,具有丰富的自然形成的电位梯度,利用该电位差可以将生物滞留池与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在生物滞留池好氧层中设置阴极,在厌氧层中设置阳极,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并释放出电子和质子,电子通过外电路传递到阴极形成电流,而质子通过质子交换膜传递到阴极,O2或NO3‑
N 作为电子受体与通过流动扩散至阴极的质子结合生成H2O或N2,进而提高系统的脱氮性能;
[0020](4)本技术中溢流池可为生物滞留池提高厌氧环境,提高生物滞留池的反硝化脱氮性能。另外,可通过改变生物滞留池的水力负荷、生物质添加量及溢流池高度等相关指标,模拟耦合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生物滞留系统对面源氮素污染物的削减效果,为合理设置生物滞留系统及准确预测其削减面源污染物效率提供数据基础,进而更好地应用于削减生活污水中的氮磷污染物。
[0021]本技术通过耦合净化池和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弥补传统生物滞留系统对面源氮素污染物的削减效能弱且不稳定等不足,可以在不增加占地面积的情况下有效提高生物滞留设施对农村地表径流中污染物的去除能力,同时还能产生电能,同步实现去污和能源回收,为有效削减农村污水中氮磷污染提供技术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技术无需动力,具有日常维护费用低、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净化池,2、生物滞留池,3、砂砾层,4、铁碳基质层,5、鹅卵石层,6、隔板,7、过滤板,8、过水滤板,9、均匀布水器,10、滞水层,11、种植土壤层,12、好氧层,13、陶粒/竹丝复合填料层,14、砾石层,15、卵石层,16、通气管,17、阴极,18、阳极,19、电阻箱,20、第一排水管,21、溢流池,22、第二排水管,23、挡水板,24、球形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如图1所示的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用的无动力生物滞留装置,包括净化池1、与净化
池1相邻设置的生物滞留池2;
[0026]所述净化池1内左右划分为过滤空间和容水空间,过滤空间顶端敞口处设置有滤网,过滤空间从上到下依次填充砂砾层3、铁碳基质层4和鹅卵石层5,砂砾层3、铁碳基质层4分别与容水空间之间设置隔板6,鹅卵石层5与容水空间之间设置过滤板7;容水空间顶端敞口处设置有过水滤板8,过水滤板8的设置高度低于滤网的高度;
[0027]所述生物滞留池2顶端敞口处设置有均匀布水器9,生物滞留池2内且位于均匀布水器9下方从上到下依次填充滞水层10、种植土壤层11、好氧层12、陶粒/竹丝复合填料层13、砾石层14、卵石层15,生物滞留池2内设置有通气管 16,通气管16位于均匀布水器9下方,通气管16自滞水层10穿过种植土壤层 11深入至好氧层12,好氧层12中水平铺设有阴极17,陶粒/竹丝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用的无动力生物滞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净化池(1)、与净化池(1)相邻设置的生物滞留池(2);所述净化池(1)内左右划分为过滤空间和容水空间,过滤空间顶端敞口处设置有滤网,过滤空间从上到下依次填充砂砾层(3)、铁碳基质层(4)和鹅卵石层(5),砂砾层(3)、铁碳基质层(4)分别与容水空间之间设置隔板(6),鹅卵石层(5)与容水空间之间设置过滤板(7);容水空间顶端敞口处设置有过水滤板(8),过水滤板(8)的设置高度低于滤网的高度;所述生物滞留池(2)顶端敞口处设置有均匀布水器(9),生物滞留池(2)内且位于均匀布水器(9)下方从上到下依次填充滞水层(10)、种植土壤层(11)、好氧层(12)、陶粒/竹丝复合填料层(13)、砾石层(14)、卵石层(15),生物滞留池(2)内设置有通气管(16),通气管(16)位于均匀布水器(9)下方,通气管(16)自滞水层(10)穿过种植土壤层(11)深入至好氧层(12),好氧层(12)中水平铺设有阴极(17),陶粒/竹丝复合填料层(13)中水平铺设有阳极(18),阴极(17)与阳极(18)分别与电阻箱(19)连接;所述生物滞留池(2)底部通过第一排水管(20)与溢流池(21)底部连通,溢流池(21)顶部设置有盖板,溢流池(21)中设置有从盖板伸出的第二排水管(22);所述均匀布水器(9)的设置高度低于过水滤板(8)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用的无动力生物滞留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滤空间顶端敞口处周向设置有挡水板(23),挡水板(23)朝向砂砾层(3)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挡水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奇恒李冉蔡庆旺李雨婷鲁承绍唐顺静梁钢竺刘文文李旭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