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47426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冲压模具,该冲压模具包括多个模具顶杆;其中,至少一些所述模具顶杆包括依次连接的顶杆第一部分、弹性机构和顶杆第二部分,以使得所述模具顶杆具有沿其长度方向的压缩缓冲量。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冲压模具进行冲压,能够消除因模具顶杆和压机顶杆的制造误差而造成的接触不良,从而使得受力均匀,并提升冲压的稳定性。并提升冲压的稳定性。并提升冲压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冲压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但不仅限于冲压
和车辆制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模具顶杆的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此处的陈述仅提供与本技术有关的背景信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0003]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冲压是四大工艺的源头,而要做好冲压首先需要控制冲压成型的稳定性,只有冲压成型是稳定的,才可以减小生产线的停机,并降低零件报废。对于冲压工序中的拉延工序,拉延工序的基本原理是压力机施加力量至模具顶杆上,例如压力机液压垫通过压机顶杆施加力量至模具二级顶杆上,模具二级顶杆装配在压边圈上,压边圈和模具凹模夹住板料,控制板料进入速度,从而获得良好的冲压成型性。模具压边圈上一般装有多个二级顶杆,例如侧围拉延模具装有约110根二级顶杆。但因多个模具顶杆之间可能存在制造误差而不完全一致,而且压机的用于与模具顶杆接触的部件也可能存在制造误差而不平整,这些往往会导致多个模具顶杆无法同时接触,造成部分顶杆已经接触时还有另一部分顶杆尚未接触。从而会发生二级顶杆和压机顶杆已经接触的区域受力增大,而不接触的二级顶杆则不受力,引发压边圈不同区域受力不均,从而无法很好地控制板料流动,致使拉延出现不稳定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冲压模具,用于解决模具顶杆在与压机接触时,由于制造误差的存在导致受力不均,从而影响冲压成型稳定性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冲压模具,包括:多个模具顶杆;其中,至少一些所述模具顶杆包括依次连接的顶杆第一部分、弹性机构和顶杆第二部分,以使得所述模具顶杆具有沿其长度方向的压缩缓冲量。
[0006]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0007]前述的冲压模具,所述模具顶杆为二级顶杆,所述二级顶杆的一端与对应的压机顶杆连接。
[0008]前述的冲压模具,所述顶杆第一部分、所述顶杆第二部分中的一个设有凹槽部,所述顶杆第一部分、所述顶杆第二部分中的另一个设有与所述凹槽部相配合的凸起部,所述凹槽部和所述凸起部设置于所述顶杆第一部分和所述顶杆第二部分的朝向相对的一端,所述凹槽部和所述凸起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模具顶杆的长度方向一致,通过所述凹槽部和所述凸起部的配合而将所述模具顶杆的压缩缓冲量引导为沿其长度方向。
[0009]前述的冲压模具,所述凸起部设置于所述顶杆第二部分,所述凹槽部设置于所述顶杆第一部分;所述弹性机构具有通孔,所述凸起部穿过所述弹性机构的通孔而与所述凹槽部相互配合;所述顶杆第二部分还包括台阶通孔,所述台阶通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模具顶杆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模具顶杆还包括台阶螺栓,所述台阶螺栓穿设于所述顶杆第二
部分的所述台阶通孔、并固接于所述顶杆第一部分的所述凹槽部,通过所述台阶螺栓与所述台阶通孔的配合而将所述顶杆第二部分与所述顶杆第一部分的相对运动方向引导为沿所述台阶通孔的长度方向。
[0010]前述的冲压模具,所述台阶螺栓包括螺纹部、导向杆和螺帽;其中,所述螺纹部穿过所述台阶通孔并螺纹连接于所述凹槽部;所述导向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模具顶杆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台阶通孔的一部分侧壁相接触,以将所述顶杆第二部分与所述顶杆第一部分的相对运动方向引导为沿所述导向杆的长度方向;所述螺帽用于通过与所述台阶通孔的台阶相抵触来限制所述顶杆第一部分与所述顶杆第二部分的相对运动的距离。
[0011]前述的冲压模具,所述顶杆第二部分与所述顶杆第一部分的相对运动具有第一极限状态和第二极限状态;在所述第一极限状态,固接于所述顶杆第一部分的所述台阶螺栓的所述螺帽与所述顶杆第二部分的所述台阶通孔的台阶相互止挡、或所述弹性机构达到最大伸展量,从而所述模具顶杆达到最大伸展状态;在所述第二极限状态,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槽部的底端相互止挡、或所述弹性机构达到最大压缩量,从而所述模具顶杆达到最大压缩状态。
[0012]前述的冲压模具,所述顶杆第一部分为顶杆本体,所述顶杆第二部分为固定垫;或,所述顶杆第一部分为顶杆本体的一部分,所述顶杆第二部分为顶杆本体的另一部分。
[0013]前述的冲压模具,所述顶杆第二部分的远离所述顶杆第一部分的一端与所述压机顶杆连接、或所述顶杆第一部分的远离所述顶杆第二部分的一端与所述压机顶杆连接。
[0014]前述的冲压模具,所述冲压模具还包括压边圈,所述模具顶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压边圈连接。
[0015]前述的冲压模具,所述冲压模具还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其中,所述上模具与压机上滑块固接,所述下模具与压机下工作台固接;冲压时利用所述压边圈和所述上模具夹住待冲压的工件。
[0016]前述的冲压模具,所述冲压模具用于制造车辆零部件。
[0017]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出的冲压模具,通过利用包括依次连接的顶杆本体、弹性机构和固定垫的新型结构的模具顶杆,能够消除因诸如模具顶杆和压机顶杆的制造误差等原因而造成的接触不良,从而使得压边圈等处受力均匀,进而提升冲压的稳定性。
[0018]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冲压模具的一个模具顶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的A

A剖视图;
[0021]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冲压模具的一个模具顶杆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22]图4是利用冲压模具进行零件拉延的示意图。
[0023]【符号说明】
[0024]11:模具顶杆
ꢀꢀꢀꢀꢀꢀꢀꢀꢀꢀꢀꢀꢀꢀꢀ
12:压边圈
[0025]13:下模具
ꢀꢀꢀꢀꢀꢀꢀꢀꢀꢀꢀꢀꢀꢀꢀꢀꢀ
14:上模具
[0026]21:压机顶杆
ꢀꢀꢀꢀꢀꢀꢀꢀꢀꢀꢀꢀꢀꢀꢀ
22:压机液压垫
[0027]23:压机下工作台
ꢀꢀꢀꢀꢀꢀꢀꢀꢀꢀꢀ
24:压机上滑块
[0028]30:板料
[0029]111:顶杆第一部分
ꢀꢀꢀꢀꢀꢀꢀꢀꢀꢀ
112:弹性机构
[0030]113:顶杆第二部分
ꢀꢀꢀꢀꢀꢀꢀꢀꢀꢀ
114:台阶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冲压模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32]图1为本技术的冲压模具的一个模具顶杆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图示。图2为图1的A

A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模具包括:多个模具顶杆;其中,至少一些所述模具顶杆包括依次连接的顶杆第一部分、弹性机构和顶杆第二部分,以使得所述模具顶杆具有沿其长度方向的压缩缓冲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顶杆为二级顶杆,所述二级顶杆的一端与对应的压机顶杆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第一部分、所述顶杆第二部分中的一个设有凹槽部,所述顶杆第一部分、所述顶杆第二部分中的另一个设有与所述凹槽部相配合的凸起部,所述凹槽部和所述凸起部设置于所述顶杆第一部分和所述顶杆第二部分的朝向相对的一端,所述凹槽部和所述凸起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模具顶杆的长度方向一致,通过所述凹槽部和所述凸起部的配合而将所述模具顶杆的压缩缓冲量引导为沿其长度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设置于所述顶杆第二部分,所述凹槽部设置于所述顶杆第一部分;所述弹性机构具有通孔,所述凸起部穿过所述弹性机构的通孔而与所述凹槽部相互配合;所述顶杆第二部分还包括台阶通孔,所述台阶通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模具顶杆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模具顶杆还包括台阶螺栓,所述台阶螺栓穿设于所述顶杆第二部分的所述台阶通孔、并固接于所述顶杆第一部分的所述凹槽部,通过所述台阶螺栓与所述台阶通孔的配合而将所述顶杆第二部分与所述顶杆第一部分的相对运动方向引导为沿所述台阶通孔的长度方向。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螺栓包括螺纹部、导向杆和螺帽;其中,所述螺纹部穿过所述台阶通孔并螺纹连接于所述凹槽部;所述导向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模具顶杆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导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国鑫胡俊伟方朝灵聂惠牟伟李广凯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