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晓琳专利>正文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散热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4596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散热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在所述充电桩本体内部进行散热;通风盒和电动缸,所述电动缸固定安装于充电桩本体的一侧,所述电动缸的伸缩杆贯穿充电桩本体一侧与通风盒的一侧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通风盒和电动缸,实现了该充电桩本体内部热气大面积流出的效果,利于充电桩本体内部热气的快速流出,通过设置散热盒和散热风扇,加快了充电桩本体内热气的流速,利于热气的快速流出,通过设置三个通风管,实现了热气通过通风管自然流出充电桩本体的效果,避免了散热风扇的频繁启动,散热效果好,使用方便,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值。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散热充电桩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桩
,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散热充电桩。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等电动车的普及,对电动车进行充电供能的充电桩也逐渐配套完善,充电桩在运行时不论以大率还是小功率运行,均会有热量出现,充电桩的散热装置直接影响充电桩的使用寿命,散热装置成为充电桩内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0003]现有的充电桩一般是采用散热风机对充电桩内部进行散热,属于抽风散热,利用风力作用将充电桩在运行时所产生的热量带出充电桩,避免热量在充电桩内部堆积;
[0004]现有的这种充电桩由于内部空间较小,无法将大面积的热气一次性抽出充电桩外部,散热效率一般,并且散热风扇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无法快速排出充电桩外部,散热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散热充电桩,可以有效解决现有的这种充电桩由于内部空间较小,无法将大面积的热气一次性抽出充电桩外部,散热效率一般,并且散热风扇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无法快速排出充电桩外部,散热效果不好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散热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在所述充电桩本体内部进行散热;通风盒和电动缸,所述电动缸固定安装于充电桩本体的一侧,所述电动缸的伸缩杆贯穿充电桩本体一侧与通风盒的一侧相连接,所述充电桩本体另一侧固定开设有第一槽体,所述第一槽体与通风盒相适配,所述通风盒底端固定开设有第一通风槽;散热盒,所述充电桩本体两侧贯穿开设有第二槽体,所述散热盒固定安装于第二槽体内壁,所述散热盒底端内壁固定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顶端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盒顶端贯穿开设有第二通风槽。
[0008]优选的,所述充电桩本体两端均固定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通风管,所述充电桩本体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通风管,所述充电桩本体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显示屏。
[0009]优选的,所述充电桩本体内部固定开设有第三槽体,所述第一槽体和第三槽体相互贯通,所述第三槽体和第二槽体相互贯通,所述充电桩本体顶端贯穿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一孔槽,所述第一孔槽内壁与第二通风管下端外壁相连接,所述第一孔槽底端与第三槽体相互贯通。
[0010]优选的,所述充电桩本体底端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充电桩本体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充电枪座,所述充电枪座上活动设置有充电枪本体,所述充电枪本体底端固定安装有电缆,所述电缆一端贯穿充电桩本体延伸至充电桩本体内部。
[0011]优选的,所述凹槽顶端和底端均贯穿开设有第二孔槽,所述第二孔槽内壁与第一通风管顶端和底端外壁相连接,所述充电桩本体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三通风管,所述充电桩本体两端贯穿开设有第三孔槽,所述第三孔槽内壁与第三通风管靠近充电桩本体中心一端的外壁相连接,所述第三通风管靠近充电桩本体中心一端贯穿充电桩本体的壁层与第二孔槽相互贯通。
[0012]优选的,所述支撑座顶端和底端贯穿开设有散热槽,所述支撑座底端固定安装有防尘海绵,所述散热盒底端内壁固定安装有防尘网。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通风盒和电动缸,实现了该充电桩本体内部热气大面积流出的效果,利于充电桩本体内部热气的快速流出,通过设置散热盒和散热风扇,加快了充电桩本体内热气的流速,利于热气的快速流出,通过设置三个通风管,实现了热气通过通风管自然流出充电桩本体的效果,避免了散热风扇的频繁启动,散热效果好,使用方便,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整体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通风盒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散热盒内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充电桩本体;2、第一槽体;3、通风盒;4、凹槽;5、第一通风管;6、第二通风管;7、显示屏;8、第三通风管;9、底座;10、第二槽体;11、散热盒;12、充电枪座;13、充电枪本体;14、电缆;15、第一孔槽;16、第三槽体;17、第二孔槽;18、第三孔槽;19、电动缸;20、第一通风槽;21、第二通风槽;22、支撑座;23、散热风扇;24、散热槽;25、防尘海绵;26、防尘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0]请参阅图1

4,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散热充电桩,包括:
[0021]充电桩本体1,在充电桩本体1内部进行散热;
[0022]通风盒3和电动缸19,电动缸19固定安装于充电桩本体1的一侧,电动缸19的伸缩杆贯穿充电桩本体1一侧与通风盒3的一侧相连接,充电桩本体1另一侧固定开设有第一槽体2,第一槽体2与通风盒3相适配,通风盒3底端固定开设有第一通风槽20;
[0023]散热盒11,充电桩本体1两侧贯穿开设有第二槽体10,散热盒11固定安装于第二槽体10内壁,散热盒11底端内壁固定安装有支撑座22,支撑座22顶端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23,散热盒11顶端贯穿开设有第二通风槽21。
[0024]如图1和2所示,充电桩本体1两端均固定开设有凹槽4,凹槽4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通风管5,充电桩本体1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通风管6,充电桩本体1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显示屏7。
[002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实现了充电桩本体1在散热风扇23不启动的情况下也具有一定的散热能力,散热效果好,第二通风管6的设置还具有一定的防撞性能,提高了对充电桩
本体1的保护效果。
[0026]如图1和2所示,充电桩本体1内部固定开设有第三槽体16,第一槽体2和第三槽体16相互贯通,第三槽体16和第二槽体10相互贯通,充电桩本体1顶端贯穿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一孔槽15,第一孔槽15内壁与第二通风管6下端外壁相连接,第一孔槽15底端与第三槽体16相互贯通。
[002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实现了充电桩本体1内部的热气通过通风盒3快速流出充电桩本体1内部的效果,散热效果好。
[0028]如图1和2所示,充电桩本体1底端固定安装有底座9,充电桩本体1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充电枪座12,充电枪座12上活动设置有充电枪本体13,充电枪本体13底端固定安装有电缆14,电缆14一端贯穿充电桩本体1延伸至充电桩本体1内部。
[0029]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利于充电枪本体13的快速取用,使用方便。
[0030]如图2所示,凹槽4顶端和底端均贯穿开设有第二孔槽17,第二孔槽17内壁与第一通风管5顶端和底端外壁相连接,充电桩本体1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三通风管8,充电桩本体1两端贯穿开设有第三孔槽18,第三孔槽18内壁与第三通风管8靠近充电桩本体1中心一端的外壁相连接,第三通风管8靠近充电桩本体1中心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散热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桩本体(1),在所述充电桩本体(1)内部进行散热;通风盒(3)和电动缸(19),所述电动缸(19)固定安装于充电桩本体(1)的一侧,所述电动缸(19)的伸缩杆贯穿充电桩本体(1)一侧与通风盒(3)的一侧相连接,所述充电桩本体(1)另一侧固定开设有第一槽体(2),所述第一槽体(2)与通风盒(3)相适配,所述通风盒(3)底端固定开设有第一通风槽(20);散热盒(11),所述充电桩本体(1)两侧贯穿开设有第二槽体(10),所述散热盒(11)固定安装于第二槽体(10)内壁,所述散热盒(11)底端内壁固定安装有支撑座(22),所述支撑座(22)顶端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23),所述散热盒(11)顶端贯穿开设有第二通风槽(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散热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本体(1)两端均固定开设有凹槽(4),所述凹槽(4)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通风管(5),所述充电桩本体(1)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通风管(6),所述充电桩本体(1)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显示屏(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散热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本体(1)内部固定开设有第三槽体(16),所述第一槽体(2)和第三槽体(16)相互贯通,所述第三槽体(16)和第二槽体(10)相互贯通,所述充电桩本体(1)顶端贯穿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晓琳
申请(专利权)人:冯晓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