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分离装置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4480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油气分离装置,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壳体、导油通道和油气分离组件,壳体的上部分别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壳体的下部开设有出油口;导油通道呈U形并设置于壳体内的下部,导油通道的一端设置有导入口,导油通道的另一端设置有导出口,导出口与出油口连通,其中,导入口的高度高于导出口的高度;油气分离组件设置于壳体内的上部,油气分离组件分别与进气口、出气口和导入口相对应。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油气分离装置通过合理布置结构简单的油气分离组件,实现油气分离装置结构布置紧凑,不仅满足分离和回油要求,还具有高效的分离效率,对降低环境污染、节约能源、满足消费者需求有重大意义。者需求有重大意义。者需求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气分离装置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油气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汽车产业及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汽车普及率逐年增加。为了应对日益严格的环保、排放、安全等法规要求,汽车技术的创新,对于降低环境污染、节约能源、满足消费者需求有重大意义。四冲程内燃机在压缩、作功、排气环节,燃烧室内的废气往往会通过发动机活塞环与活塞环槽之间的间隙、活塞与缸筒之间的间隙窜入曲轴箱。发动机飞溅润滑的运动件在工作时产生油滴和油雾,燃烧室窜气与油雾混合形成曲轴箱废气。
[0003]发动机通常设计曲轴箱通风系统用于曲轴箱废气的循环,曲轴箱通风系统将废气中的机油与其它成分分离,分离后的机油重新流回发动机,其它气体通过曲轴箱通风管路导入进气系统,最终进入燃烧室内重新参与燃烧。曲轴箱通风系统既能高效将废气中的机油颗粒分离,又能将分离后的机油快速、顺畅的返回发动机润滑系统。
[0004]对于水平对置发动机,相对于直列发动机,基于周围空间限制,分离器需要竖直布置在发动机上,目前市场上水平布置的油气分离器用在竖直布置,其分离结构、回油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上部分别开设有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所述壳体(1)的下部开设有出油口;导油通道(10),所述导油通道(10)呈U形并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下部,所述导油通道(10)的一端设置有导入口,所述导油通道(10)的另一端设置有导出口,所述导出口与所述出油口连通,其中,所述导入口的高度高于所述导出口的高度;油气分离组件,所述油气分离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上部,所述油气分离组件分别与所述进气口(11)、所述出气口(12)和所述导入口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组件包括第一分离组件(2),所述油气分离装置还包括:导油板(5),所述导油板(5)设于在所述壳体(1)内并位于所述第一分离组件(2)的下方;隔板(6),所述隔板(6)设于所述壳体(1)内并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隔板(6)和所述导油板(5)之间限定出第一导油通道(14),所述导油板(5)和所述壳体(1)之间限定出第二导油通道(15),所述第二导油通道(15)位于所述第一导油通道(14)和所述出油口之间,所述第一导油通道(14)和所述第二导油通道(15)相互连通并共同形成所述导油通道(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板(5)、所述壳体(1)和所述隔板(6)限定出第一分离腔(13),所述第一分离腔(13)分别与所述进气口(11)、所述导入口连通,所述第一分离组件(2)包括:第一分离挡板(23)和第二分离挡板(24),所述第一分离挡板(23)位于所述第二分离挡板(24)邻近所述进气口(11)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分离挡板(23)安装在所述第一分离腔(13)的上壁,所述第二分离挡板(24)安装在所述第一分离腔(13)的下壁,以在所述第一分离腔(13)内构造出S形的分离通道,且所述第二分离挡板(24)的下部开设有第一回油孔(2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气分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佳楠王晋林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