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碳纤维靶板,包括第一PVC板、碳纤维发热层、第二PVC板;所述碳纤维靶板按照第一PVC板、碳纤维发热层、第二PVC板的上下结构压合而成;所述碳纤维发热层上包括导电铜条和若干碳纤维丝,所述碳纤维丝按预设间隔平行排列,且所述碳纤维丝相对的两端均搭接到所述导电铜条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碳纤维靶板解决了夜间射击训练的问题,同时通过平行排列碳纤维丝以及使碳纤维丝的两端均可从导电铜条接收电流,有利于保证碳纤维丝均匀发热,即使任意碳纤维丝被打断也不影响其他碳纤维丝的正常发热,有利于延长碳纤维靶板的使用寿命。寿命。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纤维靶板及热成像靶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碳纤维靶板及热成像靶。
技术介绍
[0002]为解决夜间射击训练的问题,现有技术主要采用热成像靶。然而现有的热成像靶主要采用发热电阻丝或者银线来进行发光发热,发热电阻丝或银线太长会导致热成像靶发热不均匀,且发热电阻丝或者银线容易被打断,被打断之后会导致热成像靶无法再使用,热成像靶的使用寿命短,从而增加训练队的成本。另外现有的热成像靶接市电,在野外使用热成像靶时,由于野外环境复杂,不能保证热成像靶通电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碳纤维靶板及热成像靶,以解决现有热成像靶存在的发热不均匀、寿命短以及夜间射击训练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碳纤维靶板,包括:
[0005]第一PVC板、碳纤维发热层、第二PVC板;
[0006]所述碳纤维靶板按照第一PVC板10、碳纤维发热层20、第二PVC板30 的上下结构压合而成;
[0007]所述碳纤维发热层上包括导电铜条和若干碳纤维丝,所述碳纤维丝按预设间隔平行排列,且所述碳纤维丝相对的两端均搭接到所述导电铜条上。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PVC板、碳纤维发热层、第二PVC板采用超声波压板技术压合而成。
[0009]可选地,所述超声波压板技术的超声波频率范围为26k至29k。
[0010]可选地,所述碳纤维发热层包括两层无纺布和一层碳纤维无纺布,所述碳纤维无纺布位于两层无纺布之间,经压合后得到所述碳纤维发热层;
[0011]其中,所述导电铜条和碳纤维丝位于所述碳纤维无纺布上。
[0012]可选地,所述导电铜条和碳纤维丝以针刺工艺的方式嵌入纤维材质得到所述碳纤维无纺布。
[0013]可选地,所述导电铜条的宽度为8至12毫米。
[0014]可选地,所述预设间隔为1.5至2.5厘米。
[0015]可选地,所述碳纤维丝的长度为15至25厘米。
[0016]可选地,所述碳纤维丝的规格为3K,拉伸强度为3500MPa,电阻率为 1.5*10
‑
3欧姆.厘米,电阻为每米150欧姆,延伸率为1.9%,密度为1.81g/立方厘米。
[0017]一种热成像靶,所述热成像靶包括底座、安装支架以及如上所述的碳纤维靶板;
[0018]所述碳纤维靶板位于所述安装支架的正上方;
[0019]所述底座包括电池插槽,所述碳纤维靶板的导电铜条从电池插槽内的电池上接收电流信号。
[0020]本技术提供的碳纤维靶板,包括第一PVC板、碳纤维发热层、第二 PVC板;所述碳纤维靶板由所述第一PVC板、碳纤维发热层、第二PVC板压合而成;所述碳纤维发热层上包括导电铜条和若干碳纤维丝,所述碳纤维丝按预设间隔平行排列,且所述碳纤维丝相对的两端均搭接到所述导电铜条上。本技术的碳纤维靶板解决了夜间射击训练的问题,同时通过平行排列碳纤维丝以及使碳纤维丝的两端均可从导电铜条接收电流,有利于保证碳纤维丝均匀发热,即使任意碳纤维丝被打断也不影响其他碳纤维丝的正常发热,有利于延长碳纤维靶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碳纤维靶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碳纤维发热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铜条、碳纤维丝、纤维材质的布局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热成像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7]为了解决夜间射击训练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碳纤维靶板,通过将碳纤维发热层内置于第一PVC板和第二PVC板,然后经压合制成;其中,所述碳纤维发热层上包括导电铜条和若干碳纤维丝,所述碳纤维丝按预设间隔平行排列,且所述碳纤维丝相对的两端均搭接到所述导电铜条上,既保证了所述碳纤维丝发热均匀,又保证了碳纤维丝之间互不干扰,有效地延长了碳纤维靶板的使用寿命。
[002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碳纤维靶板10包括:
[0029]第一PVC板101、碳纤维发热层102、第二PVC板103;
[0030]所述碳纤维靶板10按照第一PVC板101、碳纤维发热层102、第二PVC 板103的上下结构压合而成;
[0031]其中,所述碳纤维发热层102上包括导电铜条21和若干碳纤维丝22,所述碳纤维丝22按预设间隔平行排列,且所述碳纤维丝22相对的两端均搭接到所述导电铜条21上。
[0032]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PVC板101和第二PVC板103为相同材质的PVC板,分别作为所述碳纤维靶板10的表面和底面。所述碳纤维发热层102内置于所述第一PVC板101和第二PVC板103之间。在制备所述碳纤维靶板10时,先在第二PVC板103上按需求固定所述碳纤维发热层102,然后盖上第一PVC板101,采用超声波压板技术将两层PVC板以及所述碳纤维发热层102压紧,得到所述碳纤维靶板10。相比于采用胶水等粘合剂来粘合两层PVC板,本实施例采用超声压板技术,能够有效避免两层PVC板裂开或者粘合剂因碳纤维发
热层102发热融化的问题,提高了靶板成品的紧密度。可选地,所述超声波压板技术的超声波频率范围为26k至29k,优选为28.7K。
[0033]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碳纤维发热层102包括两层无纺布A和一层碳纤维无纺布B,所述碳纤维无纺布B位于两层无纺布A之间,经压合后得到所述碳纤维发热层102;所述导电铜条21和碳纤维丝22位于所述碳纤维无纺布B上。具体地,所述导电铜条21和碳纤维丝22以针刺工艺的方式嵌入纤维材质得到所述碳纤维无纺布。可选地,所述纤维材质包括但不限于聚酯纤维和/或涤纶纤维,所制成的碳纤维无纺布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无纺布。可选地,所述碳纤维丝的规格为3K,拉伸强度为3500MPa,电阻率为1.5*10
‑3欧姆.厘米,电阻为每米150欧姆,延伸率为1.9%,密度为1.81g/立方厘米。
[0034]如图3所示,为导电铜条21、碳纤维丝22、纤维材质的布局示意图。其中 21表示导电铜条,22表示碳纤维丝,其余部分为纤维材质。从机器织出来的碳纤维发热层102,呈长条状,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相互平行的导电铜条21,碳纤维丝22平行设置且其两端分别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靶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PVC板、碳纤维发热层、第二PVC板;所述碳纤维靶板按照第一PVC板、碳纤维发热层、第二PVC板的上下结构压合而成;所述碳纤维发热层上包括导电铜条和若干碳纤维丝,所述碳纤维丝按预设间隔平行排列,且所述碳纤维丝相对的两端均搭接到所述导电铜条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VC板、碳纤维发热层、第二PVC板采用超声波压板技术压合而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纤维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压板技术的超声波频率范围为26k至29k。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发热层包括两层无纺布和一层碳纤维无纺布,所述碳纤维无纺布位于两层无纺布之间,经压合后得到所述碳纤维发热层;其中,所述导电铜条和碳纤维丝位于所述碳纤维无纺布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纤维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丽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海拓高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