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身前部防撞机构及汽车
[0001]本技术属于车辆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车身前部防撞机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在正面高速碰撞时,车辆的前主体结构对保护乘客非常重要,目前一般使用碰撞测试来评估车辆前主体结构的完整性。在正面低速碰撞时,车辆的前部主体结构不能损坏过于严重,以保证维修成本的经济性。在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以下简称“C
‑
IASI”)测试评价体系中,64km/h的正面车辆25%宽度(实质是一种偏置碰撞)的刚性障碍碰撞(以下简称“64SORB”),在保护车辆乘客出现独特的挑战性。而15km/h正面刚性障碍碰撞(以下简称“15RCAR”),需评估碰撞中车辆抵御碰撞变形的能力,以及碰撞后车辆的维修经济性(一般车身纵梁不能发生变形)。
[0003]之前国内车辆开发过程中,应对C
‑
IASI工况的设计经验不足。在64SORB碰撞过程中,车身纵梁基本不发生变形吸能,导致乘员舱变形增大。为了满足高速碰撞性能的需求,对正面主体结构进行重新设计。但是一些不合理的正面结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前部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防撞梁;纵梁,与所述前防撞梁相连;以及传力结构,位于所述纵梁的车身外侧,所述传力结构具有与所述前防撞梁相连以增强所述前防撞梁侧部刚性的连接端以及相较所述连接端临近所述纵梁的碰撞传力端,所述碰撞传力端与所述纵梁之间具有间隔空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部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结构为传力壳,所述传力壳具有两端开口的空腔,所述连接端为所述传力壳的其中一端,所述碰撞传力端为所述传力壳的其中另一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前部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壳包括上板、内侧板、外侧板以及下板;所述外侧板位于所述内侧板的车身外侧,所述内侧板和所述外侧板间隔设置,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间隔设置,所述内侧板分别连接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所述外侧板分别连接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所述上板、所述下板、所述内侧板和所述外侧板围合形成所述空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前部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荣青,刘珍海,郭建保,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