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榫卯型连接件的钢
—
混凝土组合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桥梁工程
,尤其涉及基于榫卯型连接件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土木工程领域,最常见的组合结构就是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钢和混凝土是建造桥梁、房屋等土木工程结构的主要材料,这两种材料在物理和力学性能上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通过某种方式将钢材与混凝土组合在一起共同工作,则能够综合传统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优势,从而做到扬长避短。
[0003]在组合结构中,连接件是保证钢构件和混凝土构件共同工作的关键元件。焊钉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综合受力性能及施工性能较好的抗剪连接件,具有各向同性、抗掀起能力好、施工快速方便等优点,而另一种普遍应用的连接件是开孔板连接件(PBL连接件)。
[0004]以焊钉作为连接件时,钢构件的上翼缘必不可少,以提供焊钉布置的平面。同时,圆柱头焊钉施工需要专门的焊接设备。而PBL连接件中需要在封闭圆孔内穿筋,并要求浇注混凝上时保证孔内混凝土的密实度,有较大的施工难度。PBL连接件当用于组合梁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榫卯型连接件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件(1)和钢构件,所述钢构件包括钢构件下翼缘(2)、钢构件腹板(3)和钢榫头(4),所述混凝土件(1)呈水平板状,所述钢构件腹板(3)垂直设置在钢构件下翼缘(2)上表面的中部,所述钢榫头(4)均匀间隔分布在钢构件腹板(3)的上端部,相邻所述钢榫头(4)之间的中部设置有贯通钢筋(5),所述贯通钢筋(5)相对钢构件腹板(3)的法向呈平行状态,所述钢构件腹板(3)的上端部和钢榫头(4)均位于混凝土件(1)的下表面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榫卯型连接件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件(1)的上表面呈水平状且下表面中部呈向下凸起状形成承托,所述钢构件置于混凝土件(1)下表面的承托处,且所述钢构件腹板(3)的上端部和钢榫头(4)均位于混凝土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旺虎,赵志军,谢泽华,柳彪,欧阳铭,杨霖颖,林婉双,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