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楠专利>正文

智能车载充电接口和电动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4212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25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智能车载充电接口和电动汽车。该接口包括电路板,电路板上设置有信号线接口、控制模组、供电接口和通信总线接口;信号线接口包括多个信号连接端;通信总线接口与电动汽车中的通信总线连接,并由所述供电接口供电;当外部充电桩的充电枪插入智能车载充电接口后,信号线接口的各信号连接端分别与充电枪内对应的信号插针形成连接;控制模组用于通过信号线接口与充电桩通信,以及通过通信总线接口与电动汽车通信,以处理充电桩和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的充电信息。本实施例减少智能车载充电接口与电动汽车电控单元之间信号线的数量,有利于降低电动汽车的研发设计难度、布线难度和生产成本,并有利于提升生产效率和整车质量。整车质量。整车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车载充电接口和电动汽车


[0001]本公开涉及电动汽车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车载充电接口和电动汽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的车载充电接口作为充电桩和电动车之间的中间设备,在车载充电接口插入电动车之后,其可以为两者提供信号接口和能量接口的连接,然后由电动车中的相关电控单元通过信号接口与充电桩进行通信并控制充电功率等事宜。
[0003]然而,现有控制充电事宜的方案中存在以下不足:
[0004]第一,充电桩与电动车的通信需要很多信号线,如CHAdeMO中需要6条信号线,如CCS中需要2条信号线,又如GB/T标准中需要7条信号线,多条信号线推高电动车的成本;
[0005]第二,由于充电桩的通信信号会通过车载充电接口进入到电动车内部,会给电动车中与充电通信功能无关的信号线造成干扰。为避免干扰,电动车中需要为上述信号线采取屏蔽干扰的一些方法,从而推高线束的成本。
[0006]第三,由于车型布置、配置的不同,电动汽车厂商会把充电通信功能布置在不同的电控单元之中。开发不同的电控单元的会推高电动汽车零部件的开发和采购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公开提供一种智能车载充电接口和电动汽车,以解决相关技术的不足。
[0008]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智能车载充电接口,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信号线接口、控制模组、供电接口和通信总线接口;所述控制模组分别与所述信号线接口和所述通信总线接口连接,并由所述供电接口供电;所述信号线接口包括多个信号连接端;所述通信总线接口与电动汽车中的通信总线连接;
[0009]当外部充电桩的充电枪插入所述智能车载充电接口后,所述信号线接口的各信号连接端分别与所述充电枪内对应的信号插针形成连接;
[0010]所述控制模组用于通过所述信号线接口与所述充电桩通信,以及通过所述通信总线接口与所述电动汽车中的电控单元通信,以处理所述充电桩和所述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的通信。
[0011]可选地,所述通信总线接口包括以下至少一种:CAN总线接口、Lin总线接口、Flexray总线接口、MOST总线接口或者车载以太网接口。
[0012]可选地,还包括:正极连接输入端、负极连接输入端、正极连接输出端和负极连接输出端;
[0013]所述正极连接输入端用于在所述充电枪插入所述智能车载充电接口后与所述充电枪内的正极端连接;
[0014]所述负极连接输入端用于在所述充电枪插入所述智能车载充电接口后与所述充电枪内的负极端连接;
[0015]所述正极连接输出端用于插接第一电缆,以通过所述第一电缆与所述电动汽车中动力电池的正极连接;
[0016]所述负极连接输出端用于插接第二电缆,以通过所述第二电缆与所述电动汽车中动力电池的负极连接。
[0017]可选地,还包括:交流电输入端和交流电输出端;
[0018]所述交流电输入端用于在所述充电枪插入所述智能车载充电接口后与所述充电枪内的交流电输出端连接;
[0019]所述交流电输出用于插接交流电缆,以通过所述交流电缆与所述电动汽车内的车载充电器连接,由所述车载充电器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为所述电动汽车内的动力电池充电。
[0020]可选地,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用于固定所述电路板;并且所述壳体的开口与所述充电枪的插头相匹配。
[0021]可选地,所述开口的形状包括以下一种:圆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0022]可选地,所述控制模组还包括第一控制引脚,所述第一控制引脚与所述电动汽车中的驱动器件连接;
[0023]所述控制模组还用于检测到按键被触发操作后生成第一控制信号或者第二控制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控制引脚发送给所述驱动器件;
[0024]所述驱动器件在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时驱动所述电动汽车中的旋转轴旋转至第一目标位置,以使所述电动汽车上的盖体从第一状态转换到第二状态;以及用于在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时驱动所述旋转轴旋转至第二目标位置,以使所述盖体从所述第二状态转换到所述第一状态。
[0025]可选地,所述壳体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用于在第一状态时关闭所述壳体的开口,以及在第二状态时开放所述开口。
[0026]可选地,所述壳体还包括按键,所述按键用于在被按压时挤压所述盖体,以使所述盖体从所述第一状态转换到所述第二状态。
[0027]可选地,所述壳体还包括驱动器件和旋转轴,所述盖体固定在所述旋转轴之上;所述旋转轴与所述驱动器件啮合连接;
[0028]所述控制模组还用于检测到按键被触发操作后生成第一控制信号或者第二控制信号并发送给所述驱动器件;
[0029]所述驱动器件用于在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时驱动所述旋转轴旋转至第一目标位置,以使所述盖体从所述第一状态转换到所述第二状态;以及用于在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时驱动所述旋转轴旋转至第二目标位置,以使所述盖体从所述第二状态转换到所述第一状态。
[0030]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包括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智能车载充电接口、电控单元和动力电池;所述车载充电接口通过电缆与所述动力电池连接以及通过通信总线与所述电控单元连接;
[0031]所述智能车载充电接口用于在外部充电桩的充电枪插入后,处理所述充电桩和所述电控单元在充电过程中的充电信息以及通过所述电缆为所述动力电池充电。
[0032]可选地,所述通信总线包括以下至少一种:CAN总线、Lin总线、Flexray总线、MOST
总线或者车载以太网。
[0033]可选地,还包括车载充电器,所述车载充电器设置在所述车载充电接口和所述动力电池之间;
[0034]所述车载充电器用于将外部充电桩的交流电转换到直流电,以为所述动力电池充电。
[0035]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36]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通过在智能车载充电接口中设置控制模组和通信总线接口,控制模组可以通过通信总线接口与电动汽车进行通信以获取充电信息。与相关技术中将控制模组设置在电动汽车内且需要通过多条信号与电动汽车通信相比较,本实施例可以减少智能车载充电接口与电动汽车之间信号线的数量,例如,CAN总线仅需要2条信号线,Lin总线仅需要1条信号线,优点可以包括:第一,电动汽车厂商可以不用关注控制模组的数据处理功能以及信号线的信号干扰的问题,仅设置一条通信总线即可,有利于降低电动汽车的研发设计难度;第二,由于仅设置一条通信总线,可以在生产电动汽车的过程中采用已有的通信总线,可以降低电动汽车的布线难度、提升生产效率和整车质量;第三,由于仅设置一条通信总线且通信总线的信号线数量远低于相关技术中信号线的数量,有利于降低电动汽车厂商的生产成本。
[0037]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0038]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车载充电接口,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信号线接口、控制模组、供电接口和通信总线接口;所述控制模组分别与所述信号线接口和所述通信总线接口连接,并由所述供电接口供电;所述信号线接口包括多个信号连接端;所述通信总线接口与电动汽车中的通信总线连接;当外部充电桩的充电枪插入所述智能车载充电接口后,所述信号线接口的各信号连接端分别与所述充电枪内对应的信号插针形成连接;所述控制模组用于通过所述信号线接口与所述充电桩通信,以及通过所述通信总线接口与所述电动汽车中的电控单元通信,以处理所述充电桩和所述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的通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总线接口包括以下至少一种:CAN总线接口、Lin总线接口、Flexray总线接口、MOST总线接口或者车载以太网接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正极连接输入端、负极连接输入端、正极连接输出端和负极连接输出端;所述正极连接输入端用于在所述充电枪插入所述智能车载充电接口后与所述充电枪内的正极端连接;所述负极连接输入端用于在所述充电枪插入所述智能车载充电接口后与所述充电枪内的负极端连接;所述正极连接输出端用于插接第一电缆,以通过所述第一电缆与所述电动汽车中动力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负极连接输出端用于插接第二电缆,以通过所述第二电缆与所述电动汽车中动力电池的负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交流电输入端和交流电输出端;所述交流电输入端用于在所述充电枪插入所述智能车载充电接口后与所述充电枪内的交流电输出端连接;所述交流电输出用于插接交流电缆,以通过所述交流电缆与所述电动汽车内的车载充电器连接,由所述车载充电器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为所述电动汽车内的动力电池充电。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用于固定所述电路板;并且所述壳体的开口与所述充电枪的插头相匹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形状包括以下一种:圆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组还包括第一控制引脚,所述第一控制引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楠
申请(专利权)人:李楠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