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压疮的护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4170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用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预防压疮的护垫,包括底板、U型充气垫、底垫、身侧垫、调节充气垫、中心充气垫、外周充气垫、凸起充气包、充气通道一、充气通道二、充气通道三、打气孔和密封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交替受压的中心充气垫和外周充气垫,可防止患者的防压部位持续受压,可有效防止压疮形成,实用性强;设计的凸起充气包之间的间隙增加了本装置的透气性,另外设置的充气孔可向患者的防压部位鼓入热风,进而防止患者的防压部位潮湿,可进一步防止压疮形成,也提高了患者使用时的舒适性;本装置还便于医护人员帮助患者翻身,且可根据患者的体宽调节本装置。且可根据患者的体宽调节本装置。且可根据患者的体宽调节本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防压疮的护垫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预防压疮的护垫。

技术介绍

[0002]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骶尾部是压疮的多发位置,因此需要一种适合于骶尾部防止压疮发生的护垫。目前,大部分防压疮护垫只是为患者提供了一个相对比较柔软的垫子,防压疮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且透气效果不好,实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预防压疮的护垫,本装置防压疮效果好,透气性好,可避免防压疮部位潮湿,且适用于不同体型的患者使用。
[0004]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预防压疮的护垫,包括底面为弧面的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设有U型充气垫,所述U型充气垫包括底垫和设于底垫的顶部的两端的身侧垫;所述身侧垫面向底垫的中心侧的一面设有调节充气垫,两个所述调节充气垫之间的底垫的顶部设有中心充气垫和环绕中心充气垫设置的外周充气垫,所述中心充气垫位于底垫的中心,所述中心充气垫和外周充气垫的顶部均设有多个等距设置且与相应的中心充气垫和外周充气垫相连通的凸起充气包;所述底垫设有两个分别与中心充气垫和外周充气垫内相连通的充气通道一和充气通道二,所述充气通道一和充气通道二背离相应的中心充气垫和外周充气垫的端部均穿过底垫;所述身侧垫设有与调节充气垫内相连通的充气通道三,所述充气通道三背离调节充气垫的端部穿过身侧垫;所述U型充气垫的侧壁设有打气孔,所述打气孔、充气通道一和充气通道二背离相应的中心充气垫和外周充气垫的端部、充气通道三背离调节充气垫的端部均设有密封盖。
[0006]进一步的,所述中心充气垫与外周充气垫的面积之比为1:2~1:3。
[0007]进一步的,所述底垫设有多个穿过底垫的厚度方向的充气孔,所述中心充气垫与外周充气垫未设有凸起充气包的位置设有与相应的充气孔相对应且穿过相应的中心充气垫和外周充气垫的厚度方向的穿孔;所述底板内设有气室,所述气室的顶部设有与相应的充气孔相连通的通气孔,所述气室的一端设有充气通道四,所述充气通道四背离气室的端部与外界相连通,所述身侧垫的底端设有多个依次穿过身侧垫和相应的调节充气垫的厚度方向的透气孔。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计交替受压的中心充气垫和外周充气垫,可防止患者的防压部位持续受压,可有效防止压疮形成,实用性强;设计的凸起充气包之间的间隙增加了本装置的透气性,另外设置的充气孔可向患者的防压部位鼓入热风,进而防止患者的防压部位潮湿,可进一步防止压疮形成,也提高了患者使用时的舒适性;本装置还便于医护人员帮助患者翻身,且可根据患者的体宽调节本装置。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0]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的内部结构;
[0011]其中:1、底板;2、底垫;3、身侧垫;4、调节充气;5、中心充气垫;6、外周充气垫;7、凸起充气包;8、充气通道一;9、充气通道二;10、充气通道三;11、打气孔;12、密封盖;13、充气孔;14、穿孔;15、气室;16、通气孔;17、充气通道四;18、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13]实施例:
[0014]参见图1和图2,一种预防压疮的护垫,包括底面为弧面的底板1,底板1的弧面向外突出,医护人员辅助患者翻身时,由于弧面底板1易于晃动,因而降低了医护人员翻动患者的阻力,便于医护人员帮助患者翻身以改变躺姿。
[0015]底板1的顶部设有U型充气垫,U型充气垫包括底垫2和设于底垫2的顶部的两端的身侧垫3,底垫2和身侧垫3相连通且为一体化制作,使用本装置时,患者的骶尾部部分陷于U型充气垫的凹面内,两个身侧垫3护于患者的两侧。本实施例为了使本装置适用于身体宽度不一样的患者,还在身侧垫3面向底垫2的中心侧的一面设有调节充气4垫,调节充气4垫未与U型充气垫相连通,调节充气4垫与U型充气垫为一体化制作,当患者的胯部比较窄时,可给调节充气4垫充气,从而使患者稳定的使用本装置,以便于医护人员给患者翻身,翻身时本装置不会轻易脱落,当为了增加透气性,也可将调节充气4垫内的气体放出,以使身体处于比较宽松的环境内。
[0016]两个调节充气4垫之间的底垫2的顶部设有中心充气垫5和环绕中心充气垫5设置的外周充气垫6,中心充气垫5和外周充气垫6均与底垫2的底面粘接,中心充气垫5位于底垫2的中心,中心充气垫5和外周充气垫6未连通,本实施例的中心充气垫5与外周充气垫6的面积之比为1:2~1:3,中心充气垫5和外周充气垫6的顶部均设有多个等距设置且与相应的中心充气垫5和外周充气垫6相连通的凸起充气包7,凸起充气包7可将患者的骶尾部部分支撑起来,相邻的凸起充气包7之间的间隙便于通气,另外,中心充气垫5和外周充气垫6可换着支撑患者,以防止患者的同一部位长时间受压而引起压疮,以提高本装置的实用性。
[0017]底垫2设有两个分别与中心充气垫5和外周充气垫6内相连通的充气通道一8和充气通道二9,充气通道一8和充气通道二9背离相应的中心充气垫5和外周充气垫6的端部均穿过底垫2;身侧垫3设有与调节充气4垫内相连通的充气通道三10,充气通道三10背离调节充气4垫的端部穿过身侧垫3;U型充气垫的侧壁设有打气孔11,打气孔11、充气通道一8和充气通道二9背离相应的中心充气垫5和外周充气垫6的端部、充气通道三10背离调节充气4垫的端部均设有密封盖12,可通过充气通道一8向中心充气垫5内充气,通过充气通道二9向外周充气垫6内充气,通过充气通道三10向身侧垫3内充气,通过打气孔11向U型充气垫内充气,通过打开密封盖12放掉中心充气垫5、外周充气垫6、调节充气4垫和U型充气垫内的气体。
[0018]本实施例的底垫2设有多个穿过底垫2的厚度方向的充气孔13,中心充气垫5与外周充气垫6未设有凸起充气包7的位置设有与相应的充气孔13相对应且穿过相应的中心充气垫5和外周充气垫6的厚度方向的穿孔14。底板1内设有气室15,气室15的顶部设有与相应的充气孔13相连通的通气孔16,气室15的一端设有充气通道四17,充气通道四17背离气室15的端部与外界相连通,身侧垫3的底端设有多个依次穿过身侧垫3和相应的调节充气4垫的厚度方向的透气孔18。可通过充气通道四17向气室15内鼓入热风,热风经过充气孔13和穿孔14进入底垫2的顶部,吹进底垫2的顶部的风又可从透气孔18出来,从而吹干患者的骶尾部的湿气,防止患者骶尾部潮湿而加速压疮形成。
[0019]本实施例的使用原理如下:使用时,给U型充气垫充气,根据患者的胯部宽度选择是否给调节充气4垫充气,随后给中心充气垫5和外周充气垫6中的一个充气,本实施例首先给中心充气垫5充气,之后将本装置放置于患者的骶尾部,使患者的身体陷于两个身侧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防压疮的护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面为弧面的底板(1),所述底板(1)的顶部设有U型充气垫,所述U型充气垫包括底垫(2)和设于底垫(2)的顶部的两端的身侧垫(3);所述身侧垫(3)面向底垫(2)的中心侧的一面设有调节充气(4)垫,两个所述调节充气(4)垫之间的底垫(2)的顶部设有中心充气垫(5)和环绕中心充气垫(5)设置的外周充气垫(6),所述中心充气垫(5)位于底垫(2)的中心,所述中心充气垫(5)和外周充气垫(6)的顶部均设有多个等距设置且与相应的中心充气垫(5)和外周充气垫(6)相连通的凸起充气包(7);所述底垫(2)设有两个分别与中心充气垫(5)和外周充气垫(6)内相连通的充气通道一(8)和充气通道二(9),所述充气通道一(8)和充气通道二(9)背离相应的中心充气垫(5)和外周充气垫(6)的端部均穿过底垫(2);所述身侧垫(3)设有与调节充气(4)垫内相连通的充气通道三(10),所述充气通道三(10)背离调节充气(4)垫的端部穿过身侧垫(3);所述U型充气垫的侧壁设有打气孔(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丽玲钟赛琼翟燕珍高碧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