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心肺复苏仪固定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3843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配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穿戴心肺复苏仪固定带,包括背带、肩带和连接带,背带和连接带均为长条形结构,背带的两端均与连接带可拆卸连接,肩带为平行布置的两条且其第一端均与背带的中部固定连接,肩带远离第一端的第二端与连接带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心肺复苏仪固定带由于固定效果差导致按压不理想的问题。由于固定效果差导致按压不理想的问题。由于固定效果差导致按压不理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穿戴心肺复苏仪固定带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配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穿戴心肺复苏仪固定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临床使用的心肺复苏仪为第三代全胸包裹三维按压方式,具有按压效果好、并发症少等特点,是目前临床最常用、效果最优的复苏仪。其中,心肺复苏仪固定带起到包裹背部和大部分胸部的作用,其包括胸背部固定区、调节区和固定区,当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时,往往采用双人法抬起病人将心肺复苏仪固定带放置在患者胸部,并连接心肺复苏仪,进行心肺复苏工作。
[0003]但是,现有的心肺复苏仪固定带为一条宽带,没有固定肩部和上胸部,导致患者在转运时容易出现固定带和复苏仪位移,最终影响按压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穿戴心肺复苏仪固定带,用于解决现有的心肺复苏仪固定带由于固定效果差导致按压不理想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穿戴心肺复苏仪固定带,包括背带、肩带和连接带,所述背带和所述连接带均为长条形结构,所述背带的两端均与所述连接带可拆卸连接,所述肩带为平行布置的两条且其第一端均与所述背带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肩带远离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带可拆卸连接。
[0006]优选地,所述背带包括背部固定区和调节区,所述调节区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与所述背部固定区的两端固定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连接带的表面均为粘胶面,所述调节区远离人体的外表面设有毛面和勾面交替排列的魔术贴,所述调节区通过所述魔术贴和所述粘胶面与所述连接带可拆卸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肩带远离人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毛面和勾面交替排列的魔术贴。
[0009]优选地,所述调节区穿设有转向件,所述转向件为矩形环。
[0010]优选地,所述背带靠近人体的内表面由棉质材料制成。
[0011]优选地,所述背带朝向人体的内表面设有除颤电极。
[0012]优选地,所述除颤电极包括第一除颤电极和第二除颤电极,所述调节区包括第一调节区和第二调节区,所述第一调节区和所述第二调节区分别与所述背部固定区的两侧连接,所述第一除颤电极设于所述第一调节区的右上方,所述第二除颤电极设于所述第二调节区的左下方。
[0013]优选地,所述连接带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定位标记。
[0014]优选地,所述背部固定区的长度为20厘米

40厘米、宽度为10厘米

30厘米。
[0015]实施本技术的一种可穿戴心肺复苏仪固定带,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
在于:
[0016]使用时,先将连接带放置在病人的前胸待按压位置,接着将包裹病人后背的背带的两端移动到前胸,并与连接带可拆卸连接。另外,由于肩带的一端与背带的中部固定连接,因此肩带也是从病人后背出发,穿过病人的肩部,最后可拆卸连接到连接带。本技术通过设置肩带和连接带,固定了病人的肩部和上胸部,减少了在搬运病人时或上下坡时心肺复苏仪按压位置的移动,提高了按压的效果,同时还减少了心肺复苏手术时穿戴心肺复苏仪固定带所用的时间,也减少了按压过程中对胸骨和皮肤的损害。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背带和肩带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连接带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使用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图3为从病人胸前看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1、背带,11、背部固定区,12、调节区,121、第一调节区,122、第二调节区,2、肩带,3、连接带,4、定位标记,5、转向件,61、第一除颤电极,62、第二除颤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0025]结合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心肺复苏仪固定带,包括背带1、肩带2和连接带3,背带1和连接带3均为长条形结构,背带1的两端均与连接带3可拆卸连接,肩带2为平行布置的两条且其第一端均与背带1的中部固定连接,肩带2远离第一端的第二端与连接带3可拆卸连接。
[0026]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在使用时,先将连接带3放置在病人的前胸待按压位置,接着将包裹病人后背的背带1的两端移动到前胸,并与连接带3可拆卸连接。另外,由于肩带2的一端与背带1的中部固定连接,因此肩带2也是从病人后背出发,穿过病人的肩部,最后可拆卸连接到连接带3。本技术通过设置肩带2和连接带3,固定了病人的肩部和上胸部,减少了在搬运病人时或上下坡时心肺复苏仪按压位置的移动,提高了按压的效果,同时还减少了心肺复苏手术时穿戴心肺复苏仪固定带所用的时间,也减少了按压过程中对胸骨和皮肤的损害。
[0027]优选地,背带1包括背部固定区11和调节区12,调节区12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与背
部固定区11的两端固定连接。连接带3的外表面为粘胶面,调节区12远离人体的外表面设有毛面和勾面交替排列的魔术贴,调节区12通过魔术贴和粘胶面与连接带3可拆卸连接。因此,使用时,背部固定区11固定在病人的后背位置,两端的调节区从病人的腋下穿过与连接带3连接,其具体方式是两个调节区12的表面分别与连接带3的表面粘连固定,同时,调节区12远离人体的外表面处的魔术贴用于调节调节区12在病人胸前的长度,其具体方式是通过折叠调节区12,使得其延伸方向发生改变并通过其上的魔术贴实现调节区12的折叠固定。
[0028]优选地,为了使得调节区12的转向折叠更加方便,调节区12穿设有转向件5,其中转向件5为矩形环。具体地,调节区12的一端穿过转向件5并在转向件5上实现转向,接着利用远离人体外表面的魔术贴将已转向的部分粘贴到未转向的部分的上方。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过程是发生在连接带3的两侧,即一个调节区12粘连固定在连接带3远离人体的外表面,另一个调节区12粘连固定在连接带3靠近人体的内表面。
[0029]为了实现肩带2与连接带3的可拆卸连接,肩带2远离人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毛面和勾面交替排列的魔术贴,该方式简单快捷,使用方便。
[0030]优选地,背带1靠近人体的内表面由棉质材料制成,使得背带1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穿戴心肺复苏仪固定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带、肩带和连接带,所述背带和所述连接带均为长条形结构,所述背带的两端均与所述连接带可拆卸连接,所述肩带为平行布置的两条且其第一端均与所述背带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肩带远离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带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心肺复苏仪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带包括背部固定区和调节区,所述调节区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与所述背部固定区的两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心肺复苏仪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的表面均为粘胶面,所述调节区远离人体的外表面设有毛面和勾面交替排列的魔术贴,所述调节区通过所述魔术贴和所述粘胶面与所述连接带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心肺复苏仪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肩带远离人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毛面和勾面交替排列的魔术贴。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心肺复苏仪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区穿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浩王文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