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落度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3799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塌落度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自身可调节的底座、水准气泡、塌落度筒和测量机构;底座的顶面中心设置水准气泡,底座用于根据水准气泡进行自身调节,以使底座的顶面呈水平状态;塌落度筒可拆卸地设置于底座的中心;测量机构可拆卸地设置于底座且置于塌落度筒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底座根据水准气泡进行自身调节,使得底座的顶面呈水平状态,能够有效保证塌落度筒的底部呈水平状态,塌落度筒内盛放混凝土,在将塌落度筒去除后测量机构对混凝土进行测量,能有效提高塌落度筒对混凝土的检测精度和准确度,避免检测出的混凝土塌落度与混凝土实际塌落度数值的偏差较大,并且,只需一人即可完成塌落度检测,节约人力和时间。力和时间。力和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塌落度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检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塌落度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在施工现场对混凝土塌落度进行检测时,利用传统的塌落度筒检测,因现场场地条件的限制以及试验人员的不规范操作,经常会出现现场检测的塌落度数值与混凝土实际塌落度数值偏差较大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塌落度检测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混凝土塌落度检测不准确的问题。
[0004]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塌落度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自身可调节的底座、水准气泡、塌落度筒和测量机构;其中,底座的顶面中心设置水准气泡,底座用于根据水准气泡进行自身调节,以使底座的顶面呈水平状态;塌落度筒可拆卸地设置于底座的中心;测量机构可拆卸地设置于底座且置于塌落度筒的一侧。
[0005]进一步地,上述塌落度检测装置中,底座包括:底板、顶板和至少两个调节机构;其中,底板与顶板相平行且间隔预设距离,各调节机构均匀地夹设于底板与顶板之间,每个调节机构均用于根据水准气泡调节顶板的水平度;水准气泡设置于顶板的顶面中心。
[0006]进一步地,上述塌落度检测装置中,每个调节机构均包括:连接柱、螺纹柱和具有预设长度的螺纹筒;其中,连接柱的第一端设置于底板,连接柱的第二端与螺纹筒可转动地连接;螺纹柱设置于顶板的底面且与螺纹筒相螺接。
[0007]进一步地,上述塌落度检测装置中,连接柱的第二端设置有环形凸起部,螺纹筒的内壁开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凸起部可转动地置于环形凹槽内。
[0008]进一步地,上述塌落度检测装置中,调节机构为四个,各调节机构以水准气泡为中心呈圆周状均匀分布。
[0009]进一步地,上述塌落度检测装置中,底座的顶面至少设置有两个拉环,塌落度筒的外壁至少设置有两个卡扣组件,各卡扣组件与各拉环一一对应且相卡合。
[0010]进一步地,上述塌落度检测装置中,每个卡扣组件均包括:卡合带和卡合扣;其中,卡合扣设置于塌落度筒的外壁,卡合带的第一端与卡合扣相连接,卡合带穿设于对应的拉环,并且,卡合带的第二端与卡合扣相卡合。
[0011]进一步地,上述塌落度检测装置中,测量机构包括:测量杆和水平杆;其中,测量杆可拆卸地设置于底座的顶面,测量杆设置有刻度;水平杆位置可调地设置于测量杆;测量杆上与塌落度筒顶面相齐平的位置处的刻度为起始零点,刻度的数值从起始零点处向测量杆的底部处逐渐增大。
[0012]进一步地,上述塌落度检测装置中,测量机构还包括:锁合件;其中,水平杆开设有穿设孔,水平杆通过穿设孔可滑动地套设于测量杆;锁合件设置于测量杆与水平杆之间,用
于在水平杆滑动至任一位置时对水平杆进行锁合。
[0013]进一步地,上述塌落度检测装置中,锁合件为螺栓;水平杆的端部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与穿设孔相连通,螺栓螺接于螺纹孔且与测量杆相抵接。
[0014]本技术中,底座根据水准气泡进行自身调节,使得底座的顶面呈水平状态,能够有效保证塌落度筒的底部呈水平状态,塌落度筒内盛放混凝土,在将塌落度筒去除后测量机构对混凝土进行测量,能有效提高塌落度筒对混凝土的检测精度和准确度,避免检测出的混凝土塌落度与混凝土实际塌落度数值的偏差较大,克服了传统塌落度筒检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混凝土塌落度检测不准确的问题,并且,只需一人即可完成塌落度检测,节约人力和时间。
附图说明
[0015]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塌落度检测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塌落度检测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塌落度检测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0]参见图1至图3,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中塌落度检测装置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塌落度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水准气泡2、塌落度筒3和测量机构4。其中,底座1的自身可调节,即可调节底座1顶面(图1所示的上面)的水平度。底座1的顶面中心设置水准气泡2,底座1用于根据水准气泡2进行自身调节,以使底座1的顶面呈水平状态。
[0021]具体实施时,在底座1的顶面中心开设有容置槽,水准气泡2镶于容置槽内。
[0022]具体实施时,水准气泡2可以为耐磨玻璃材质水准气泡。
[0023]塌落度筒3可拆卸地设置于底座1的中心,具体地,塌落度筒3与底座1可拆卸连接,并且,塌落度筒3置于底座1的中心处且将水准气泡2遮盖。
[0024]具体实施时,塌落度筒3可以为标准锥形筒体。
[0025]测量机构4可拆卸地设置于底座1,并且,测量机构4置于塌落度筒3的一侧。在塌落度筒3内装满混凝土后,将塌落度筒3拔起,测量机构4对混凝土进行测量。
[0026]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底座1根据水准气泡2进行自身调节,使得底座1的顶面呈水平状态,能够有效保证塌落度筒3的底部呈水平状态,塌落度筒3内盛放混凝土,在将塌落度筒3去除后测量机构4对混凝土进行测量,能有效提高塌落度筒3对混凝土的检测精度和
准确度,避免检测出的混凝土塌落度与混凝土实际塌落度数值的偏差较大,克服了传统塌落度筒检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混凝土塌落度检测不准确的问题,并且,只需一人即可完成塌落度检测,节约人力和时间。
[0027]继续参见图1至图3,上述实施例中,底座1可以包括:底板11、顶板12和至少两个调节机构13。其中,底板11与顶板12相平行,并且,底板11与顶板12之间间隔预设距离,该预设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水准气泡2设置于顶板12的顶面中心。
[0028]具体实施时,底板11和顶板12均可以为角钢焊接成骨架,并在骨架上设置板面。在本实施例中,角钢可以为50*50*4角钢,板面可以为1000*1000*4不锈钢板。
[0029]各调节机构13均夹设于底板11与顶板12之间,优选的,各调节机构13在底板11与顶板12之间且以水准气泡2为中心呈圆周状均匀分布。每个调节机构13均用于对底板11和顶板12进行连接且支撑,每个调节机构13均用于根据水准气泡2来调节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塌落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身可调节的底座(1)、水准气泡(2)、塌落度筒(3)和测量机构(4);其中,所述底座(1)的顶面中心设置所述水准气泡(2),所述底座(1)用于根据所述水准气泡(2)进行自身调节,以使所述底座(1)的顶面呈水平状态;所述塌落度筒(3)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中心;所述测量机构(4)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底座(1)且置于所述塌落度筒(3)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塌落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包括:底板(11)、顶板(12)和至少两个调节机构(13);其中,所述底板(11)与所述顶板(12)相平行且间隔预设距离,各所述调节机构(13)均匀地夹设于所述底板(11)与所述顶板(12)之间,每个所述调节机构(13)均用于根据所述水准气泡(2)调节所述顶板(12)的水平度;所述水准气泡(2)设置于所述顶板(12)的顶面中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塌落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调节机构(13)均包括:连接柱(131)、螺纹柱(132)和具有预设长度的螺纹筒(133);其中,所述连接柱(131)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底板(11),所述连接柱(131)的第二端与所述螺纹筒(133)可转动地连接;所述螺纹柱(132)设置于所述顶板(12)的底面且与所述螺纹筒(133)相螺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塌落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131)的第二端设置有环形凸起部,所述螺纹筒(133)的内壁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凸起部可转动地置于所述环形凹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塌落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13)为四个,各所述调节机构(13)以所述水准气泡(2)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都鹏彭建文王维科薛刚雷喆周耀亮夏晨阳王少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