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识别方法及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03387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识别方法及其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在公司总部及施工单位之间建立分布式数字身份系统,编写分布式数字身份系统相关的智能合约,并部署在区块链网络上,同时开放对应的SDK,以便访问;施工人员进行申请注册;在施工单位设立现场采集设备,通过开放的SDK,接入分布式数字身份系统,用于记录每个施工人员的考勤信息,并对对应人员的出勤进行核算,得出薪资数据;分布式数字身份系统对接银行接口,并将薪资数据发送至银行接口,进行薪资发放。本发明专利技术对流动性较强的施工人员进行实名登记和验证,并对施工人员的绩效统计和考勤数据统计,保证了施工人员身份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减少了劳务纠纷事件发生。生。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识别方法及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身份识别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识别方法及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物的建设施工已成常态,而建筑行业作为劳动力密集的行业,管理好施工人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施工人员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既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又能促进工程顺利进行,缩短施工周期并减少成本投入,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现场施工过程中人是核心要素之一,对人员的管理是保障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我国的建筑业劳务用工模式,农民工组成结构及其特点,决定了在项目现场进行实名制管理是推进整个劳务分包改革的基础,也是企业和行政管理机构开展农民工管理工作的基础。
[0003]国内现有的建筑企业在劳务管理方面应用信息技术较晚,对施工人员的管理手段缺失,由于未采用实名制管理,特别是在施工人员进场、考勤、工资发放及人员培训等方面缺乏科学有效的手段,大多是以人工验证、人工考勤等传统方式进行,所以目前施工单位还大量保持传统的纸质作业模式来记录工人花名册、考勤数据、工资发放数据,不仅影响管理效率,更重要的是无法保障实际数据的准确性。存在如下缺点:1、面对流动性较强的施工人员群体,对于施工人员身份信息的真实性、证书内容准确性等都很难进行把控;2、很难精确地对施工人员的绩效统计和考勤数据统计,从而导致劳务纠纷事件时有发生,并且在解决此类纠纷时存在调查取证难,纠纷难以妥善解决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识别方法及其系统,对流动性较强的施工人员群体进行实名登记和验证,并对施工人员的绩效统计和考勤数据统计,保证施工人员身份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减少劳务纠纷事件发生。
[0005]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0、在公司总部及各个施工单位之间建立一个基于区块链网络的分布式数字身份系统,编写分布式数字身份系统相关的智能合约,并部署在所述区块链网络上,同时开放对应的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软件开发工具包,为特定的软件包、软件框架、硬件平台、操作系统等建立应用软件时的开发工具的集合),以便访问;
[0008]所述智能合约包括身份数据智能合约和考勤数据智能合约;
[0009]S20、施工人员在所述分布式数字身份系统中申请注册,填写个人信息,上传身份证照片,由所述身份数据智能合约为其分配唯一数字身份ID,个人信息为未启用状态;
[0010]S30、在施工单位设立现场采集设备,通过开放的SDK,接入所述分布式数字身份系统,调用所述身份数据智能合约,用于记录每个施工人员的身份信息;调用所述考勤数据智
能合约,用于记录每个施工人员的考勤信息,并对对应人员的出勤进行核算,得出薪资数据;
[0011]S40、所述分布式数字身份系统对接银行接口,所述薪资数据通过所述分布式数字身份系统的考勤数据智能合约自动发送至所述银行接口,进行薪资发放。
[0012]作为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识别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30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3]S31、管理员通过现场采集设备收集施工人员的劳务信息,所述劳务信息作为原始数据存储在所述现场采集设备的实名制数据库内,所述劳务信息包括身份信息和考勤信息;
[0014]S32、所述现场采集设备对采集的劳务信息与该名员工注册的个人信息进行比对验证,验证通过后,所述身份数据智能合约将标记该名施工人员的个人信息为启用状态;
[0015]S33、个人信息为启用状态的施工人员在每次进出建筑工地时都需要在现场采集设备处进行人脸识别并确认身份,所述现场采集设备对每一次人员的出入进行数据记录并且通过数据库进行云存储,出入记录通过所述考勤数据智能合约提交上链;
[0016]S34、所述考勤数据智能合约在施工人员工作结束后自动生成考勤报表,财务部门根据所述考勤报表计算施工人员的劳务薪资。
[0017]作为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识别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32具体包括:
[0018]所述现场采集设备对采集的人脸信息与该名员工注册的个人信息进行比对验证;
[0019]若验证一致,则形成施工人员的电子档案;
[0020]若验证不一致,则通过联网公安局身份证系统进行身份核查请求,对施工人员的身份信息进行二次验证;
[0021]若二次验证一致,则形成施工人员的电子档案;
[0022]若二次验证不一致,则将其归入虚假人员名单,禁止该人员进入建筑工地。
[0023]作为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识别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人脸信息与身份证上的照片进行比对验证的具体步骤包括:
[0024]通过人脸识别算法对人脸信息进行去噪处理,从去噪处理后的人脸信息中提取特征信息,通过图像处理中心识别身份证上的照片信息,判断所述特征信息与身份证上的照片信息是否匹配;
[0025]所述特征信息为用户的虹膜信息、用户脸部的器官形状或距离的特征信息。
[0026]作为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识别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40具体包括:
[0027]在施工单位设置区块链节点,用于接收所述现场采集设备收集的全部数据,并在施工单位节点上进行上链存证;
[0028]在公司总部设置区块链节点,用于在区块链上获取施工人员的劳务薪资数据,并将所述劳务薪资数据发送至银行接口,以便银行向所述劳务人员进行薪资发放。
[0029]作为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识别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施工单位向施工人员发放薪资时,由施工人员在所述现场采集设备上进行人脸识别,并实时采集施工人员指纹信息以确认身份,所述现场采集设备将所采集的实时数据与所存储的原始数据进行匹配验证,验证通过后执行薪资发放并将薪资发放记录进行上链存证。
[0030]作为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识别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分布式数字身份系统还具
有数据导入、导出的功能,具体包括:
[0031]数据导出:施工人员结束工期后,现场采集设备可将个人的身份信息导出至公司总部的本地数据中,并对数据进行加密存储;
[0032]数据导入:施工人员进入新的施工单位时,公司总部的本地数据将通过SDK接口导入到新的现场采集设备中,避免重复录入施工人员的身份信息。
[0033]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识别系统,包括:
[0034]现场采集设备,用于采集施工人员的劳务信息,并将所述劳务信息发送至施工单位节点;
[0035]所述施工单位节点,用于接收所述施工人员的劳务信息,并将所述劳务信息在区块链上进行上链存证,以供财务部门根据所述劳务信息计算所述劳务人员的劳务薪资;
[0036]公司总部节点,用于在所述区块链上获取所述劳务薪资数据,并将所述劳务薪资数据发送至银行接口以便银行向所述施工人员进行薪资发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0、在公司总部及各个施工单位之间建立一个基于区块链网络的分布式数字身份系统,编写分布式数字身份系统相关的智能合约,并部署在所述区块链网络上,同时开放对应的SDK,以便访问;所述智能合约包括身份数据智能合约和考勤数据智能合约;S20、施工人员在所述分布式数字身份系统中申请注册,填写个人信息,上传身份证照片,由所述身份数据智能合约为其分配唯一数字身份ID,个人信息为未启用状态;S30、在施工单位设立现场采集设备,通过开放的SDK,接入所述分布式数字身份系统,调用所述身份数据智能合约,用于记录每个施工人员的身份信息;调用所述考勤数据智能合约,用于记录每个施工人员的考勤信息,并对对应人员的出勤进行核算,得出薪资数据;S40、所述分布式数字身份系统对接银行接口,所述薪资数据通过所述分布式数字身份系统的考勤数据智能合约自动发送至所述银行接口,进行薪资发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0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31、管理员通过现场采集设备收集施工人员的劳务信息,所述劳务信息作为原始数据存储在所述现场采集设备的实名制数据库内,所述劳务信息包括身份信息和考勤信息;S32、所述现场采集设备对采集的劳务信息与该名员工注册的个人信息进行比对验证,验证通过后,所述身份数据智能合约将标记该名施工人员的个人信息为启用状态;S33、个人信息为启用状态的施工人员在每次进出建筑工地时都需要在现场采集设备处进行人脸识别并确认身份,所述现场采集设备对每一次人员的出入进行数据记录并且通过数据库进行云存储,出入记录通过所述考勤数据智能合约提交上链;S34、所述考勤数据智能合约在施工人员工作结束后自动生成考勤报表,财务部门根据所述考勤报表计算施工人员的劳务薪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2具体包括:所述现场采集设备对采集的人脸信息与该名员工注册的个人信息进行比对验证;若验证一致,则形成施工人员的电子档案;若验证不一致,则通过联网公安局身份证系统进行身份核查请求,对施工人员的身份信息进行二次验证;若二次验证一致,则形成施工人员的电子档案;若二次验证不一致,则将其归入虚假人员名单,禁止该人员进入建筑工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信息与该名员工注册的个人信息进行比对验证的具体步骤包括:通过人脸识别算法对人脸信息进行去噪处理,从去噪处理后的人脸信息中提取特征信息,通过图像处理中心识别身份证上的照片信息,判断所述特征信息与身份证上的照片信息是否匹配;所述特征信息为用户的虹膜信息、用户脸部的器官形状或距离的特征信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坤刘全羽张峰
申请(专利权)人:薪太软上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