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立式气雾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3343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侧立式气雾发生装置,包括:外壳,具有一开口,外壳内设导气管,导气管内设抽吸通道;固定座,安装于开口内,固定座的外壁、导气管的外壁与外壳的内壁界定一储液腔,固定座具有顶面、底面及侧面,侧面设有过油槽,过油槽与储液腔连通;顶面及底面之间贯设一雾化通道,雾化通道具有进气口及出气口,侧面向内开设收容槽,收容槽的内侧与雾化通道连通,收容槽的外侧位于过油槽的下方;加热单元包括芯体及发热件,芯体具有吸液面及雾化面,吸液面与雾化面位于芯体相对的两侧,发热件设于雾化面;芯体及发热件容置于收容槽内,且吸液面显露于收容槽。上述的侧立式气雾发生装置,有效缩短流动路径,利于减少出现冷凝液。利于减少出现冷凝液。利于减少出现冷凝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侧立式气雾发生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雾化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侧立式气雾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子雾化器包括气雾发生装置及主机,气雾发生装置装配在主机上部的开口空间。气雾发生装置包括加热元件及其他部件,气雾发生装置内设储液腔及抽吸通道,其他部件之间形成有与抽吸通道连通的过气通道,其他部件之间会形成有与储液腔连通的过液通道。
[0003]雾化介质由储液腔经过液通道流至加热元件,雾化介质被加热雾化为气溶胶,生成的气溶胶再通过过气通道流向抽吸通道,以供用户抽吸。雾化介质流动路径及气溶胶流动路径弯折复杂,导致路径过长且耗时,从而易出现冷凝液。
[0004]例如CN201910642345,气流流动路径为:外界空气通过底座的进气孔流入,向上流动到达陶瓷的底部,陶瓷底部的发热线路将陶瓷吸附的雾化介质雾化,雾化后的气溶胶从陶瓷的侧面向上流动,通过上盖的转接孔进入到过气通道并从吸嘴流出;雾化介质流动路径为:雾化介质通过过液通道流至陶瓷的凹槽,雾化介质沿着陶瓷继续向下渗透,在陶瓷底部的发热线路上雾化。该雾化介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立式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具有一开口,所述外壳内设导气管,所述导气管内设抽吸通道;固定座,安装于所述开口内,所述固定座的外壁、所述导气管的外壁与所述外壳的内壁界定一储液腔,所述固定座具有顶面、底面及侧面,所述侧面设有过油槽,所述过油槽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顶面及所述底面之间贯设一雾化通道,所述雾化通道具有进气口及出气口,所述侧面向内开设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的内侧与所述雾化通道连通,所述收容槽的外侧位于所述过油槽的下方;加热单元,包括芯体及发热件,所述芯体具有吸液面及雾化面,所述吸液面与所述雾化面位于所述芯体相对的两侧,所述发热件设于所述雾化面;所述芯体及所述发热件容置于所述收容槽内,且所述吸液面显露于所述收容槽;其中,所述储液腔内的雾化介质经所述过油槽流向所述收容槽,并流至由所述收容槽露出的所述吸液面,所述吸液面的雾化介质渗透至所述雾化面,所述雾化介质经所述发热件雾化为气溶胶;外部气流由所述进气口流向所述雾化通道,在所述外部气流的驱使下,所述雾化通道内的气溶胶经所述出气口流入所述抽吸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立式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包括相连通的第一槽及第二槽,所述第一槽开设于所述固定座的侧面且向内横向延伸,所述第二槽开设于所述固定座内且沿纵向延伸,所述第二槽与所述进气口、所述出气口、所述雾化通道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立式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胜文陈家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赛尔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