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青光眼教学用仿真眼球旋转模型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培训装置
,具体为一种青光眼教学用仿真眼球旋转模型。
技术介绍
[0002]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病理性眼压增高是青光眼的主要危险因素,增高的眼压通过机械压迫和引起视神经缺血两种机制导致视神经损害,眼压增高持续时间愈久,视功能损害愈严重。
[0003]为了学员了解眼压变化对青光眼造成的影响,需要通过仿真眼球模型来对青光眼进行模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现有技术中仿真眼球模型通常固定在一些底座上,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对眼球模型进行旋转,使学员不方便对青光眼教学眼球的各个部位进行观察,导致教学效果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青光眼教学用仿真眼球旋转模型,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青光眼教学用仿真眼球旋转模型,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面设有旋转组件,旋转组件与底座转动连接,底座的顶面且位于旋转组件的前侧设有限位组件,旋转组件上安装有固定组件,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青光眼教学用仿真眼球旋转模型,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面设有旋转组件(2),所述旋转组件(2)与底座(1)转动连接,所述底座(1)的顶面且位于旋转组件(2)的前侧设有限位组件(3),所述旋转组件(2)上安装有固定组件(4),所述旋转组件(2)内部设有眼球模型(5),所述固定组件(4)用于对眼球模型(5)进行夹持固定,所述底座(1)的顶部且靠近后侧边缘处焊接固定有竖直的固定架(6),所述固定架(6)的顶部铰接有照明组件(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光眼教学用仿真眼球旋转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面且靠近四角处均设置有支脚(13),各个所述支脚(13)均与底座(1)一体成型,各个所述支脚(13)的底部均粘接固定有防滑垫(14)。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光眼教学用仿真眼球旋转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面设有固定柱(11),所述固定柱(11)与底座(1)一体成型,所述底座(1)的顶面且位于固定柱(11)的圆周外侧开设有连接槽(12),所述旋转组件(2)包括活动盘(21),所述活动盘(21)的底面且靠近中心处开设有固定孔(211),所述活动盘(21)通过固定柱(11)插入固定孔(211)与底座(1)转动连接,所述活动盘(21)的底面且位于固定孔(211)的圆周外侧设置有连接环(212),所述连接环(212)能够插入连接槽(12)内卡接配合,且连接环(212)与连接槽(12)转动连接,所述活动盘(21)的顶面设有连接座(22),所述连接座(22)的顶部设有固定环(23),所述活动盘(21)、所述连接座(22)和所述固定环(23)一体成型。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青光眼教学用仿真眼球旋转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3)包括滑座(31),所述滑座(31)的底部与底座(1)的顶面焊接固定,所述滑座(31)的内侧设有滑块(32),所述滑块(32)能够在滑座(31)内部滑动,且滑块(32)的一端能够滑动至滑座(31)的外侧,所述活动盘(21)的圆周外侧面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限位齿(213),所述滑块(32)上且靠近第一限位齿(213)的端面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二限位齿(321),所述第二限位齿(321)与第一限位齿(213)啮合连接,所述滑块(32)靠近第一限位齿(213)的端面且位于第二限位齿(321)的上方设置有压块(322),所述滑块(32)的顶部且远离压块(322)的一端顶面设置有手推块(323),所述滑块(32)远离压块(322)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弹簧(33),所述第一弹簧(33)远离滑块(32)的一端与滑座(31)的内侧面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光眼教学用仿真眼球旋转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4)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固定座(42),所述眼球模型(5)设置在两个固定座(42)之间,两个固定座(42)通过两个环形架(41)连接,两个环形架(41)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固定座(42)靠近眼球模型(5)的一侧均为开口结构,两个所述固定座(42)上且远离眼球模型(5)的一侧均焊接固定有活动杆(421),所述活动杆(421)上且靠近中心处设置有活动球(422),所述固定环(23)的外侧面开设有环形槽(231),且所述环形槽(231)延伸至固定环(23)的内侧,所述活动球(422)能够卡在环形槽(231)内且滑动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青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崇义,刘莛,熊艳丽,李梦侠,陈其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