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势能的结构自旋转抗冲击层间隔震新型核电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核电站地震和冲击安全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势能的结构自旋转抗冲击层间隔震新型核电站。
技术介绍
[0002]核能发电是清洁、高效、环保的能源之一,也是我国绿色能源重点发展方向。我国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地发展核电”。“确保安全”是“积极有序”的前提,这主要是由于核电站事故会造成严重长期的环境污染、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严重的社会问题。显然,核电站安全是核能发电的关键问题。
[0003]核电站的安全性一直是核电站行业发展的重点。因此,核电站地震安全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由于地震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当前科学技术很难准确地预测地震发生时间、地点、震级大小和频谱特征。日本学者河田章指出:即使利用最新的板块构造理论,也不能得到建筑结构设计所必须的抗震信息。谢礼立院士也指出:许多认为不可能发生强烈地震的区域,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地震”。例如5.12汶川地震(M8.0)、3.11日本大地震(M9.0)等都超过了设计值。同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势能的结构自旋转抗冲击层间隔震新型核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核岛下部结构(1)、核岛上部结构(2)、层间隔震层(3)、激励装置(4)和核设备(5),所述核设备(5)安装在核岛下部结构(1)内,所述层间隔震层(3)连接在核岛下部结构(1)和核岛上部结构(2)之间,其包括隔震支座(301)、滚轮轨道(302)、滚轮轴(303)、滚轮(304)、弹簧拉杆(305)、制动装置(306)、冲击传感器(307)、气孔(308)和摩擦片(309);所述激励装置(4)呈环形阵列分布在核岛上部结构(2)的内壁上,且上下等间隔布设有多层,其包括底板(401)、侧板(402)、预拉弹簧(403)、冲击质量块(404)和释放控制系统(4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势能的结构自旋转抗冲击层间隔震新型核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励装置(4)的侧板(402)和底板(401)围成“匚”型结构,每块底板(401)两侧分别垂直设置有一块侧板(402),底板(401)固定连接在核岛上部结构(2)的内壁上,侧板(402)竖向设置且与核岛上部结构(2)的内壁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势能的结构自旋转抗冲击层间隔震新型核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质量块(404)设置有多个,且对称分布在每块底板(401)上的两侧板(402)相对面上,两侧板(402)上正对的两冲击质量块(404)通过预拉弹簧(403)连接,侧板(402)侧壁对应各冲击质量块(404)位置处分别安装一个释放控制系统(405),且各冲击质量块(404)在释放控制系统(405)的控制下固定连接在侧板(402)上;所述释放控制系统(405)由上部冲击传感器(4051)、吸附槽(4052)和电磁铁(4053)构成,所述上部冲击传感器(4051)分布在两侧板(402)外侧面,电磁铁(4053)对称设置在两侧板(402)相对面上,冲击质量块(404)朝向侧板(402)的一侧开设有供电磁铁(4053)嵌入的吸附槽(405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势能的结构自旋转抗冲击层间隔震新型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濛,豆燚,丁振坤,黄小林,杨杰,葛鸿辉,黄江德,王滨生,丘治华,曲永巍,侯钢领,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