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油藏CO2驱多尺度控窜体系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03280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致密油藏CO2驱多尺度控窜体系及制备方法,包括纳米级CO2响应性蠕虫状胶束体系和微米级CO2响应性分散胶,所述纳米级CO2响应性蠕虫状胶束体系通过CO2响应性单体和有机反离子单体在水中搅拌制备而成;所述微米级CO2响应性分散胶以丙烯酰胺、响应单体、硅烷偶联剂改性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为原料,在水中交联制得;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提出的致密油藏CO2驱多尺度控窜体系,在CO2驱替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流度控制能力,且在微米级CO2响应性分散胶中引入了高强度碳纳米管,有效提高了分散胶的强度和长期稳定性,对裂缝的封堵作用明显增强,且将体系中的CO2置换出来后,蠕虫状胶束恢复成球形胶束,具有良好的响应可逆性。具有良好的响应可逆性。具有良好的响应可逆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致密油藏CO2驱多尺度控窜体系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田开发
,特别是一种致密油藏CO2驱多尺度控窜体系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致密油资源丰富,地质资源量大约200
×
108t。在我国原油消耗大、常规原油资源远不能满足国民需求(2020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74%)的背景下,致密油的高效开发十分紧迫。然而,致密油藏渗透率低、孔喉连通性差、微观非均质性强,压裂前几乎无产能。压裂后虽产能明显提高,但含水上升快,采收率偏低(一般介于5%

10%),因此有必要通过提高采收率技术提高致密油藏产量。
[0003]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现实背景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致密油藏CO2驱是实现 CO2埋存和资源化的重要路径,CO2驱油也是零碳、负碳的重要减排技术。但致密油藏体积压裂后人工缝网复杂,注入的CO2会沿着裂缝过早突破,导致低波及效率和采收率。因此,如何实现致密储层裂缝和基质渗透率跨尺度条件下CO2均衡驱油成为了研究热点。
[0004]油田常用泡沫和凝胶调控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致密油藏CO2驱多尺度控窜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纳米级CO2响应性蠕虫状胶束体系和微米级CO2响应性分散胶;其中,以质量分数计,所述微米级CO2响应性分散胶由以下组分交联制备而成:余量为水,各原料组分质量分数总和为100%;所述微米级CO2响应性分散胶的制备方法为:将硅烷偶联剂改性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在水中超声分散均匀后,在搅拌速度300

500r/min的条件下,分别加入丙烯酰胺、响应单体、引发剂和交联剂,向溶液中通入N2直至溶液出现粘稠,并使用温度计监测此时的溶液温度变化,直至溶液温度升至最高点,在溶液温度最高点条件下对溶液实施保温2

4h,得到黑色凝胶;将黑色凝胶造粒、烘干、粉碎后即得微米级CO2响应性分散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致密油藏CO2驱多尺度控窜体系,其特征在于:以浓度计,所述纳米级CO2响应性蠕虫状胶束体系由以下组分交联制备而成:CO2响应性单体
ꢀꢀꢀꢀ
30

90mmol/L有机反离子单体
ꢀꢀꢀꢀ
30

90mmol/L其溶剂为水;所述纳米级CO2响应性蠕虫状胶束体系的制备方法为:将CO2响应性单体完全溶解在水中配制成CO2响应性单体溶液,在搅拌速度300

500r/min的条件下,向所得溶液中加入与CO2响应性单体相同物质的量的有机反离子单体,常温搅拌至均匀,即得纳米级CO2响应性蠕虫状胶束体系。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致密油藏CO2驱多尺度控窜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CO2响应性单体为N,N

二甲基环己胺、N,N

二甲基苄胺、N,N

二甲基丁胺,四甲基乙二胺、三甲胺、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代军蒲万芬刘锐陈博文邹滨阳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