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位于海床泥面下钢圆筒内水下生产管汇撑杆固定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海洋工程开发领域,涉及一种位于海床泥面下钢圆筒内水下生产管汇撑杆固定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渤海通航区域内,为了保障通航安全,交通部门不允许在该区域内建立高于海床泥面的海洋工程开发设施。因此,开发设施需要设置位于海床泥面以下,并设置装载水下生产管汇的钢圆筒防护设施,以避免和航道上的船舶发生碰撞,减少对于航路的干扰,实现对于通航区内油气资源的开发。在使用钢圆筒防护设施时,由于安装精度的限制,水下生产管汇在钢圆筒内的实际就位位置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水下生产管汇的固定方法在保证固定稳定性的同时,还需要具有根据水下生产管汇实际就位位置进行调整的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床泥面下装载水下生产管汇钢圆筒的撑杆固定方法,用以解决在保证水下生产管汇固定稳定性的同时不能根据水下生产管汇实际就位位置进行调整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位于海床泥面下钢圆筒内水下生产管汇撑杆固定方法,包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位于海床泥面下钢圆筒内水下生产管汇撑杆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预焊接吊耳:在钢圆筒(1)内壁和生产管汇上分别焊接两个吊耳(3);生产管汇入水与就位:吊装生产管汇入水形成水下生产管汇(2),确定水下生产管汇(2)的实际就位位置;确定撑杆长度:测量钢圆筒(1)和水下生产管汇(2)上的吊耳(3)之间的距离,以此确定撑杆长度;制作撑杆:根据所述撑杆长度制作撑杆(4);安装撑杆:将撑杆(4)的两端分别与钢圆筒(1)的吊耳(3)和水下生产管汇(2)上的吊耳(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于海床泥面下钢圆筒内水下生产管汇撑杆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焊接吊耳的步骤中,两个吊耳(3)分别根据撑杆(4)与钢圆筒(1)的连接位置以及撑杆(4)与水下生产管汇(2)的连接位置确定焊接位置和朝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于海床泥面下钢圆筒内水下生产管汇撑杆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生产管汇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德龙,沈晓鹏,陈宏举,吴非,申辰,栾英森,李伟,刘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