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晶圆刻号区域的光刻工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03083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晶圆刻号区域的光刻工艺方法,对每次沉积不透光介质后的晶圆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后的晶圆上涂覆光刻胶,涂胶完毕后对晶圆刻号区域进行曝光;对步骤S1中的晶圆进行显影处理,去除晶圆刻号区域的光刻胶;对步骤S2中的晶圆进行刻蚀,得到刻号清晰的晶圆。本发明专利技术对刻号处的晶圆片表面进行特殊曝光处理,使得在后续工艺过程中,刻号处始终保有一定的深宽比,利用光反射定律解决刻号不清的效果远优于现有方法,增强了人工识别晶圆刻号的可行性,最大程度降低了异常率,提高了生产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晶圆刻号区域的光刻工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芯片制造
,具体属于一种晶圆刻号区域的光刻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生产加工过程中,为了方便人工识别晶圆,投片时会在晶圆的正面平边处打标刻号,刻号深℃约3微米、宽度约40微米,深宽比约1:13、刻号处横向断面示意如下图1。
[0003]多层金属布线CMOS工艺中,引入了化学机械抛光工艺(CMP)用于平坦化局部互连的氧化层。实际生产中,接触孔含接触孔之前工艺(即图2上部虚线框内的工艺),刻号处会经过1次CMP,此时其深宽比由打标时约1:13变化为约1:9.3,同时因刻号处沉积的均为二氧化硅、氮化硅等透光介质,不会影响人工识别。
[0004]晶圆进入接触孔后段工艺(即图2下部虚线框内的工艺),刻号处会经历多次CMP,其深宽比逐渐变小甚至为零,且刻号处在后续金属互联工艺中,溅射有钛,氮化钛、钨、铝硅铜等不透光介质,人工识别刻号就变得越发困难,严重时无法识别。
[0005]传统技术是采用在溅射工艺中增加压环的办法,即依靠压环阻挡钛,氮化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晶圆刻号区域的光刻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S1对每次沉积不透光介质后的晶圆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后的晶圆上涂覆光刻胶,涂胶完毕后对晶圆刻号区域进行曝光;S2对步骤S1中的晶圆进行显影处理,去除晶圆刻号区域的光刻胶;S3对步骤S2中的晶圆进行刻蚀,得到刻号清晰的晶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晶圆刻号区域的光刻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曝光时使用全透光光刻版进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晶圆刻号区域的光刻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全透光光刻版的正面反面均为普通玻璃,其反面不溅射二氧化铬不透光涂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晶圆刻号区域的光刻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璐卫路兵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