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2944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实现热介质之间的热交换效率提高的热交换器。在一次冷却系统(100)中,被膨胀阀(106)与分流器减压的一次热介质从热交换器(300)的导入口(350)被导入分配器340,而被均等地分流至盘管(322)的多个回路。一次热介质在壳(310)内的盘管中流动,在吸入集管(合流歧管)(342)中合流,从导出口(352)导出。另一方面,在二次冷却系统(200)中,被制冷机(204)压缩的二次热介质从壳(310)的上部的导入口(360)导入圆筒部内,在板翅盘管体的板翅之间通过。此时,在与盘管内的一次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通过热交换液化了的二次热介质从下侧的导出口导出,并被输送至膨胀阀。并被输送至膨胀阀。并被输送至膨胀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交换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适于制冷机排出气体的冷凝、从蒸发器气化后的制冷剂气体的再液化或者对气体的温度进行冷却或加热的热交换器的改进。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低沸点制冷剂、碳酸气体的冷凝或者再液化中,利用板式热交换器、板壳式热交换器、管壳式热交换器。主要被利用的板式热交换器的构造以形成间隙的方式将平板(板)重叠多张,并且形成流路,使高温的气体与低温的流体交替流动,由此进行热交换。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不论纵置还是横置均能够使用的板式热交换器。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

91495号公报
[0004]在上述板式热交换器中,冷却侧的介质虽被导入分隔了多个流路的平板与平板之间的间隙,但可以说是在被敞开的平板之间自由地流动,因此,二相流制冷剂本身相对于导热面不均等地遍布,从而被迫成为效率低下的运用。另外,制冷剂以偏向截面积较小的流路的方式通过,由此存在产生未蒸发的制冷剂被制冷机吸入的液体回流的危险性。为了防止该危险,需要以产生较大的过热度的方式使用膨胀阀或者流量调整阀对制冷剂流量进行调节,增大冷却面中的过热区域,由此导热面的有效利用变得困难。
[0005]另外,上述板壳也仅在壳内部配置了上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因此冷却侧的制冷剂控制较困难。另外,对于管壳式而言,即便使冷却侧的制冷剂向管侧流动,在路径的回流管中,制冷剂液也流入在分隔空间的下部配置的管,制冷剂液完全不进入中间部以后上部的管,从而被迫成为效率低下的运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是着眼于以上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热介质之间的热交换效率的提高的热交换器。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在一次热介质与二次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上述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将被供给上述一次热介质的盘管贯通多个板翅而成的板翅盘管体设置于被供给上述二次热介质的壳内。主要的方式之一的特征在于,上述盘管由多个回路构成,具备:分流机构,其用于在向上述多个回路导入一次热介质时,使一次热介质向各回路分流;和合流机构,其使在各回路进行了热交换的一次热介质合流。或者,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将上述分流机构与上述合流机构配置于上述壳内。另外,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在已密封的壳内部进行一次热介质在多个回路的盘管内通过沸腾热传递使二次热介质冷却、冷凝的作用。根据其他方式,特征在于,在上述壳的底部积存液化了的上述二次热介质,由此作为贮藏罐发挥功能。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的目的、特征、优点根据以下的详细的说明以及附图变得明确。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形成将由多个回路构成的盘管贯通多个板翅而成的板翅盘管设置于壳内的扩大导热面,能够良好地进行盘管内的热介质与壳侧的热介质的热交换,从而
能够实现热交换的效率的提高。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表示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冷却系统的一个例子的图。
[0010]图2A是表示上述实施例1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2B是表示板翅盘管体的与长边方向垂直的剖面的图。
[0011]图3A是从侧面观察上述热交换器的主要部分的图,图3B是表示板翅盘管体相对于从端面观察的壳的固定的样子的图。
[0012]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主要部分的图。
[0013]附图标记的说明
[0014]100

一次冷却系统;102

冷凝器;104

贮藏罐;106

膨胀阀;108

制冷机;200

二次冷却系统;202

冷却器组;204

制冷机;206

膨胀阀;208

安全阀;300

热交换器;310

壳;312

圆筒部;320

板翅盘管体;322

盘管;323

回路出口盘管;324

板翅;330

安装部;332

螺栓螺母机构;340

分配器(分流器);342

吸入集管(合流歧管);350

导入口;351、353

双金属耦合器;352

导出口;360

导入口;362

导出口;520

板翅盘管体;522

盘管;524

板翅。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基于实施例,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0016]【实施例1】
[0017]参照图1~图3B,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冷却装置的一个例子,由一次冷却系统100和二次冷却系统200构成。而且,在一次冷却系统100和二次冷却系统200之间设置有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300,由此,能够在两个冷却系统之间进行热交换。
[0018]首先,若从一次冷却系统100开始进行说明,则在冷凝器(Condenser)102的一次热介质的送出侧设置有贮藏罐104,在贮藏罐104的制冷剂送出侧设置有膨胀阀106。而且,在该膨胀阀106的制冷剂送出侧设置有热交换器300。通过了膨胀阀106的一次热介质经由连接的分配器340供给至热交换器300的盘管322,伴随着状态变化或者温度变化,被送出至制冷机108。从制冷机108排出的一次热介质被供给至上述的冷凝器102,一次热介质在一次冷却系统100中循环。
[0019]另一方面,二次冷却系统200在冷却器组202的二次热介质送出侧设置有制冷机204,在制冷机204的制冷剂送出侧设置有热交换器300。从制冷机204供给的二次热介质被供给至热交换器300的壳侧,而在与一次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二次热介质经由膨胀阀206供给至冷却器组202,二次热介质在二次冷却系统200中循环。
[0020]若对这些中的一次冷却系统100的简要的动作进行说明,则贮藏罐104中的液化了的一次热介质在利用膨胀阀106与分配器340进行减压后,被输送至热交换器300的盘管侧。在热交换器300进行了热交换的一次热介质在完全气化且被制冷机108吸入并压缩后,被冷凝器102冷凝。由此液化了的一次热介质向贮藏罐104回流。另一方面,若对二次冷却系统200的简要的动作进行说明,则在热交换器300的壳侧进行热交换并液化了的二次热介质在膨胀阀206的减压后,被供给至冷却器组202,由此对供冷却器组202设置的库内进行冷却。
通过了冷却器组202的二次热介质气化,在被制冷机204吸入并压缩后,再次被输送至热交换器300而被冷凝液化。
[0021]接下来,参照图2A~图3B,对上述的热交换器300进行说明。图2A和图2B是表示主要部分的图,图3A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交换器,在一次热介质与二次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所述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将被供给所述一次热介质的盘管贯通多个板翅而成的板翅盘管体设置于被供给所述二次热介质的壳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由多个回路构成,所述热交换器具备:分流机构,所述分流机构用于在向所述多个回路导入一次热介质时,使一次热介质向各回路分流;以及合流机构,所述合流机构使在各回路进行了热交换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山淳也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工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