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结构及其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2759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2:38
一种过滤结构及其过滤装置,该过滤结构包括:一薄膜过滤组件,该薄膜过滤组件的第一端设有一封闭板;及一反冲洗支撑管,枢设于该封闭板上;及至少一第一喷水结构,由一第一连通管及一第一喷水管所构成;该第一喷水管的管壁上具有许多朝向该薄膜过滤组件的第一喷水口;以及一反冲洗泵,连通该反冲洗支撑管以注入加压水;借此结构,可达到同时且连续进行过滤及反冲洗的目的。反冲洗的目的。反冲洗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过滤结构及其过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过滤结构及其应用;特别关于一种可同时进行过滤及反冲洗的过滤结构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薄膜过滤是现今常见的水处理方式,可去除原水中例如细菌、病毒、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或其他杂质(以下将能通过薄膜过滤组件的物质称为分离液,不能通过薄膜过滤组件的物质称为污泥)。
[0003]然而,已知的过滤结构大多需要定时停机清洗、更换薄膜及/或排泥,不但增加管理成本,还会影响过滤效率。
[0004]专利技术人有鉴于此,乃苦思细索,积极研究,加以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研究的经验,并经不断试验及改良,终于发展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同时且连续进行过滤及反冲洗的过滤结构。
[0006]本专利技术达成上述目的的结构包括:一薄膜过滤组件,具有许多微孔,呈管状,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及一第一空间;该薄膜过滤组件的第一端设有一封闭板;该薄膜过滤组件的第二端具有一第一开口;及一反冲洗支撑管,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该反冲洗支撑管的第一端可转动的枢设于该封闭板上;及至少一第一喷水结构,由一第一连通管及一第一喷水管所构成;该第一连通管连通该反冲洗支撑管及该第一喷水管,并使该第一喷水管设在靠近薄膜过滤组件处;该第一喷水管的管壁上具有许多朝向该薄膜过滤组件的第一喷水口;以及一反冲洗泵,具有一第一进水管及一第一出水管,该第一出水管连通该反冲洗支撑管以注入加压水,使加压水从该第一喷水管的第一喷水口喷出。
[0007]较佳者,该反冲洗泵的第一进水管连通该薄膜过滤组件的第一空间,可节省设置反冲洗水源的成本。
[0008]较佳者,该过滤结构进一步设有至少一第二喷水结构;第二喷水结构由一第二连通管及一第二喷水管所构成;该第二连通管连通该反冲洗支撑管及该第二喷水管;该第二喷水管的管壁上具有若干大致朝向该薄膜过滤组件的切线方向的第二喷水口;该喷水管的第二喷水口喷水时可带动该反冲洗支撑管转动,借以节省设置其他转动反冲洗支撑管的结构的成本。
[0009]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同时且连续进行过滤及反冲洗的可沉水式过滤装置。
[0010]本专利技术达成上述目的的可沉水式过滤装置包括:前述的过滤结构,该可沉水式过滤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一盖封板,设于该薄膜过滤组件的第一开口;以及一抽水泵,具有一第二进水管及一第二出水管;该第二进水管连通该薄膜过滤组件的第一空间。
[0011]较佳的,该反冲洗泵及该抽水泵采用沉水泵,可方便沉入原水中。
[0012]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同时且连续进行过滤及反冲洗的立式过滤装置。
[0013]本专利技术达成上述目的的立式过滤装置包括:前述的过滤结构,该立式过滤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一立式储存槽,该立式储存槽的内部设有一隔离板以形成一上部空间及一下部空间;该隔离板上具有一第二开口;该薄膜过滤组件设于该隔离板底部,且该薄膜过滤组件的第一开口连通该隔离板的第二开口;及一原水供应结构,连通该立式储存槽的下部空间;以及一排水结构,连通该立式储存槽的上部空间。
[0014]较佳的,该立式储存槽采用圆筒状结构;该原水供应结构连通该立式储存槽的下部空间的上段位置,并沿着该立式储存槽的切线方向注入原水,可产生涡流沉砂的功效。
[0015]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同时且连续进行过滤及反冲洗的卧式过滤装置。
[0016]本专利技术达成上述目的的卧式过滤装置包括:前述的过滤结构,该卧式过滤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一卧式储存槽,该卧式储存槽的内部设有一隔离板以形成一左侧空间及一右侧空间;该隔离板上具有一第二开口;该薄膜过滤组件设于该隔离板的左侧,且该薄膜过滤组件的第一开口连通该隔离板的第二开口;及一原水供应结构,连通该卧式储存槽的左侧空间;以及一排水结构,连通该卧式储存槽的右侧空间。
[0017]较佳的,该卧式储存槽的左侧空间的底部设有一集污管及一排污管,可方便排除污泥。
[0018]本专利技术为达到上述及其他目的,其所采取的技术手段、组件及其功效,此采较佳实施例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9]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专利技术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专利技术。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部份剖视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喷水管及第二喷水管喷水时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薄膜过滤组件插入原水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部份剖视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部份剖视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部份剖视图。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侧视图。
[0028]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喷水管的变化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00、100a、100b、100c、过滤结构;
[0031]1、1a、1b、1c、1d、薄膜过滤组件;
[0032]11、第一端;
[0033]12、第二端;
[0034]13、13a、13b、13c、第一空间;
[0035]14、封闭板;
[0036]15、15a、15b、15c、第一开口;
[0037]16、第一支撑轴承;
[0038]2、2a、2b、2c、2d、反冲洗支撑管;
[0039]21、第一端;
[0040]22、第二端;
[0041]23、可旋转式防漏接头;
[0042]24、支撑杆;
[0043]3、3a、3b、3c、第一喷水结构;
[0044]31、第一连通管;
[0045]32、第一喷水管;
[0046]321、第一喷水口;
[0047]32d、第一喷水管;
[0048]321d、第一喷水口;
[0049]4、4a、4b、4c、反冲洗泵;
[0050]41、41b、41c、第一进水管;
[0051]42、第一出水管;
[0052]5、第二喷水结构;
[0053]51、第二连通管;
[0054]52、第二喷水管;
[0055]521、第二喷水口;
[0056]200a、可沉水式过滤装置;
[0057]61a、盖封板;
[0058]62a、抽水泵;
[0059]621a、第二进水管;
[0060]622a、第二出水管;
[0061]63a、第二支撑轴承;
[0062]300b、立式过滤装置;
[0063]7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过滤结构包括:一薄膜过滤组件,具有许多微孔,该薄膜过滤组件呈管状,且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及一第一空间;该薄膜过滤组件的第一端设有一封闭板;该薄膜过滤组件的第二端具有一第一开口;及一反冲洗支撑管,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该反冲洗支撑管的第一端能转动的枢设于该封闭板上;及至少一第一喷水结构,由一第一连通管及一第一喷水管所构成;该第一连通管连通该反冲洗支撑管及该第一喷水管,并使该第一喷水管设在靠近薄膜过滤组件处;该第一喷水管的管壁上具有许多朝向该薄膜过滤组件的第一喷水口;以及一反冲洗泵,具有一第一进水管及一第一出水管,该第一出水管连通该反冲洗支撑管以注入加压水,使加压水从该第一喷水管的第一喷水口喷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反冲洗泵的第一进水管连通该薄膜过滤组件的第一空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过滤结构设有至少一第二喷水结构;第二喷水结构由一第二连通管及一第二喷水管所构成;该第二连通管连通该反冲洗支撑管及该第二喷水管;该第二喷水管的管壁上具有多个朝向该薄膜过滤组件的切线方向的第二喷水口;该第二喷水管的第二喷水口喷水时能带动该反冲洗支撑管转动。4.一种可沉水式过滤装置,包含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可沉水式过滤装置具有:一盖封板,设于该薄膜过滤组件的第一开口;以及一抽水泵,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彬周珊珊梁家源
申请(专利权)人:周珊珊梁家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