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相碳酸盐岩微孔型孔隙结构成因低阻油层识别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相碳酸盐岩微孔型孔隙结构成因低阻油层识别方法,属于碳酸盐岩低阻油层评价
技术介绍
[0002]低阻油层LRP(Low Resistivity Pay,简写LRP)又称测井低对比度油层,通常是指测井电阻率与相邻水层相近甚至略低的油层。其定义有两种方法(欧阳健2009,翟利华2018,杨涛涛2017,郑华2018等):一是电阻率值,多根据常规或高阻油层的电阻率下限值确定,一般小于5Ω
·
m;二是与相邻水层的电阻率比值,通常小于2或3,若油、水层在岩性、物性、孔隙结构等方面无差异,该值可用电阻增大系数Ⅰ来代替,若水层岩石物性、孔隙结构变差,则该低阻油层对应的Ⅰ值应高于该值。考虑到电阻增大系数Ⅰ是针对相同岩心或储层而言,低阻油层是针对邻近水层而言,两者并不完全统一,因此定义低阻油层的电阻增大系数Ⅰ值上限可上延至5。
[0003]LRP成因归纳起来有两大类十余种(欧阳健2009,李子悦2018,郑华2018,林国松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相碳酸盐岩微孔型孔隙结构成因低阻油层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相碳酸盐岩微孔型孔隙结构成因低阻油层识别方法包括:对目标海相碳酸盐岩岩心进行含油性描述和岩心深度归位,获取分段描述的含油性文本数据及测井数据集合;获取目标海相碳酸盐岩无裂缝岩心的相关数据集合;根据目标海相碳酸盐岩无裂缝岩心的相关数据集合,确定低阻油层形成条件,获取低阻油层形成条件数据集合;利用目标海相碳酸盐岩无裂缝岩心的相关数据集合建立第一低阻油层识别模型,获取第一低阻油层识别数据及关系集合,并判断储层是否为低阻油层以及低阻油层类型;利用分段描述的含油性文本数据及测井数据集合建立第二低阻油层识别模型,获取第二低阻油层识别数据及关系集合,并判断储层是否为低阻油层以及低阻油层类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岩心含油性描述,包括:按照饱含油、含油、油浸、油斑、油迹、荧光及不含油7个级别分段描述岩心的含油性并获取得到分段描述的含油性文本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岩心深度归位,包括:根据岩心扫描伽马与测井伽马、岩心上的岩性界面与测井曲线确定的岩性界面、岩心分析孔隙度与孔隙度测井曲线相似性对比,对岩心深度进行校正,使其与测井深度相匹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测井数据,包括:将岩心深度归位后的所述分段描述的含油性文本数据与测井数据匹配,在相同含油性层段内,按照每米8个点获取相关测井数据。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井数据包括深探测电阻率及测井密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裂缝岩心的相关数据集合包括反映孔喉类型的文本数据、孔喉半径数据、岩心孔隙度数据、岩心渗透率数据、地层条件下的盐水电阻率、饱含盐水的岩心电阻率和油驱水过程中的含水饱和度及对应的岩石电阻率。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目标海相碳酸盐岩无裂缝岩心的相关数据集合,确定低阻油层形成条件,获取低阻油层形成条件数据集合,包括:根据孔隙型储层岩石导电机理、地层水矿化度及地层条件下的盐水电阻率特征、束缚水饱和度特征,确定微孔型孔隙结构成因低阻油层饱水岩心电阻率上限和含油岩心电阻率上限;根据微孔型孔隙结构成因低阻油层饱水岩心电阻率上限和含油岩心电阻率上限以及无裂缝岩心的相关数据集合中反映孔喉类型的文本数据,在驱替电阻率实验中区分微孔隙型孔隙结构成因低阻油层岩样和非低阻油层岩样;再采用散点交会和频率直方图分析方法,确定低阻油层形成条件,获取低阻油层形成条件数据集合。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阻油层形成条件数据集合包括孔喉半径上限、孔隙度下限和渗透率上限。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目标海相碳酸盐岩无裂缝岩心的相关数据集合建立第一低阻油层识别模型,获取第一低阻油层识别数据及关系集合,并判断储层是否为低阻油层以及低阻油层类型包括:
确定岩心驱替电阻率实验数据拐点及拐点电阻率,建立含油岩石电阻率与岩心孔隙度关系模式,利用驱替电阻率实验建立高束缚水低阻油层下限关系式、含油较好的低阻油层下限关系式,并建立第一低阻油层识别模型。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阿尔齐公式建立如下式1)所示的含油岩石电阻率与岩心孔隙度关系模式:Log(Rt)=A-mlogPOR
ꢀꢀꢀꢀꢀꢀꢀꢀꢀꢀꢀ
式1);式1)中,A=log(a
·
b
·
Rw)-nlog(Sw),Rt表示岩石电阻率,单位为Ω
·
m;a,b表示岩性指数,m为胶结指数,n为饱和度指数,单位都为无量纲;POR表示储层孔隙度,单位为v/v;Sw表示岩石含水饱和度,单位为v/v,Rw表示地层条件下的盐水电阻率,单位为Ω
·
m。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驱替电阻率实验建立高束缚水低阻油层下限关系式、含油较好的低阻油层下限关系式,包括:利用驱替电阻率实验获取的饱含盐水的岩心电阻率Ro、岩心驱替电阻率实验数据拐点电阻率Rtinf及束缚水状态时的岩心电阻率Rtwirr,在同一个图版中建立所有岩样及低阻油层岩样的Ro-POR、Rtinf-POR、Rt-POR散点交会图;其中所有岩样的Ro-POR与Rtinf-POR分界线代表水层与含油层分界线、Rtinf-POR与Rt-POR分界线代表含油层与油层分界线;低阻油层岩样分布在POR≥PORmin范围内,Ro-POR顶部界线代表岩样开始含油,Rtinf-POR顶部界线则代表岩样含油性较好;利用低阻油层岩样的Ro-POR顶部界线建立高束缚水低阻油层下限关系式Rt-POR-w,利用低阻油层岩样的Rtinf-POR顶部界线建立含油性较好的低阻油层下限关系式Rt-POR-o。12.根据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第一低阻油层识别模型,包括根据高束缚水低阻油层下限关系式Rt-POR-w及含油性较好的低阻油层下限关系式Rt-POR-o分别计算高束缚水低阻油层电阻率下限值Rtmin1和含油性较好的低阻油层电阻率下限值Rtmin2,并据此建立第一低阻油层识别模型,其包括:若Rtinf≤低阻油层电阻率上限值Rtmax或测井电阻率Rtlog满足Rtmin2<Rtlog≤Rtmax,说明大孔中充满原油后岩石电阻率仍然低于低阻油层上限电阻率,判定其为含油性较好的低阻油层;若Rtmin2>Rtmax且Rtlog满足Rtmin1<Rtlog≤Rtmax,说明大孔含油但占比小,判定储层为高束缚水低阻油层;其它则为非低阻油层。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分段描述的含油性文本数据及测井数据集合建立第二低阻油层识别模型,获取第二低阻油层识别数据及关系集合,并判断储层是否为低阻油层以及低阻油层类型,包括:建立含油岩石电阻率与岩石密度的关系模式;以岩心油迹为界,建立含油层测井电阻率与测井密度下限拟合关系式;以岩心油浸为界,建立油层测井电阻率与测井密度下限拟合关系式,并建立第二低阻油层识别模型。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如下式2)所示的含油岩石电阻率与岩石密度的关系模式:Log(Rt)=A-mlog(c-d
·
ρ
b
)
ꢀꢀꢀꢀꢀꢀ
式2);式2)中,A=log(a
·
b
·
Rw)-nlog(Sw),Rt表示岩石电阻率,单位为Ω
·
m;a,b表示岩性指数,m为胶结指数,n为饱和度指数,单位都为无量纲;ρ
b
表示岩石密度,单位为g/cm3;c、d表示常量系数,无量纲;Sw表示岩石含水饱和度,单位为v/v,Rw表示地层条件下的盐水电阻率,单位为Ω
·
m。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岩心油迹为界,建立含油层测井电阻率与测井密度下限拟合关系式;以岩心油浸为界,建立油层测井电阻率与测井密度下限拟合关系式,包括:利用分段描述的含油性文本数据及测井数据集合分不同含油性作Rt-RHOB散点交会图,分段建立含油层测井电阻率与测井密度下限拟合关系式及油层测井电阻率与测井密度下限拟合关系式。16.根据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第二低阻油层识别模型,包括:根据含油层测井电阻率与测井密度下限拟合关系式及油层测井电阻率与测井密度下限拟合关系式分别计算含油层下限电阻率Rtmin3及油层下限电阻率Rtmin4,并据此建立第二低阻油层识别模型,其包括:测井电阻率Rtlog<Rtmin3,判定储层为水层;Rtmin3<Rtlog≤Rtmin4,判定储层为油水同层;Rtmin4<Rtlog≤Rtmax,判定储层属于低阻油层;Rtmin4>Rtmax,判定储层为非低阻油层。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第一低阻油层识别模型及第二低阻油层识别模型建立低阻油层综合识别指数及第三低阻油层识别模型,获取第三低阻油层识别数据及关系集合,并判断储层是否为低阻油层以及低阻油层类型。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阻油层综合识别指数如下式3)及式4)所示:当Rt<Rtmax,主要区分低阻油层与含水层,该低阻油层综合识别指数为:当Rt>Rtmax,主要区分低阻油层与常规油层,该低阻油层综合识别指数为:式3)及式4)中,LRP_INDEX表示低阻油层综合识别指数,单位为无量纲;Rt、Rtmax、Rtmin1、Rtmin4分别表示岩石电阻率、低阻油层电阻率上限值、第一低阻油层识别模型计算得到的高束缚水低阻油层电阻率下限值、第二低阻油层识别模型计算得到的油层下限电阻率,单位都为Ω
·
m;ABS函数表述取绝对值。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低阻油层识别模型包括:LRP_INDEX≥LRPbase,LRPbase=0,判定储层为低阻油层,否则为非低阻油层。20.根据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对低阻油层识别结果进行可视化,其包括:将Rtmax、PORmin、PERMmax分别设置为电阻率测井曲线、孔隙度及渗透率解释曲线的基线,并做线间充填,分别显示Rt≤Rtmax、POR≥PORmin、PERM≤PERMmax的曲线段,作为判别低阻油层的基础条件;计算识别模式曲线Rtmin1、Rtmin2、Rtmin3、Rtmin4,采用曲线重叠法,分别与实测Rt曲线做线间充填,用不同颜色分别充填Rt>Rtmin2和Rt>Rtmin4曲线段、Rt>Rtmin1和Rt>Rtmin3曲线段、Rt<Rtmin1和Rt<Rtmin3曲线段,分别代表含油较好的油层段、油水同层或高束缚水饱和度油层段及水层段或含水层段,含油较好的油层段或高束缚水饱和度油层段与基础条件满足段配合,共同识别低阻油层;
设置基线LRPbase,与LRP_INDEX曲线做线间充填,代表低阻油层,以实现可视化识别低阻油层判断结果。21.根据权利要求1-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对低阻油层识别结果进行生产测试验证,其包括利用生产测试的油、水产量评价低阻油层识别结果是否正确和可靠。22.一种海相碳酸盐岩微孔型孔隙结构成因低阻油层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相碳酸盐岩微孔型孔隙结构成因低阻油层识别装置包括:分段描述的含油性文本数据及测井数据集合获取模块,用于对目标海相碳酸盐岩岩心进行含油性描述和岩心深度归位,获取分段描述的含油性文本数据及测井数据集合;目标海相碳酸盐岩无裂缝岩心的相关数据集合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海相碳酸盐岩无裂缝岩心的相关数据集合;低阻油层形成条件确定以及低阻油层形成条件数据集合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目标海相碳酸盐岩无裂缝岩心的相关数据集合,确定低阻油层形成条件,获取低阻油层形成条件数据集合;第一低阻油层识别模型建立及低阻油层识别模块,用于利用目标海相碳酸盐岩无裂缝岩心的相关数据集合建立第一低阻油层识别模型,获取第一低阻油层识别数据及关系集合,并判断储层是否为低阻油层以及低阻油层类型;第二低阻油层识别模型建立及低阻油层识别模块,用于利用分段描述的含油性文本数据及测井数据集合建立第二低阻油层识别模型,获取第二低阻油层识别数据及关系集合,并判断储层是否为低阻油层以及低阻油层类型。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圆辉,王拥军,杨思玉,刘辉,朱光亚,衣丽萍,高敏,高利生,杜政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