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深碳酸盐岩储层提高有效酸蚀缝长的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202750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深碳酸盐岩储层提高有效酸蚀缝长的方法及应用。所述方法包括:交联酸体系的胶凝酸和交联剂分别被油相和水相所包裹,使其在进入地层后逐渐释放发生反应,减少近井地带的酸液反应量,并在进入高温地层一段时间后才刻蚀地层,提高酸液在高温条件下的酸蚀缝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现有的交联酸体系的两部分分别乳化,使其在进入地层后初逐渐释放发生反应,利用注入酸液的缓酸释放特性,可以大幅度降低近井处的酸液反应量,并在远井处才与岩石反应,从而增加高温条件下的酸蚀作用距离,能更加有效的提高酸液在高温条件下的酸蚀缝长。缝长。缝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深碳酸盐岩储层提高有效酸蚀缝长的方法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开采
,进一步地说,是涉及一种超深碳酸盐岩储层提高有效酸蚀缝长的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垂深超过7000m的超深碳酸盐岩蕴藏着大量的油气储量,尤其是中国石化新发现的顺北油田,垂深都在7000-9000m,储层温度在180-210℃,因此,常规的地面交联酸及变黏度非均匀刻蚀等技术,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因高温造成的酸岩反应速度快,即使采用高黏的地面交联酸体系,酸蚀缝长也很难突破80m。超深造成的高应力特征导致施工排量会大幅度受限,造缝宽度也大为降低,面容比因此大幅度增加,也会造成酸岩反应速度的加快。此外,超深层带来的超高闭合应力(一般在140MPa左右),即使考虑到井底流动压力(取30-50MPa),则有效闭合应力仍接近100MPa)。在如此高的闭合应力作用下,酸蚀裂缝的导流能力很难维持,一旦降低到0,则酸蚀缝长也会相应大幅度降低。因此,上述超深碳酸盐岩储层,按常规酸压技术,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尤其是酸压后的稳产效果,更难维持。
[0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深碳酸盐岩储层提高有效酸蚀缝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交联酸体系的胶凝酸和交联剂分别被油相和水相所包裹,使其在进入地层后逐渐释放发生反应,减少近井地带的酸液反应量,并在进入高温地层一段时间后才刻蚀地层,提高酸液在高温条件下的酸蚀缝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深碳酸盐岩储层提高有效酸蚀缝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超深碳酸盐岩关键储层参数的评价;步骤(2)裂缝参数及酸压主体施工参数的优化;步骤(3)前置滑溜水体积优化;步骤(4)多重乳化酸及乳化交联剂的制备;步骤(5)滑溜水造缝施工;步骤(6)多重乳化酸及乳化交联剂的混合注入施工:步骤(7)低黏度滑溜水注入;步骤(8)重复步骤6)~步骤7)1-2次;步骤(9)顶替;步骤(10)返排、测试及生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滑溜水体积为300-500m3;和/或,滑溜水的黏度在储层温度条件下为在1-3mPa.s。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多重乳化酸的制备:胶凝酸和油相混合后形成乳化酸,乳化酸再与滑溜水混合,制得多重乳化酸;乳化交联剂的制备:交联剂和油相混合后,再与滑溜水混合,制得乳化交联剂。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胶凝酸和油相的体积比为5:5~8:2;乳化酸与滑溜水的体积比为3:7~7:3。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交联剂和油相的体积比为5:5~8: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廷学周珺孙同成贾文峰耿宇迪吴峙颖刘斌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