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上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2620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55
全自动上板机,涉及混凝土砌块成型机技术领域,包括机架、主机,主机包括固定梁架、升降装置、升降架;主机上设置有行走装置,能够使主机沿机架纵向行走;固定梁架置于机架上,固定梁架上设置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上端置于固定梁架上,下端置于升降架上;升降装置能够带动升降架升降;升降架上设置有夹板装置;夹板装置包括架臂与架臂开合装置,架臂开合装置控制架臂的开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可将若干托板一次性从回收处转移到板箱内,占地面积小、传递省时,可避免因托板薄厚不均、翘角造成的卡板事故的发生。事故的发生。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自动上板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用机械
,进一步是混凝土砌块成型机
,尤其是一种混凝土砌块成型机制作混凝土砖时,用于托板转运的全自动上板机。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砖在建筑领域尤其是城市建设领域一直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目前的混凝土砖(水泥砖),通常采用混凝土砌块成型机(或称为混凝土垫块机、水泥砖机)制作;主要的制作过程是:在震动平台上,放置托板(一般为木制),托板上放置模具,向模具内加注混凝土,通过震动平台将混凝土压制成混凝土砖;之后,将带有托板的混凝土砖导出,码好混凝土砖后,将托板通过地链返归,置于送板机的板箱中,再通过送板机,逐一送入震动平台;现有混凝土砖制造设备一般每隔10秒左右,完成一个混凝土砖的制作,所以,托板需要每10秒就送一次。托板的厚度一般采用1厘米规格。
[0003]现有技术中,托板返归至板箱的工序,有两种方法:一、采用人工搬运,即用人工一次搬运若干块托板,反复进行;其缺陷是劳动强度高,考虑现有的人工成本,基本上不采用人工搬运;二、采用机械传送,即用传输链条,将一块板接一块板平铺着转运至板箱,它的缺陷是:一是由于托板薄厚不均或翘角、翘边,易造成卡板;二是由于托板较薄,易造成一次误送2块托板的现象;三是传送线路长、占地面积大,特别是一些厂房场地受限制,如布局不好,会影响传送效果;四是费时,传递时间慢,设备需要不间断作业,从而增加能源消耗,减少设备使用寿命。
[0004]基于此,申请人致力于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的研究,研发出“全自动上板机”。
专利技术内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上板机,其可将回收的托板一次多块直接转至送板机的板箱,从而有效地提高作业效率。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全自动上板机,包括机架、主机,其特征在于:主机包括固定梁架、升降装置、升降架;主机上设置有行走装置,能够使主机沿机架纵向行走;固定梁架置于机架上,固定梁架上设置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上端置于固定梁架上,下端置于升降架上;升降装置能够带动升降架升降;升降架上设置有夹板装置;夹板装置包括架臂与架臂开合装置,架臂开合装置控制架臂的开合。
[0007]进一步:所述行走装置包括:固定梁架下方设置有行走轮,行走轮置于机架纵梁的滑道内,能够沿滑道移动;行走轮驱动装置置于固定梁架上。
[0008]所述升降装置、架臂开合装置,采用液压装置或气动装置或机电装置或机械装置的一种。
[0009]所述夹板装置的结构包括:所述架臂包括至少一对拐臂,拐臂的拐点处设置轴;所
述架臂开合装置两端分别连接两个对应拐臂的上端。进一步:所述拐臂,连接有副臂,拐臂的下端通过副臂轴连接副臂的中部或中下部。
[0010]所述升降架,其上还设置有横向整板装置,横向整板装置包括横向架臂与横向架臂开合装置,横向架臂开合装置控制横向架臂的开合。
[0011]所述横向整板装置的结构包括:所述横向架臂包括横向滑动架和竖直臂;横向滑动架下设置有滑轮,滑轮置于横向槽轨内,能够横向滑动;横向槽轨设置于升降架上;所述横向架臂开合装置两端分设于升降架与横向滑动架上,能够控制横向滑动架的横向滑动;在机架的内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整板竖杆配合横向整板,配合竖直臂整理托板。
[0012]所述横向架臂开合装置,采用液压装置或气动装置或机电装置或机械装置的一种。
[0013]所述升降架,四个角设置有升降架滑轮,升降架滑轮置于在纵向移动轨架内;纵向移动轨架设置于机架上,包括外轨架与内轨架,外轨架与内轨架对称,皆呈门字形结构,外轨架包括两个外竖滑槽与一个外横滑槽,内轨架包括两个内竖滑槽与一个内横滑槽。
[0014]所述全自动上板机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接收信息采集装置的信息,并根据相关信息,分别向升降驱动装置、横向整板驱动装置、纵向夹板驱动装置、行走驱动装置发出指令;所述信息采集装置的结构包括:缺板探头、板厚信号探触头、横整板进到位探头与横整板退到位探头、夹臂松开到位探头与夹臂夹紧到位探头、送板机升/降到位探头、送板进到位探头与送板退到位探头、板箱上限位探头与板箱下限位探头。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机可一次将若干托板(一般采用20—25块)从地链上移送到送板机的板箱内,弥补了人工传递的费工、劳动强度大的缺陷;也克服了现有装置逐一输送托板线路长、占地面积大、传递费时的缺陷,还可避免因托板薄厚不均、翘角造成的卡板事故的发生。由于一次性移动多块托板,如一次性移动20—25块板,本机则可3—4分钟作业一次,能源耗费少,设备也可得到充分休息,避免设备疲劳,设备使用寿命长。
[0016]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并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夹板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夹板架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4为机架结构示意图,图5为机械夹板装置示意图,图6—8为探头位置示意图,图9电控箱位置示意图,图10—14为电路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机架1,升降下架2,横向整板装置3,纵向夹板装置4,纵向滑道5,固定梁架6,升降上架7,升降油缸8,行走轮9,纵向夹板伸缩油缸10,升降杆11,整板竖杆12,整板垫板13,横向滑动架14,横向滑动槽轨15,横向滑动架滑轮16,副臂17,副臂轴18,副臂挡块19,拐臂20,拐臂轴21,竖直臂22,拐臂限位块23,边框滑槽24,外竖滑槽25,外竖滑槽开口26,备用固定片27,横整板进到位探头28,横整板退到位探头29,缺板探头30,板厚信号探触头31,夹臂松开到位探头32,夹臂夹紧到位探头33,送板机升/降到位探头34,送板进到位探头35,送板退到位探头36,板箱上限位探头37,板箱下限位探头38,内竖滑槽39,内横滑槽40,S形夹臂41,夹臂轴42弹簧43,拉绳44。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图1、2、3、4所示,全自动上板机包括机架1和主机,机架1为纵梁、横梁和竖杆组成呈长方体的框架结构,主机包括固定梁架6、升降架、夹板装置,以及行走装置、升降装置、夹板开合装置。
[0020]所述行走装置包括:机架1上设置有固定梁架6,固定梁架6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框架结构,固定梁架6下方设置有行走轮9(固定梁架6内外两侧共有4个行走轮9),行走轮9置于纵梁上的纵向滑道5内,行走轮9驱动装置置于固定梁架6上,驱动装置可以是电机(驱动电机),通过链条带动行走轮9转动,从而使固定梁架6能够沿滑道移动。所述行走装置还可以通过驱动装置、齿轮与链条实现。
[0021]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固定梁架6上设置有升降架,固定梁架6上设置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的上端固定于下端固定梁架6上,下端固定于升降架上。
[0022]所述升降架的结构包括:升降架包括升降上架7与升降下架2,升降上架7置于固定梁架6的上部,升降下架2置于固定梁架6的下部,升降上架7与升降下架2通过4根竖向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全自动上板机,包括机架、主机,其特征在于:主机包括固定梁架、升降装置、升降架;主机上设置有行走装置,能够使主机沿机架纵向行走;固定梁架置于机架上,固定梁架上设置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上端置于固定梁架上,下端置于升降架上;升降装置能够带动升降架升降;升降架上设置有夹板装置;夹板装置包括架臂与架臂开合装置,架臂开合装置控制架臂的开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上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装置包括:固定梁架下方设置有行走轮,行走轮置于机架纵梁的滑道内,能够沿滑道移动;行走轮驱动装置置于固定梁架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上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架臂开合装置,采用液压装置或气动装置或机电装置或机械装置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上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装置的结构包括:所述架臂包括至少一对拐臂,拐臂的拐点处设置轴;所述架臂开合装置两端分别连接两个对应拐臂的上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上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拐臂,连接有副臂,拐臂的下端通过副臂轴连接副臂的中部或中下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上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架,其上还设置有横向整板装置,横向整板装置包括横向架臂与横向架臂开合装置,横向架臂开合装置控制横向架臂的开合。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自动上板机,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庆中
申请(专利权)人:滑县庆中机械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