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宜石漠化治理的生态与生产功能协同提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026123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宜石漠化治理的生态与生产功能协同提升方法,步骤是:(1)培育壮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宜石漠化治理的生态与生产功能协同提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
,更具体涉及一种适宜石漠化治理的生态与生产功能协同提升方法,适用于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以及替代型草食畜牧业发展。

技术介绍

[0002]岩溶生态系统(也称喀斯特生态系统)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1/3,基岩连片裸露区集中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该区域岩溶发育强烈、人地矛盾尖锐,生态系统极为脆弱。人为耕作扰动下,水土流失迅速且剧烈,以石漠化为特征的土地退化严重。脆弱的生态环境、巨大的人口压力以及高强度农业活动交互作用下,石漠化区与贫困区高度重叠。因此,中国石漠化治理面临生态修复与缓解贫困的双重压力,亟需将石漠化生态治理与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
[0003]在石漠化地区,由于基岩成土速率慢且广泛出露,导致土层浅薄(土层厚度往往低于30cm)且不连续,人工造林成活率低且植物生物量低下。但另一方面,裸露地表的基岩相当于一个漏斗,在降雨和风力作用下可将周围的枯枝落叶、松散的表土以及水分汇聚于石槽和石沟中,充足的凋落物输入来源、适宜的水分条件以及风化基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宜石漠化治理的生态与生产功能协同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是:(1)培育壮苗:

土壤选择:去除地面杂草,不进行土地平整,根据石漠化区域实际地形,避开出露基岩,选择土层20

30cm的区域开坑穴:长:40~50cm、宽:40~50cm、深度:20~30cm,坑穴间距1.5
×
1.5m,在每个坑穴施入腐熟的牛粪为200g,每亩地种植250~300株构树;

种植时间:选择4到5月种植,气候温和25℃,降水充沛;

插穗采集:选择成熟健壮、无病虫害、树龄为2~3年的构树为母体,选取母树中一年生木质化嫩枝做插穗,穗条发育正常、无病虫害、直径为1.0~1.5cm,按穗条自然生长方向,上端平切并且封蜡处理,下端斜切,每个穗条上有2~3个腋芽,穗条长度为15~18cm;

扦插方法:将穗条垂直放入坑穴中,斜切口紧贴坑穴土壤,扦插深度不能埋没腋芽;

插穗覆土:在降雨和风力作用下将周围的枯枝落叶、松散的表土以及水分汇聚于石槽和石沟中,使石槽内的土壤养分有效性高、微生物活性强,收集附近石槽和石沟中的土壤覆盖穗条并压紧有助于插穗生长,土壤压实后,每亩地浇3.5~4方水,天气干燥,前一个月每隔3~5天浇水一次;(2)抚育管理:

施肥:待幼苗长至20~25cm,在距幼苗30~35cm处开环状沟,第一次施加复合肥:氮含量为32%,磷含量为16%,钾含量为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培雷刘坤平张伟肖峻王克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石漠化治理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