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广角鱼眼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2526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广角鱼眼镜头,包括镜筒、内置于镜筒的光学系统、第一压圈、第二压圈和密封圈,光学系统包括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第九透镜和第十透镜,并合理配置各透镜的焦距;第一压圈与镜筒连接并抵靠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第二压圈与镜筒连接并抵靠第十透镜的像侧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还设有第一环状平台,密封圈夹持于第一环状平台和镜筒之间。该镜头可保证光轴一致性,提高批量化生产中的良率和组装效率,并可实现大通光量、大靶面、大视场角、减少杂散光鬼影、修正色差,提高成像质量,有利于镜头小型化,满足IP67防护等级要求,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广角鱼眼镜头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光学镜头
,具体涉及一种超广角鱼眼镜头。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成像系统日趋集成化、便捷化,与其相匹配的成像镜头在保证成像品质的前提下也要求总体尺寸尽可能地小,以减小整个成像模组的空间占比。同时,对于搭载在数码产品上的摄像头,大视场角、大靶面、高像素的成像技术也愈发成为各厂家竞争的核心战场之一。
[0003]为保证成像质量的同时,匹配更大的像面要求和更小的成像镜头要求,在设计时往往需要重点关注成像镜头光学总长TTL和芯片对角线尺寸H的关系,且现有超广角鱼眼镜头由于视场角越大,镜头外形尺寸越难以控制,设计和制造难度也会越高,往往需要设计成某些相邻镜片的口径差异较大的成像镜头才能满足高解像力的要求,这种相邻镜片口径差明显大于传统成像镜头,在组装性能、特殊环境下的应用常常表现不佳(如防护等级难以达到所需标准)。因此,如何保证鱼眼镜头在满足大视场角的情况下趋于大靶面、小型化,已成为当前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超广角鱼眼镜头,该镜头可保证光学系统装配后的整组光轴一致性,提高批量化生产中的良率和组装效率,并可实现大通光量、大靶面、大视场角的同时减少杂散光鬼影、修正色差,提高成像质量,有利于镜头小型化的同时提高使用寿命,满足IP67防水防尘要求。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超广角鱼眼镜头,包括同轴设置的镜筒、内置于镜筒的光学系统、第一压圈、第二压圈和密封圈,其中:
[0007]光学系统包括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第九透镜和第十透镜,并满足如下条件:

8.43≤f1≤

6.90,

8.41≤f2≤

6.88,

2.29≤f3≤

1.87,3.53≤f4≤4.32,5.70≤f5≤6.96,

5.51≤f6≤

4.51,4.95≤f7≤6.05,4.53≤f8≤5.54,

7.66≤f9≤

6.27,8.51≤f10≤10.40,其中,f1~f10依次对应为第一透镜至第十透镜的焦距,
“‑”
号表示负方向;
[0008]第一压圈与镜筒连接并抵靠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第二压圈与镜筒连接并抵靠第十透镜的像侧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还设有第一环状平台,密封圈夹持于第一环状平台和镜筒之间。
[0009]优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九透镜均为负月牙形透镜,第三透镜为双凹形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和第十透镜均为双凸形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组成第一胶合透镜组,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组成第二胶合透镜组,第八透镜和第九透镜组成第三胶合透镜组。
[0010]优选地,超广角鱼眼镜头还包括第一隔圈、第二隔圈、第三隔圈和第四隔圈,第二透镜的物侧面抵靠第一透镜,像侧面抵靠镜筒,第三透镜的物侧面抵靠镜筒,第四透镜的像侧面抵靠第一隔圈,第五透镜的物侧面抵靠第一隔圈,像侧面抵靠第二隔圈,第六透镜的物侧面抵靠第二隔圈,第七透镜的像侧面抵靠第三隔圈,第八透镜的物侧面抵靠第三隔圈,第九透镜的像侧面抵靠第四隔圈,第十透镜的物侧面抵靠第四隔圈。
[0011]优选地,镜筒和各隔圈的内壁均为粗糙面。
[0012]优选地,超广角鱼眼镜头还包括遮光纸,第二透镜的物侧面还设有第二环状平台,遮光纸夹持于第一环状平台和第二环状平台之间。
[0013]优选地,镜筒上还同轴设有第一拦光孔,第一拦光孔位于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
[0014]优选地,镜筒的外壁还设有用于外接摄像机的第三螺纹。
[0015]优选地,第一压圈的物侧面相对于镜筒的轴线倾斜设置。
[0016]优选地,镜筒上与第一环状平台相对侧开设有环状凹槽,密封圈内置于凹槽。
[0017]优选地,超广角鱼眼镜头还满足如下条件:
[0018]1.74≤nd1≤1.93;40.59≤vd1≤44.86;
[0019]1.73≤nd2≤1.91;44.24≤vd2≤48.90;
[0020]1.86≤nd3≤2.05;30.70≤vd3≤33.93;
[0021]1.59≤nd4≤1.76;30.57≤vd4≤33.79;
[0022]1.85≤nd5≤2.04;17.05≤vd5≤18.84;
[0023]22.76≤nd6≤25.15;22.76≤vd6≤25.15;
[0024]1.42≤nd7≤1.57;77.51≤vd7≤85.67;
[0025]1.51≤nd8≤1.67;58.19≤vd8≤64.31;
[0026]1.90≤nd9≤2.10;24.15≤vd9≤26.70;
[0027]1.42≤nd10≤1.57;77.53≤vd10≤85.69;
[0028]其中,nd1~nd10依次对应为第一透镜至第十透镜的折射率,vd1~vd10依次对应为第一透镜至第十透镜的色散值。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30]1)该镜头可从镜筒的两端进行加工和组装,有助于保证镜筒加工的直线度,提高镜筒和压圈、隔圈配合的同轴度,保证光学系统装配后的整组光轴一致性,提高批量化生产中的良率和组装效率,并通过设置密封圈,满足IP67防水防尘要求,在保证小型化的同时提高使用寿命;
[0031]2)通过合理配置各透镜焦距,镜头最大光圈可达F1.8,成像像高可达φ4.55mm,镜头总长<26.6mm,镜头最大外径为φ22.5mm,视场角达185
°
,在实现大通光量、大靶面、大视场角的同时减少杂散光鬼影,提高成像质量,小型化,应用范围广;
[0032]3)通过合理选用透镜的折射率和色散值,可使光学系统具有高透光性的同时有助于进一步实现小型化,且能够修正光学系统中的色差,提高成像质量。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超广角鱼眼镜头结构示意图;
[003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镜筒结构示意图;
[003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超广角鱼眼镜头局部放大图A;
[0036]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超广角鱼眼镜头局部放大图B;
[0037]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镜筒局部放大图C。
[0038]附图标记说明:101、第一透镜;102、第二透镜;103、第三透镜;104、第四透镜;105、第五透镜;106、第六透镜;107、第七透镜;108、第八透镜;109、第九透镜;110、第十透镜;201、第一隔圈;202、第二隔圈;203、第三隔圈;204、第四隔圈;301、第一压圈;302、第二压圈;401、镜筒;501、遮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广角鱼眼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广角鱼眼镜头包括同轴设置的镜筒(401)、内置于所述镜筒(401)的光学系统、第一压圈(301)、第二压圈(302)和密封圈(601),其中:所述光学系统包括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101)、第二透镜(102)、第三透镜(103)、第四透镜(104)、第五透镜(105)、第六透镜(106)、第七透镜(107)、第八透镜(108)、第九透镜(109)和第十透镜(110),并满足如下条件:

8.43≤f1≤

6.90,

8.41≤f2≤

6.88,

2.29≤f3≤

1.87,3.53≤f4≤4.32,5.70≤f5≤6.96,

5.51≤f6≤

4.51,4.95≤f7≤6.05,4.53≤f8≤5.54,

7.66≤f9≤

6.27,8.51≤f10≤10.40,其中,f1~f10依次对应为所述第一透镜(101)至所述第十透镜(110)的焦距,
“‑”
号表示负方向;所述第一压圈(301)与镜筒(401)连接并抵靠所述第一透镜(101)的物侧面,所述第二压圈(302)与镜筒(401)连接并抵靠所述第十透镜(110)的像侧面,所述第一透镜(101)的像侧面还设有第一环状平台,所述密封圈(601)夹持于所述第一环状平台和镜筒(401)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广角鱼眼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101)、第二透镜(102)、第六透镜(106)和第九透镜(109)均为负月牙形透镜,所述第三透镜(103)为双凹形透镜,所述第四透镜(104)、第五透镜(105)、第七透镜(107)、第八透镜(108)和第十透镜(110)均为双凸形透镜,所述第三透镜(103)和第四透镜(104)组成第一胶合透镜组,所述第六透镜(106)和第七透镜(107)组成第二胶合透镜组,所述第八透镜(108)和第九透镜(109)组成第三胶合透镜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广角鱼眼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广角鱼眼镜头还包括第一隔圈(201)、第二隔圈(202)、第三隔圈(203)和第四隔圈(204),所述第二透镜(102)的物侧面抵靠所述第一透镜(101),像侧面抵靠所述镜筒(401),所述第三透镜(103)的物侧面抵靠所述镜筒(401),所述第四透镜(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勇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凤凰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