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热式加热炉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大气污染物控制
,特别是涉及一种蓄热式加热炉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钢铁企业轧钢工序绝大多数加热炉均采用蓄热式加热炉加热钢坯,蓄热式加热炉一般采用高炉煤气(CO含量20%
‑
30%)和转炉煤气(CO含量60%
‑
80%)作为燃料,蓄热式加热炉重要特点是燃烧过程每隔40~90s左右蓄热式烧嘴换向一次,而蓄热式加热炉在每次换向燃烧过程中,公共烟道内的残留煤气均会随排烟放散至大气中,换向煤气放散导致煤气损失率达3.5%~6.5%,不但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同时浪费大量的优质能源。其次,残留换向煤气在蓄热体将预燃空气加热到高温,燃烧火焰温度升高,使得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含量增多,加大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加热炉使用寿命,再次,换向残留煤气间断性进入煤烟烟气,增大烟气处理量的同时引起烟气成分大幅度波动,使烟气脱硫脱硝难度增大。因此,蓄热式加热炉烟气污染物控制应向多目标方向发展,选择技术可靠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热式加热炉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系统,包括蓄热式加热炉、第一三通换向阀、第二三通换向阀、第三三通换向阀、第四三通换向阀、空气管道、煤气管道、空烟管道及煤烟管道;所述蓄热式加热炉一侧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蓄热式加热炉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连接有第一管路,所述第二开口连接有第二管路,所述第三开口连接有第三管路,所述第四开口连接有第四管路;所述第一三通换向阀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煤气管道和煤烟管道;所述第二三通换向阀分别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空气管道和空烟管道;所述第三三通换向阀分别连通所述第三管路、煤气管道和煤烟管道;所述第四三通换向阀分别连通所述第四管路、空气管道和空烟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煤烟管道末端连接有第一SCR脱硝系统;所述第一SCR脱硝系统通过管道与第一脱硫系统连接;所述第一脱硫系统通过管道与第一除尘系统连接;所述第一除尘系统通过管道与煤烟引风机的进风端连接;所述煤烟引风机的出风端与煤烟烟囱连接;所述空烟管道末端连接有第二SCR脱硝系统;所述第二SCR脱硝系统通过管道与第二脱硫系统连接;所述第二脱硫系统通过管道与第二除尘系统连接;所述第二除尘系统通过管道与空烟引风机的进风端连接;所述空烟引风机的出风端与空烟烟囱连接;还包括烟气反吹系统;所述烟气反吹系统的进风端通过管路与煤烟管道连通;所述烟气反吹系统的出风端通过管路与第一反吹支管和第二反吹支管连接;所述第一反吹支管和第二反吹支管上均设置有反吹通断阀;所述第一反吹支管通过三通与第一三通换向阀和第一管路连通;所述第二反吹支管与第三三通换向阀和第三管路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式加热炉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烟管道及煤烟管道上设置有非接触式换热器;所述非接触式换热器位于第一SCR脱硝系统和第二SCR脱硝系统前方;所述非接触式换热器一侧与热风炉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蓄热式加热炉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接触式换热器的换热介质为导热油。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蓄热式加热炉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式加热炉、第一三通换向阀、第二三通换向阀、第三三通换向阀、第四三通换向阀、第一反吹支管、第二反吹支管和反吹通断阀成套设置,共用一套空气管道、煤气管道、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月,刘超,张玉柱,王子兵,邢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