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木类材料双轴受压试验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2263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竹木类材料双轴受压试验装置及方法,包括框架传力装置、试件固定装置、加载装置;所述框架传力装置包括底板和挡板,挡板分为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底板水平放置,位于底板上表面设置有竖直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两块挡板之间穿过螺杆,螺杆与两块挡板垂直,以螺帽固定;所述试件固定装置包括位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的木材试件,所述木材试件前后端和上下端通过螺栓连接四块“矩形”钢质垫块,除木材试件下部钢质垫块外,其他三块钢质垫块的另一端与力传感器相连;所述木材试件下部钢质垫块底面通过钢质垫块连接底板;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双轴受压耦合的复合受力作用下,测定其强度变化规律。测定其强度变化规律。测定其强度变化规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竹木类材料双轴受压试验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竹木材料室内加载试验
,特别涉及一种竹木类材料双轴受压试验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木材在不同纹理面、不同加载方向、不同纤维角度下的力学行为差异较大。近年来,虽有较多学者对木材在简单受力状态下的力学性能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但缺乏有关木材在复杂应力状态尤其是双轴压应力耦合作用下的力学性能研究,相关试验标准中也未明确具体的试验方法。因此,需提供一种能够开展竹木类材料的双轴受压试验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竹木类材料双轴受压试验装置及方法,该装置能够在双轴受压耦合的复合受力作用下,测定其强度变化规律。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竹木类材料双轴受压试验装置,包括框架传力装置、试件固定装置、加载装置;
[0006]所述框架传力装置包括底板1和挡板,挡板分为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所述底板1水平放置,位于底板1上表面设置有竖直的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两块挡板之间穿过螺杆4,螺杆4与两块挡板垂直,以螺帽5固定;
[0007]所述试件固定装置包括位于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之间的木材试件6,所述木材试件6前后端和上下端通过螺栓连接四块“矩形”钢质垫块7,除木材试件6下部钢质垫块7外,其他三块钢质垫块7的另一端与力传感器9相连;所述木材试件6下部钢质垫块7底面通过钢质垫块8连接底板1;
[0008]所述加载装置包括第一千斤顶10与第二千斤顶11,第一千斤顶10外端和第一挡板2相连,第二千斤顶11外端和第二挡板3相连,第一千斤顶10与第二千斤顶11下端分别同分流阀12相连,第一千斤顶10和第二千斤顶11的内端分别与第一“矩形”钢块13与第二“矩形”钢块14相接,第一千斤顶10与第二千斤顶11内端均与力传感器9相连;位于木质试件6上端的钢质垫块7上表面与力传感器9相连,该力传感器9的上端与上压板16相连,万能试验机向上压板16施加压力荷载。
[0009]分流阀12用于实现两个千斤顶的同步加载控制。
[0010]所述第一“矩形”钢块13与第二“矩形”钢块14底端与底板1以三根钢筋15相连。
[0011]所述底板1和挡板为钢板。
[0012]所述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分别与底板1焊接。
[0013]所述第一挡板2外侧和底板1上表面焊接钢质支撑17,第二挡板3外侧和底板1上表面焊接钢质支撑17。
[0014]所述“矩形”钢质垫块7为第一“矩形”垫块18、第二“矩形”垫块19、第三“矩形”垫块
20、第四“矩形”垫块21,力传感器9包括第一力传感器22、第二力传感器23、第三力传感器24,第一“矩形”垫块18与第一力传感器22相连,第二“矩形”垫块19与第二力传感器23相连,第三“矩形”垫块20与第三力传感器24相连。
[0015]一种竹木类材料压

剪试验装置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6]步骤1:将木材试件6前后、上下端与四块“矩形”钢质垫块7用螺栓连接;
[0017]步骤2:将第一力传感器22与第一“矩形”垫块18相连,第二力传感器23与第二“矩形”垫块19相连,第三力传感器24与第三“矩形”垫块20相连;
[0018]步骤3:将木材试件6下部第四“矩形”垫块21其底面与体积较大的钢质垫块8以螺栓相连;
[0019]步骤4:将第三力传感器24的上端与上压板16相连;
[0020]步骤5:将体积较大的钢质垫块8底端与底板1用螺栓连接;
[0021]步骤6:将第一“矩形”钢块13与第二“矩形”钢块14底端与底板1以三根钢筋15相连,可滑动,第一“矩形”钢块13与第二力传感器23以螺栓相连,第二“矩形”钢块14与第三力传感器24以螺栓相连;
[0022]步骤7:将第一千斤顶10和第二千斤顶11的内端分别与第一“矩形”钢块13与第二“矩形”钢块14相接;
[0023]步骤8:第一千斤顶10和第二千斤顶11的外端分别与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相连,两者下端与同一个分流阀12相连;
[0024]步骤9:将第一支撑与第一挡板2外侧和底板1上表面焊接,第二支撑与第三挡板3外侧和底板1上表面焊接;
[0025]步骤10:将螺杆4穿过两块挡板之间,螺杆4与两块挡板垂直,以螺帽5固定。
[002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竹木类材料双轴受压试验装置在施工过程中,操作简单,易于实现。可在双轴压力耦合的复合受力作用下,测定其强度变化规律。
[0028]该方法结构明晰,在施工过程中,操作简单,易于实现。可对不同纹理方向的木材试件进行加载试验,实现双轴压力下的复合应力状态,从而推导出在双轴压力耦合的复合受力作用下强度的变化规律。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竹木类材料双轴受压试验装置主视图。
[0030]图2为竹木类材料双轴受压试验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一种竹木类材料双轴受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传力装置、试件固定装置、加载装置。框架传力装置由钢板、螺杆、螺帽、钢质支撑组成;试件固定装置由木材试件、“矩形”钢质垫块;加载装置为千斤顶、万能试验机、力传感器、钢板、“矩形”钢块、钢筋。
[0033]所述框架传力装置包括钢板、螺杆4、螺帽5、钢质支撑;钢板分为底板1和挡板,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附图中需要进行标号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分别与底板1焊接;螺杆
4为两根统一规格螺杆,分别在挡板的上部两角内侧穿连两块挡板;螺帽5固定在第一挡板2内外侧和第三挡板3内外侧的四根螺杆上;钢质支撑,分为第一支撑、第二支撑,第一支撑与第一挡板2外侧和底板1上表面焊接,第二支撑与第二挡板3外侧和底板1上表面焊接。
[0034]所述试件固定装置包括木材试件6、“矩形”钢质垫块7;木材试件6前后端和上下端通过螺栓连接四块“矩形”钢质垫块7,除木材试件6下部钢质垫块7外,其他三块钢质垫块7的另一端与力传感器9相连;木材试件6下部钢质垫块7其底面与体积较大的钢质垫块8以螺栓相连;体积较大的钢质垫块8底端与底板1用螺栓连接。
[0035]所述加载装置中为千斤顶、万能试验机、力传感器9、上压板16、“矩形”钢块、钢筋15;第一千斤顶10和第二千斤顶11的外端分别与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相连,两者下端与同一个分流阀12相连,第一千斤顶10和第二千斤顶11的内端分别与第一“矩形”钢块13与第二“矩形”钢块14相接,第一“矩形”钢块13与第二“矩形”钢块14底端与底板1以三根钢筋15相连,可滑动,两者的内端均与力传感器9相连;位于木质试件6上端的钢质垫块7其上表面与力传感器9相连,该力传感器9的上端与上压板16相连,万能试验机向上压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木类材料双轴受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传力装置、试件固定装置、加载装置;所述框架传力装置包括底板(1)和挡板,挡板分为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所述底板(1)水平放置,位于底板(1)上表面设置有竖直的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两块挡板之间穿过螺杆(4),螺杆(4)与两块挡板垂直,以螺帽(5)固定;所述试件固定装置包括位于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之间的木材试件(6),所述木材试件(6)前后端和上下端通过螺栓连接四块“矩形”钢质垫块(7),除木材试件(6)下部钢质垫块(7)外,其他三块钢质垫块(7)的另一端与力传感器(9)相连;所述木材试件(6)下部钢质垫块(7)底面通过钢质垫块(8)连接底板(1);所述加载装置包括第一千斤顶(10)与第二千斤顶(11),第一千斤顶(10)外端和第一挡板(2)相连,第二千斤顶(11)外端和第二挡板(3)相连,第一千斤顶(10)与第二千斤顶(11)下端分别同分流阀(12)相连,第一千斤顶(10)和第二千斤顶11的内端分别与第一“矩形”钢块(13)与第二“矩形”钢块(14)相接,第一千斤顶(10)与第二千斤顶(11)内端均与力传感器(9)相连;位于木质试件(6)上端的钢质垫块(7)上表面与力传感器(9)相连,该力传感器(9)的上端与上压板(16)相连,万能试验机向上压板(16)施加压力荷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木类材料双轴受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矩形”钢块(13)与第二“矩形”钢块(14)底端与底板(1)以三根钢筋(15)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木类材料双轴受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和挡板为钢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木类材料双轴受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分别与底板(1)焊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木类材料双轴受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2)外侧和底板(1)上表面焊接钢质支撑(17),第二挡板(3)外侧和底板(1)上表面焊接钢质支撑(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利朋谢启芳刘伊津吴亚杰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