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柱吊装工具及工作方法,包括通过连接件连接为整体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还包括第三部件,第三部件与第一部件和/或第二部件固定连接,第三部件与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弹性件的另一端与起吊件的一端连接,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设有用于起吊件穿过的开孔,起吊件的另一端穿过有第一防脱部件,第一防脱件与拉绳连接,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立柱吊装工具摘钩效率高,安全性好。安全性好。安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柱吊装工具及工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起重吊装
,具体涉及一种立柱吊装工具及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0003]立柱在吊装前需要在立柱顶端搭设摘钩用脚手架,并自立柱顶端至立柱底部铺设爬梯即自锁器供施工人员上下;用卡环将钢丝绳与立柱顶端连接并起吊,就位后施工人员顺着爬梯到立柱顶端的脚手架上将卡环卸掉松钩。
[0004]专利技术人发现,传统施工方法吊装立柱时有如下缺点:
[0005]1.施工前需要提前搭设脚手架、爬梯、自锁器等,耗费人力物力。
[0006]2.施工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攀爬到立柱顶端,过程中存在安全风险。
[0007]3.钢梁吊装过程中立柱较多,传统逐一摘钩方法施工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立柱吊装工具,无需施工人员爬到立柱顶端进行摘钩,工作效率高,避免了爬梯时的安全风险。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0]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柱吊装工具,包括通过连接件连接为整体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还包括第三部件,第三部件与第一部件和/或第二部件固定连接,第三部件与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弹性件的另一端与起吊件的一端连接,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设有用于起吊件穿过的开孔,起吊件的另一端穿过有第一防脱部件,第一防脱件与拉绳连接。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为板状结构,且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平行设置。
[0012]可选的,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设置有能够与起吊设备吊钩下钢丝绳索连接的卡环相配合的起吊孔。
[0013]可选的,所述起吊孔设置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一端,起吊件通过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另一端穿过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
[0014]可选的,所述起吊件用于与弹性件连接的端部设有第二防脱部件,第二防脱部件与弹性件的端部连接。
[0015]可选的,所述起吊件端部设有通孔,所述第一防脱部件通过所述通孔穿过起吊件。
[0016]可选的,所述第三部件为杆状结构,包括第一杆段,第一杆段一端与第一部件或第二部件固定,第一杆段的另一端与第二杆段的一端垂直连接,弹性件与第二杆段连接。
[0017]可选的,所述第一防脱部件的端部设有连接孔,第一防脱部件通过连接孔与拉绳连接。
[0018]可选的,所述拉绳的长度大于待吊装的立柱的高度。
[0019]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柱吊装工具的工作方法:起吊件穿过第
一部件、立柱顶端及第二部件后,在起吊件端部插入第一防脱部件,将起吊件与起吊设备连接,利用起吊设备对立柱进行吊装,立柱吊装完成后,拉动拉绳,使得第一防脱部件与起吊件脱离,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起吊件与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及立柱分离,完成摘钩。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的立柱吊装工具,进行摘钩时,只需要施工人员拉动拉绳,使得第一防脱件与起吊件脱离,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起吊件会与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及吊装好的立柱分离,进而实现了摘钩,施工时无需搭设脚手架、拉设自锁器等工序,省时省力,施工效果高,而且工作人员从地面拉动拉绳即可实现摘钩,无需爬到立柱顶端,避免了爬梯时的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0022]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立柱吊装工具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1.第一钢板,2.第二钢板,3.连接钢板,4.起吊孔,5.第一杆段,6.第二杆段,7.弹簧,8.起吊件,9.第二防脱部件,10.第一防脱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实施例1
[002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柱吊装工具,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采用板状结构,为了取材和加工方便,所述第一部件采用第一钢板1,所述第二部件采用第二钢板2,第一钢板1和第二钢板2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钢板1和第二钢板2通过连接件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所述连接件采用连接钢板3,所述连接钢板3可设置一块或多块,第一钢板1与连接钢板3的一侧面焊接固定,连接钢板3的另一侧面与第二钢板2焊接固定。
[0027]所述第一钢板1和第二钢板2采用矩形钢板或正方形钢板或其他形状的钢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第一钢板1和第二钢板2之间的距离满足立柱吊装部分进入的需求。
[0028]优选的,所述连接钢板3焊接固定在第一钢板1和第二钢板2之间的中部位置。
[0029]所述第一钢板1和第二钢板2的上部设置有起吊孔4,第一钢板1和第二钢板2上的起吊孔4同轴设置,且所述起吊孔4与起吊设备吊钩下钢丝绳索连接的卡环相匹配,所述卡环能够通过起吊孔4与第一钢板1和第二钢板2连接。
[0030]所述吊装工具还包括第三部件,所述第三部件与第一钢板1固定或第三部件与第二钢板2固定或第三部件与第一钢板1和第二钢板2均固定。
[0031]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部件与第二钢板2固定。
[0032]所述第三部件采用杆状结构,为了取材方便,所述第三部件采用钢筋制成。
[0033]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部件为采用钢筋折弯90
°
后形成的L型杆状结构,包括第一杆段5和第二杆段6,所述第一杆段5的一端与第二钢板2焊接固定,第二杆段5的另一端与第二杆段6的一端一体式连接。
[0034]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部件也可采用弧形杆或者第三部件采用板状结
构,例如第三部件采用L型板或弧形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0035]进一步的,为了保证第三部件的承载力需求,所述第三部件焊接在第二钢板2与连接件的焊接位置处。
[0036]所述第三部件的第二杆段6与弹性件的一端连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与起吊件连接。
[0037]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采用弹簧7,所述弹簧7一端与第二杆段固定连接,弹簧7的另一端与起吊件8连接,能够对起吊件8施加弹性力。
[0038]所述起吊件8能够穿过立柱顶部的吊装孔,从而对立柱施加起升荷载。
[0039]所述第一钢板1和第二钢板2的底部设置有开孔,所述开孔与起吊件8相匹配,起吊件能够通过开孔穿过第一钢板1和第二钢板2。
[0040]本实施例中,所述起吊件8采用光杆或螺纹杆,所述起吊件8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防脱部件9,所述第二防脱部件采用柱形结构,柱形结构的外径大于开孔的直径,第二防脱部件9能够与第二钢板2焊接第三部件的侧面接触,从而防止起吊件8与第二钢板脱离。所述弹簧7通过第二放脱部件9与起吊件连接。
[0041]本实施例中,为了取材方便,所述起吊件8采用起吊螺栓,所述起吊螺栓的头部即可作为第二防脱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柱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连接件连接为整体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还包括第三部件,第三部件与第一部件和/或第二部件固定连接,第三部件与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弹性件的另一端与起吊件的一端连接,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设有用于起吊件穿过的开孔,起吊件的另一端穿过有第一防脱部件,第一防脱件与拉绳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柱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为板状结构,且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平行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柱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设置有能够与起吊设备吊钩下钢丝绳索连接的卡环相配合的起吊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柱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孔设置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一端,起吊件通过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另一端穿过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柱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件用于与弹性件连接的端部设有第二防脱部件,第二防脱部件与弹性件的端部连接。6.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帅,刘腾,刘建伟,张华,周豪,周尚民,刘凯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