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纤维混凝土地面及其硬化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02133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纤维混凝土地面及其施工方法,在第一横板的四周设置弹性连板和密闭帘布,通过喷水头向下部结构层喷水,并通过回收抽管抽除灰尘;在模板撑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柔性端模和余浆回收槽;先通过弹性滚轮进行上部结构层上表面压平,再采用刻槽条板施工形成板顶连槽;通过振动器震动过料槽,使纤维经排料口撒布在上部结构层的上表面,并通过纤维刷板控制纤维撒布层的厚度,硬化形成纤维硬化层;在插板连箍的下表面设置插板加压体,并通过导槽控位栓控制导槽侧板的竖直度;采用立柱底板整体限定托板支柱的位置,并通过浆固粘结体将浆固螺栓与螺栓连接孔连接牢固。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难度、改善施工质量。改善施工质量。改善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纤维混凝土地面及其硬化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强度混凝土路面工程,特别涉及一种可提高施工效率、降低留缝难度、改善纤维层撒布质量的钢纤维混凝土地面硬化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工业厂房中,为改善地面的防尘效果、提升地面强度,常采用钢纤维混凝土地面。在钢纤维混凝土地面施工时,如何改善混凝土施工质量、降低施工缝留缝难度、提高现场施工质量,一直是工程控制的重点和难点。
[0003]现有技术中已有一种锂基耐磨硬化地面施工方法,结合锂基混凝土固化剂与混凝土中大量的半水化水泥、游离石灰、钙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一种永久性凝胶。该凝胶虽可达到密封、硬化、防尘的效果,但该技术难以同步满足降低留缝施工难度、提升现场施工效率、提升结构整体性等问题。
[0004]鉴于此,为提升钢纤维混凝土地面硬化工程的施工质量、降低施工难度,目前亟待专利技术一种可以提升施工效率、降低留缝施工的难度、提升装饰板安装结构的整体性、改善纤维层撒布质量的钢纤维混凝土地面硬化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但可以降低后续施工缝界面处理的难度,而且可以改善纤维层撒布的质量,还可以提升装饰板安装结构整体性的钢纤维混凝土地面硬化施工方法。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方案提供一种钢纤维混凝土地面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施工准备:进行结构柱和下部结构层施工,制备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装置;
[0007]2)施工导梁布设:在结构柱上分别设置导梁抱箍,并在相邻的导梁抱箍之间设置施工导梁,在施工导梁上设置横断面呈“T”形的导梁滑槽;
[0008]3)基层灰尘清除:使第一滑块顶部与施工导梁的导梁滑槽连接、底部设置第一横板,并在第一横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回收抽管和压水管,使回收抽管和压水管分别与回收管口和喷水头连通;使第一拉索与第一滑块连接,通过第一拉索控制第一滑块的位置;在第一横板的四周均匀间隔设置面向下部结构层的弹性连板,并在弹性连板的内侧沿环向粘贴密闭帘布;通过压水管及喷水头向下部结构层喷水,同步通过回收抽管和回收管口抽除下部结构层表面的灰尘;
[0009]4)施工缝柔性端模支设:在施工导梁上套设滑移套箍,并根据施工缝位置要求,确定滑移套箍在施工导梁上的位置;采用撑架横筋和撑架竖筋焊接成网格状的模板撑架,并在撑架横筋背离撑架竖筋侧粘贴柔性端模,在撑架竖筋背离撑架横筋侧焊接横断面呈直角三角形的撑架角筋;在滑移套箍与模板撑架之间设置模板撑杆,并使模板撑杆的两端通过撑杆转动铰分别与滑移套箍和撑架角筋连接;进行上部结构层混凝土灌注施工,同步通过余浆回收槽回收从柔性端模空隙溢出的混凝土浆液;
[0010]5)混凝土面层浇筑:使第二滑块与导梁滑槽连接,并在第二滑块的下表面设置第二横板;使第二横板的下表面分别通过连板调节栓和滚轮调节栓与条板连板和滚轮连轴连接,并在条板连板的下表面均匀间隔设置刻槽条板,使滚轮连轴与弹性滚轮连接;使第二拉索与第二横板连接,通过第二拉索控制第二横板的位置,先通过弹性滚轮对上部结构层上表面进行压平,再通过刻槽条板在上部结构层的上表面形成板顶连槽;
[0011]6)顶面钢纤维撒布:使第三滑块与导梁滑槽连接,并在第三滑块的下表面设置料槽连板横板;在料槽连板的下表面设置纤维供料槽,并在纤维供料槽的下方设置过料槽;使过料槽与料槽连板通过料槽连筋连接,并在过料槽的侧壁上设置振动器,在过料槽的底板上设置排料口;在过料槽的下表面设置纤维刷板;通过第三拉索控制第三滑块及料槽连板的横向位置,同步通过振动器震动过料槽,使纤维经排料口撒布在上部结构层的上表面,先通过纤维刷板控制纤维撒布层的厚度,再采用人工对纤维层进行振捣密实,使纤维层与混凝土上部结构层混合形成纤维硬化层;
[0012]7)混凝土面层设缝插板留缝:在施工导梁上套设插板连箍,并根据留缝位置,通过连箍固定栓将插板连箍与施工导梁连接牢固;在插板连箍的下表面设置插板加压体,通过导槽控位栓控制导槽侧板的竖直度;使留缝插板的顶端与板顶连接槽连接牢固,通过插板加压体对板顶连接槽及留缝插板施加下压力,使留缝插板的底端插入上部结构层内;
[0013]8)装饰板块铺设:在上部结构层内钻设与浆固螺栓连接的螺栓连接孔;在立柱底板的上表面均匀间隔设置托板支柱,并在托板支柱的顶端设置支撑托板;先向螺栓连接孔内灌注浆固粘结体,再将浆固螺栓压入螺栓连接孔内;将支撑桁梁设于支撑托板的上表面,并通过托板紧固栓将桁梁耳板与支撑托板连接牢固;在支撑桁梁的上表面设置定位槽板,并将装饰板设于定位槽板内。
[0014]根据本方案的另一方面,本方案提供一种根据上述钢纤维混凝土地面的硬化施工方法施工得到的钢纤维混凝土地面。
[0015]相较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0016](1)本专利技术在第一横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回收抽管和压水管,可通过压水管及喷水头向下部结构层喷水,同步通过回收抽管和回收管口抽除下部结构层表面的灰尘;在第一横板的四周沿环向设置弹性连板和密闭帘布,可快速清除基层灰尘。
[0017](2)本专利技术撑架横筋和撑架竖筋焊接成网格状的模板撑架,并在模板撑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柔性端模和余浆回收槽,实现了上部结构层施工缝部位的柔性支挡,降低了后续施工缝界面处理的难度。
[0018](3)本专利技术在第二横板的下表面设置连板调节栓和滚轮调节栓,可先通过弹性滚轮对上部结构层上表面进行压平,再通过刻槽条板在上部结构层的上表面形成板顶连槽,实现了上部结构层的快速找平和板顶连槽施工。
[0019](4)本专利技术在料槽连板的下表面设置纤维供料槽,并在纤维供料槽的下方设置过料槽,在过料槽的底板上设置排料口;通过振动器震动过料槽,使纤维经排料口撒布在上部结构层的上表面,先通过纤维刷板控制纤维撒布层的厚度,并形成纤维硬化层,提升了纤维层撒布的质量。
[0020](5)本专利技术在插板连箍的下表面设置插板加压体,并通过导槽控位栓控制导槽角筋控制导槽侧板的竖直度,通过插板加压体对板顶连接槽及留缝插板施加下压力,使留缝
插板的底端插入上部结构层内,实现了留缝插板的控制性压入,降低了留缝施工的难度。
[0021](6)本专利技术采用整体式立柱底板限定托板支柱的位置,先向螺栓连接孔内灌注浆固粘结体,再将浆固螺栓压入螺栓连接孔内,通过托板紧固栓将桁梁耳板与支撑托板连接牢固,将装饰板设于定位槽板内,提升了装饰板的安装结构的整体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钢纤维混凝土地面硬化施工流程图;
[0023]图2是图1基层灰尘清除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图1施工缝模板支设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图3施工缝模板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图1混凝土面层整平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图1钢纤维撒布结构示意图;
[0028]图7是图1设缝插板压设施工结构示意图;
[0029]图8是图7设缝插板结构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纤维混凝土地面的硬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施工准备:进行结构柱(1)和下部结构层(2)施工,制备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装置;2)施工导梁布设:在结构柱(1)上设置导梁抱箍(3),并在置于不同结构柱(1)上的相邻的导梁抱箍(3)之间设置施工导梁(4),在施工导梁(4)上设置导梁滑槽(5);3)基层灰尘清除:使第一滑块(6)顶部与导梁滑槽(5)连接,第一滑块(6)的底部设置第一横板(7),并在第一横板(7)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回收抽管(8)和压水管(9),使回收抽管(8)和回收管口(10)连通,压水管(9)和喷水头(11)连通,使第一拉索(12)与第一滑块(6)连接,通过第一拉索(12控制第一滑块(6)的位置,通过压水管(9)及喷水头(11)向下部结构层(2)喷水,同步通过回收抽管(8)和回收管口(10)抽除下部结构层(2)表面的灰尘;4)施工缝柔性端模支设:在施工导梁(4)上套设滑移套箍(15),采用撑架横筋(16)和撑架竖筋(17)连接成网格状的模板撑架(18),模板撑架(18)置于下部结构层(2)的表面上,在滑移套箍(15)与模板撑架(18)之间转动设置模板撑杆(21),在模板撑架(18)和结构柱(1)之间进行上部结构层(23)混凝土灌注施工,同步通过设置在模板撑架(18)边侧的余浆回收槽(24)回收从模板撑架(18)内溢出的混凝土浆液;5)混凝土面层浇筑:使第二滑块(25)与导梁滑槽(5)连接,并在第二滑块(25)的下表面设置第二横板(26);使第二横板(26)的下表面连接条板连板(29)和滚轮连轴(30),并在条板连板(29)的下表面间隔设置刻槽条板(31),使滚轮连轴(30)与弹性滚轮(32)连接,弹性滚轮(32)和条板连板(29)置于上部结构层(23)上表面,使第二拉索(33)与第二横板(26)连接,通过第二拉索(33)控制第二横板(26)的位置,先通过弹性滚轮(32)对上部结构层(23)上表面进行压平,再通过刻槽条板(31)在上部结构层(23)的上表面形成板顶连槽(34);6)顶面钢纤维撒布:使第三滑块(35)与导梁滑槽(5)连接,并在第三滑块(35)的下表面设置料槽连板(36),在料槽连板(36)的下表面设置纤维供料槽(37),并在纤维供料槽(37)的下方设置过料槽(38);使过料槽(38)与料槽连板(36)通过料槽连筋(39)连接,并在过料槽(38)的侧壁上设置振动器(40),在过料槽(38)的底板上设置排料口(41),在过料槽(38)的下表面设置纤维刷板(42),通过第三拉索(43)控制第三滑块(35)及料槽连板(36)的横向位置,同步通过振动器(40)震动过料槽(38),使置于过料槽(38)内的纤维经排料口(41)撒布在上部结构层(23)的上表面形成纤维撒布层(44),先通过纤维刷板(42)控制纤维撒布层(44)的厚度,再采用人工对纤维撒布层(44)进行振捣密实,使纤维撒布层(44)与上部结构层(23)混合形成纤维硬化层(45);7)混凝土面层设缝插板留缝:在施工导梁(4)上套设插板连箍(46),在插板连箍(46)的下表面设置插板加压体(48)和导槽控位栓(49),留缝插板(51)插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厚非尹华松籍少甫朱加恺程秀茹张亚娟李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