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榆林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煤沥青基多孔碳材料制备电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1981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沥青基多孔碳材料制备电极装置,涉及沥青制备技术领域,包括沥青制备装置,所述沥青制备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沥青制备装置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右端设置有电极装置,所述连接块的侧面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延伸至连接块的内部,所述电极装置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保护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按钮、驱动杆、限制杆、活动槽、移动块、固定杆之间的配合,按动按钮从而控制驱动杆运动,并带动固定杆移动,从而松开对电极装置的固定,解决了电极装置直接固定在沥青制备装置上不方便维修和更换的问题,方便了电极装置的固定与拆卸,提高了沥青制备的效率。了沥青制备的效率。了沥青制备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沥青基多孔碳材料制备电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极装置,涉及沥青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煤沥青基多孔碳材料制备电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对于沥青的使用需求不断增加,对于沥青的制备技术也逐渐成熟,而是对于沥青的制备,都是通过电极装置对沥青制备装置进行控制,从而方便沥青制备装置的操作。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4]1、现有的电极装置都是直接固定安装在沥青制备装置上的,这在电极装置出现故障或损坏时,使得对于电极装置的维修与更换变得很不方便,从而耽误沥青制备装置的使用,降低了沥青制备的效率;
[0005]2、现有的电极装置在不与电源连接时,空气中的灰尘会进入到电极装置的内部,从而影响电极装置的使用,在电极装置长时间使用时,产生的热量会对装置造成影响,使得电极装置的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煤沥青基多孔碳材料制备电极装置,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方便对电极装置进行固定和拆卸的效果,解决了电极装置直接固定在沥青制备装置上不方便维修和更换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空气中的灰尘容易顺着接线端进入电极装置内部的问题,以达到在电极装置不与电源连接时对其进行保护的效果。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煤沥青基多孔碳材料制备电极装置,包括沥青制备装置,所述沥青制备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沥青制备装置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右端设置有电极装置,所述连接块的侧面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延伸至连接块的内部,所述电极装置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保护机构。
[0009]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按钮,所述按钮设置在连接块的侧面,所述按钮的侧面固定连接有限制板,所述按钮的右端设置有顶紧弹簧。
[0010]所述保护机构包括保护块,所述保护块固定连接在电极装置的左端,所述保护块的内部左侧设置有散热机构。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按钮的侧面活动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侧面设置有限制杆,所述驱动杆的内部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部设置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驱动杆、限制杆、活动槽、移动块、固定杆之间的相互配合,通过驱动杆控制着固定杆的移动,从而能够对电极装置的固定与拆卸进行控制。
[0013]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保护块的右端设置有挤压块,所述
挤压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回复弹簧,所述挤压块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转动杆。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挤压块、回复弹簧、第一转动杆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在电源的连接时,使对于电极装置的保护自动放开,从而方便电源的插入。
[0015]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侧面设置有密封块。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转动块、第二转动杆、密封块之间的相互配合,通过密封块对电极装置的接线端进行密封,从而防止空气中的灰尘进入其内部。
[0017]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散热箱,所述散热箱设置在保护块的内部,所述散热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吸热板,所述吸热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散热片。
[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散热箱、吸热板、散热片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对长时间工作的电极装置进行降温散热,从而保证电极装置的正常使用。
[0019]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散热箱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液箱,所述冷却液箱的侧面设置有输液管,所述散热箱的顶端设置有风机。
[00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冷却液箱、输液管、风机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对吸收了电极装置热量的散热片进行冷却降温。
[0021]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22]1、本技术提供一种煤沥青基多孔碳材料制备电极装置,通过按钮、驱动杆、限制杆、活动槽、移动块、固定杆之间的配合,按动按钮从而控制驱动杆运动,并带动固定杆移动,从而松开对电极装置的固定,解决了电极装置直接固定在沥青制备装置上不方便维修和更换的问题,方便了电极装置的固定与拆卸,提高了沥青制备的效率。
[0023]2、本技术提供一种煤沥青基多孔碳材料制备电极装置,通过挤压块、回复弹簧、第一转动杆、转动块、第二转动杆、密封块之间的配合,通过密封块对电极装置的接线端口进行密封,解决了空气中的灰尘容易顺着接线端进入电极装置内部的问题,对电极装置在不使用时进行保护,从而提高电极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的固定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的保护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的散热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沥青制备装置;11、底座;2、连接块;3、电极装置;4、固定机构;41、按钮;42、限制板;43、顶紧弹簧;44、驱动杆;45、限制杆;46、活动槽;47、移动块;48、固定杆;5、保护机构;51、保护块;52、散热机构;521、散热箱;522、吸热板;523、散热片;524、冷却液箱;525、输液管;526、风机;53、挤压块;54、回复弹簧;55、第一转动杆;56、转动块;57、第二转动杆;58、密封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实施例1
[0031]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煤沥青基多孔碳材料制备电极装置,包括沥青制备装置1,沥青制备装置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11,沥青制备装置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连接块2的右端设置有电极装置3,连接块2的侧面设置有固定机构4,固定机构4延伸至连接块2的内部,电极装置3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保护机构5,保护机构5包括保护块51,保护块51固定连接在电极装置3的左端,保护块51的右端设置有挤压块53,挤压块5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回复弹簧54,挤压块5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转动杆55,第一转动杆5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56,转动块56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57,第二转动杆57的侧面设置有密封块58。
[0032]在本实施例中,电极装置3通过固定机构4与沥青制备装置1侧面的连接块2进行固定连接,电极装置3不使用时,可以通过密封块58防止空气中的灰尘进入到电极装置3的内部,在使用时,通过电源的插头顶动挤压块53,从而使得第一转动杆55带动转动块56进行转动,并通过第二转动杆57使得密封块58向两边移动,从而使得电源能够接入电极装置3中。
[0033]实施例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沥青基多孔碳材料制备电极装置,包括沥青制备装置(1),所述沥青制备装置(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11),所述沥青制备装置(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所述连接块(2)的右端设置有电极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2)的侧面设置有固定机构(4),所述固定机构(4)延伸至连接块(2)的内部,所述电极装置(3)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保护机构(5);所述固定机构(4)包括按钮(41),所述按钮(41)设置在连接块(2)的侧面,所述按钮(4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限制板(42),所述按钮(41)的右端设置有顶紧弹簧(43);所述保护机构(5)包括保护块(51),所述保护块(51)固定连接在电极装置(3)的左端,所述保护块(51)的内部左侧设置有散热机构(5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沥青基多孔碳材料制备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41)的侧面活动连接有驱动杆(44),所述驱动杆(44)的侧面设置有限制杆(45),所述驱动杆(44)的内部开设有活动槽(46),所述活动槽(46)的内部设置有移动块(47),所述移动块(47)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宇姜怡李宇
申请(专利权)人:榆林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