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道铺装透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1823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36
本申请涉及人行道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人行道铺装透水结构,包括路基,路基沿竖直方向设置有雨水检查井,路基沿远离路基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碎石垫层、透水混凝土层、透水找平层和透水砖,雨水检查井的上平面与透水找平层的上平面水平,碎石垫层和路基之间设置有透水盲管,透水盲管的一端与雨水检查井连通,雨水检查井内设置有与市政排水系统连通的排水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下雨时,雨水依次通过透水砖、透水找平层、透水混凝土层和碎石层,并通过碎石层向透水盲管内流动,进入到透水盲管内的雨水向雨水检查井流动,并安装在雨水检查井内的排水管流出,有效防止雨水在人行道上堆积形成积水的情况,提高了人行道透水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行道铺装透水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人行道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人行道铺装透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人行道指的是道路中用路缘石或护栏及其他类似设施加以分隔的专供行人通行的部分,在城市里人行道是非常普遍的,一般街道旁均有人行道。有些地方的人行道与机动车道之间隔着草地或者树木。人行道作为城市道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城市发展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对城市交通的疏导、城市景观的营造、地下空间的利用、城市公用设施的依托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0003]目前,施工人员在地基上铺设人行道时,在地基上沿远离地基的方向依次铺设有素土夯实层、碎石垫层、粗砂垫层、透水混凝土层、素水泥浆层、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和地砖。
[0004]针对上述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发现存在有以下缺陷:当下雨时,雨水会在人行道上堆积形成积水,导致行人使用人行道不方便,人行道透水效果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人行道的透水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人行道铺装透水结构。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人行道铺装透水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人行道铺装透水结构,包括路基,所述路基沿竖直方向设置有雨水检查井,所述路基沿远离路基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碎石垫层、透水混凝土层、透水找平层和透水砖,所述雨水检查井的上平面与透水找平层的上平面水平,所述碎石垫层和路基之间设置有透水盲管,所述透水盲管的一端与雨水检查井连通,所述雨水检查井内设置有与市政排水系统连通的排水管。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下雨时,雨水依次通过透水砖、透水找平层、透水混凝土层和碎石层,并通过碎石层向透水盲管内流动,进入到透水盲管内的雨水向雨水检查井流动,并安装在雨水检查井内的排水管流出,有效防止雨水在人行道上堆积形成积水的情况,提高了人行道透水效果。
[0009]可选的,所述透水盲管与路基之间设置有第一防水层。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防水层有效提高了透水盲管和路基之间的防水效果,有效阻碍了雨水与路基接触,使路基发生沉降的情况,提高了路基的稳定性。
[0011]可选的,所述碎石垫层和路基之间设置有第二防水层。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防水层有效提高了碎石垫层和路基之间的防水效果,有效避免部分雨水从碎石垫层未与透水盲管接触的部分向路基流动,提高了路基的稳定性。
[0013]可选的,所述透水盲管靠近雨水检查井的一端沿水平方向向下倾斜。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安装的透水盲管方便进入到透水盲管的雨水更加流
畅的向雨水检查井的方向流动,提高人行道的透水效果。
[0015]可选的,所述透水盲管的侧壁沿透水盲管的长度方向依次交替间隔开设有第一组进水孔和第二组进水孔,所述第一组进水孔沿透水盲管的外侧壁的周向间隔开设有四个进水孔,所述第二组进水孔沿透水盲管的外侧壁的周向间隔开设有五个进水孔。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可以向穿过透水盲管上依次交替间隔开设有第一组进水孔和第二组进水孔向透水盲管内流动,提高透水盲管的排水性能,从而提高人行道的透水效果。
[0017]可选的,所述雨水检查井和路基之间设置有加固层。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层可以有效防止路基与雨水检查井的连接处发生沉降,提高雨水检查井的稳定性。
[0019]可选的,所述透水盲管的外侧壁设置有土工布,所述透水盲管内沿透水盲管的长度方向固定设置有螺旋筋,所述螺旋筋与透水盲管的内侧壁抵接。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土工布向透水盲管流动的雨水进行过滤,有效防止大颗粒杂物将透水盲管进行堵塞,提高人行道的透水效果。
[0021]可选的,所述雨水检查井的底壁开设有积沙槽。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含有淤泥的雨水流动到雨水检查井的积沙槽内进行沉淀,有效防止淤泥将雨水检查井的排水管进行堵塞,有效提高了人行道的透水效果。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当下雨时,雨水依次通过透水砖、透水找平层、透水混凝土层和碎石层,并通过碎石层向透水盲管内流动,进入到透水盲管内的雨水向雨水检查井流动,并安装在雨水检查井内的排水管流出,有效防止雨水在人行道上堆积形成积水的情况,提高了人行道透水效果;
[0025]土工布向透水盲管流动的雨水进行过滤,有效防止大颗粒杂物将透水盲管进行堵塞,提高人行道的透水效果;
[0026]含有淤泥的雨水流动到雨水检查井的积沙槽内进行沉淀,有效防止淤泥将雨水检查井的排水管进行堵塞,有效提高了人行道的透水效果。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透水盲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2的透水盲管的局部剖视图。
[0030]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3的雨水检查井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1、路基;2、雨水检查井;21、排水管;22、积沙槽;3、碎石垫层;4、透水混凝土层;5、透水找平层;6、透水砖;7、透水盲管;71、第一组进水孔;72、第二组进水孔;73、进水孔;8、第一防水层;9、第二防水层;10、加固层;11、土工布;12、螺旋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人行道铺装透水结构。
[0034]实施例1;
[0035]参照图1,行道铺装透水结构包括路基1和雨水检查井2,路基1沿远离路基1的方向依次铺设有碎石垫层3、透水混凝土层4、透水找平层5和透水砖6,碎石垫层3和路基1之间设置有透水盲管7,透水盲管7的一端与雨水检查井2连通。雨水依次通过透水砖6、透水找平层5、透水混凝土层4和碎石层,并进入到透水盲管7内,然后通过透水盲管7流动到雨水检查井2内,提高了人行道的透水效果。
[0036]透水砖6可以采用多孔混凝土透水砖6、聚合物纤维混凝土透水砖6、混凝土透水砖6和硅砂透水砖6,在本实施例中,透水砖6采用硅砂透水砖6,硅砂透水砖6具有优异的抗冻融特性,良好的透水性,良好的抗光污染性能,还具有良好吸音作用。透水砖6将下落到人行道的雨水进行吸收,并使雨水向炉基的方向流动,有效防止雨水在人行道上的堆积形成积水的情况。
[0037]透水找平层5采用干硬性水泥砂浆,干硬性水泥砂浆是塌落度比较低的水泥砂浆,即拌和时加的水比较少,一米高松手自由落在地上就散开呈散粒,“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以此状态为准配制砂浆 。干硬性水泥砂浆具有快硬早强,密实性高、提高胶结强度和方便养护的特点,能够起到整平、找坡和加强人行道的稳定性的效果,方便工作人员在透水找平层5上安装透水砖6。
[0038]在本实施例中,透水混凝土层4采用C20无沙大孔混凝土,透水混凝土具有透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行道铺装透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路基(1),所述路基(1)沿竖直方向设置有雨水检查井(2),所述路基(1)沿远离路基(1)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碎石垫层(3)、透水混凝土层(4)、透水找平层(5)和透水砖(6),所述雨水检查井(2)的上平面与透水找平层(5)的上平面水平,所述碎石垫层(3)和路基(1)之间设置有透水盲管(7),所述透水盲管(7)的一端与雨水检查井(2)连通,所述雨水检查井(2)内设置有与市政排水系统连通的排水管(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行道铺装透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盲管(7)与路基(1)之间设置有第一防水层(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行道铺装透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垫层(3)和路基(1)之间设置有第二防水层(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行道铺装透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盲管(7)靠近雨水检查井(2)的一端沿水平方向向下倾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星豪陈东飞罗曦李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达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