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P980冷硬钢带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201591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轧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DP980冷硬钢带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制备方法包括:(1)对钢水进行冶炼;(2)对连铸坯热轧,获得热轧板;对热轧板进行卷取;(3)对热轧板酸轧,获得冷硬钢带;上述DP980冷硬钢带可用于生产连退产品和/或镀锌产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DP980冷硬钢带既能生产连退产品,又能生产镀锌产品,可在不降低产品表面质量的前提下,获得低成本生产和优良性能的双相钢。产和优良性能的双相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DP980冷硬钢带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轧钢
,具体涉及一种DP980冷硬钢带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汽车轻量化技术的发展,汽车发展方向集中在节能、减排、降重和提高安全性。目前汽车用高强钢占整车身的比例已达到70%以上,DP钢因具有强度高、延展性好和应变硬化高等优点,对汽车轻量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汽车结构件、承重中被广泛应用。如何实现DP钢的低成本生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3]目前,中国专利申请CN110564928A的公开一种生产不同屈服强度级别热镀锌DP980钢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控制不同工艺参数得到不同屈服强度级别的热镀锌DP980钢;中国专利申请CN105950998A公开一种1000MPa级低碳热镀锌双相钢及其制备办法,该方法通过优化成分,控制参数获得优良性能。以上专利申请均并未涉及到一种成分生产连退、镀锌两种产品的解决方案。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DP980冷硬钢带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生产连退、镀锌两种产品上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DP钢生产中使用同一成分生产连退、镀锌两种产品的工艺相对缺乏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DP980冷硬钢带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同一种DP980冷硬钢带既能生产连退产品,又能生产镀锌产品,可在不降低产品表面质量的前提下,获得低成本生产和优良性能的双相钢。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DP980冷硬钢带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1)按照以质量百分比计C:0.08%~0.12%,Si:0.20%~0.40%,Mn:1.40%~1.60%,P≤0.008%,S≤0.005%,Als:0.04%~0.06%,Cr:0.45%~0.75%,Mo:0.20%~0.30%,Nb:0.03%~0.05%,N≤0.00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的产品化学成分配置钢水,对钢水进行冶炼;
[0008](2)对连铸坯热轧,获得热轧板,加热温度为1210~1230℃,均热时间为50~110min,总在炉时间为320~330min,粗轧出口温度为1050~1080℃,精轧出口温度为850~890℃,热轧板的冷却方式为下线缓冷72h;对热轧板进行卷取,卷取方式为U型卷取,头部温度为570~590℃,头部长度为20m,中部卷取温度为540~560℃,尾部温度570~590℃,尾部长度为40m;
[0009](3)对热轧板酸轧,获得冷硬钢带,酸轧压下量为45~60%。
[0010]进一步的,步骤(1)中,钢水的连铸过程全程吹氩保护,避免钢水氧化;采用中碳覆盖剂避免钢水裸露,二冷水按照模型配水模式,避免连铸过程中水口堵塞、夹杂物过多等问题,保证铸坯表面质量;连铸过程使用保护渣。
[0011]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上述DP980冷硬钢带的应用,具体为采用DP980冷硬钢
带生产连退产品和/或镀锌产品。
[0012]进一步的,所述连退产品的生产工艺包括对冷硬钢带连续退火,均热温度为810~830℃,炉区露点控制≤

40℃;缓冷出口温度为690~710℃,缓冷速度为6~9℃/s;快冷出口温度为280~300℃,快冷速度≥45℃/s;时效工艺至少包括两段,控制时效一段温度270~280℃,时效出口温度250~260℃;终冷温度为140~160℃,随后冷却至室温,得到连退产品。
[0013]均热温度控制在810~830℃,合理控制奥氏体组织,保证再结晶充分发生;露点温度控制在≤

40℃,抑制带钢外氧化,保证产品表面质量;保温后以6

9℃/s的冷却速度缓慢冷却至690~710℃,使铁素体中碳向奥氏体中富集,部分奥氏体析出新生铁素体,使得奥氏体的淬透性升高;以≥45℃/s的冷却速度快冷至280~300℃,避免奥氏体等温分解,使其转变为马氏体,改善钢种的性能;过时效处理后冷却至250~260℃的目的是改善钢的强度和延展性。
[0014]进一步的,为控制成品板形、表面粗糙度和屈服强度,所述连退产品经光整、成品检验、包装后出厂,光整延伸率为0.4%~0.6%。
[0015]进一步的,所述连退产品金相组织中马氏体体积分数>45%。
[0016]进一步的,所述镀锌产品的生产工艺包括对冷硬钢带连续退火及镀锌,均热温度为800~820℃,炉区露点控制≤

45℃,预氧化氧含量为1.6%~1.8%,将带钢缓慢冷却至680~700℃,缓慢冷却后的带钢快冷至310~330℃,冷却速度≥45℃/s;感应加热锌液至温度450~460℃,进行镀锌,出锌锅后锌层为胶态,随后采用风冷冷却到≤160℃,得到镀锌产品。
[0017]炉区露点控制≤

40℃,抑制带钢外氧化,保证热镀锌表面质量;预氧化氧含量为1.6%~1.8%,确保双相钢快冷速度,控制相变区域,保证双相钢中硅、锰等易氧化元素完成内氧化反应;均热温度为800~820℃,将带钢缓慢冷却至680~700℃,合理控制奥氏体组织,保证再结晶充分发生;缓慢冷却后的带钢快冷至310~330℃,冷却速度≥45℃/s,充分使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感应加热快速升温至锌液温度450~460℃,出锌锅后锌层为胶态,风冷冷却到≤160℃,保证锌层完全凝固,避免锌层粘附在顶辊,同时影响锌层粘附性。
[0018]同时,相比传统工艺,本专利技术镀锌工艺采用快速降温+感应加热+降温的模式,调整炉内气氛,获得低成本、高表面质量、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适用于汽车结构件需求。
[0019]进一步的,为抑制锌液中顶底渣形成,提高表面质量,同时保证锌液中的铝与钢基之间形成致密的抑制层,提高镀层附着力,所述锌液中Al含量控制在0.20%~0.24%,Fe含量≤0.01%。
[0020]进一步的,为控制成品板形、表面粗糙度和屈服强度,所述镀锌产品经光整、成品检验、包装后出厂,光整延伸率为0.4%~0.6%。
[0021]进一步的,所述镀锌产品金相组织中马氏体体积分数>45%。
[0022]本专利技术产品各化学成分的作用及含量控制原因如下:
[0023]C元素是双相钢中重要的固溶强化元素及奥氏体稳定化元素,为了实现对碳在奥氏体和铁素体中的相对富集的控制,需合理控制C含量范围,因此本专利技术要求C元素含量控制在0.08%~0.12%。
[0024]Si元素能够溶解于铁素体,起到固溶强化的作用,而且Si元素能够促进铁素体中
C、Mn元素向奥氏体中富集,降低间隙固溶强化并可抑制冷却时粗大碳化物的生成,提高钢的延性;但Si元素在退火时容易在带钢表面富集氧化形成SiO2氧化膜,很难被氢气还原,从而降低镀锌浸润性,造成漏镀、针孔、镀层附着力不合等镀层缺陷,影响表面质量,同时Si元素对镀锌板的点焊性能也有不良影响,为最大限度地降低Si元素对镀锌表面质量的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DP980冷硬钢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按照以质量百分比计C:0.08%~0.12%,Si:0.20%~0.40%,Mn:1.40%~1.60%,P≤0.008%,S≤0.005%,Als:0.04%~0.06%,Cr:0.45%~0.75%,Mo:0.20%~0.30%,Nb:0.03%~0.05%,N≤0.00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的产品化学成分配置钢水,对钢水进行冶炼;(2)对连铸坯热轧,获得热轧板,加热温度为1210~1230℃,均热时间为50~110min,总在炉时间为320~330min,粗轧出口温度为1050~1080℃,精轧出口温度为850~890℃,热轧板的冷却方式为下线缓冷72h;对热轧板进行卷取,卷取方式为U型卷取,头部温度为570~590℃,头部长度为20m,中部卷取温度为540~560℃,尾部温度570~590℃,尾部长度为40m;(3)对热轧板酸轧,获得冷硬钢带,酸轧压下量为45~6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钢水的连铸过程全程吹氩保护;采用中碳覆盖剂避免钢水裸露,二冷水按照模型配水模式;连铸过程使用保护渣。3.一种DP980冷硬钢带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采用DP980冷硬钢带生产连退产品和/或镀锌产品,所述DP980冷硬钢带由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退产品的生产工艺包括对冷硬钢带连续退火,均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祥省胡华东徐国军刘培星侯晓英任东雷凯宇凡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