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局部径向挤压的板
‑
管连接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塑性连接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局部径向挤压的板
‑
管连接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随着轻量化技术在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中的大范围使用,板材、管材之间的连接工艺得到巨大的发展。汽车、建筑等领域对于板管连接的需求逐渐增加。
[0003]传统的板管连接工艺中,螺栓连接需要增加辅助件,不符合轻量化设计要求,同时螺栓连接的板管易在震动等环境下脱落;焊接工艺是板管连接件的重要生产工艺,但是对于性能、壁厚差别较大的同种或异种材料,存在焊接困难,接头缺陷较多,接头强度难以保证的问题。同时焊接过程产生废气和粉尘,易造成环境污染。胶接的接头连接强度低,粘结剂制造周期长,连接接头易受环境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局部径向挤压的板
‑
管连接方法及装置,能够实现板材与管材在任意位置的连接,不增加连接辅助件,达到轻量化设计要求,而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局部径向挤压的板
‑
管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待连接的管材(2)和第一板材(5)进行装配,并通过支撑模(7)支撑固定;将上模(1)、下模(6)和若干挤压模具(3)装配在管材(2)内,上模(1)位于待连接部位的上方,下模(6)位于待连接部位的下方,若干挤压模具(3)分瓣环向均布在待连接部位的内侧;挤压模具(3)内侧上部的形状与上模(1)的下端匹配,挤压模具(3)内侧下部的形状与下模(6)的上端匹配,挤压模具(3)外侧上部和下部为挤压凸起,挤压模具(3)外侧中部为凹槽,凹槽内固定有弹性体(4);S2:上模(1)和下模(6)之一固定不动,另一个以速度V1向挤压模具(3)运动,挤压模具(3)内侧受到上模(1)或下模(6)在竖直方向上的挤压,若干挤压模具(3)沿管材(2)半径方向同步向外扩张,挤压模具(3)外侧上部和下部的挤压凸起对管材(2)进行挤压变形,弹性体(4)发生弹性形变,使接触的管材(2)部位不发生变形;当上模(1)或下模(6)运动到预设位置后,管材(2)与第一板材(5)形成机械锁扣;S3:上模(1)或下模(6)以速度V2远离挤压模具(3),弹性体(4)的弹性形变恢复,若干挤压模具(3)在复位过程中逐渐与管材(2)发生分离;取出上模(1)、下模(6)和若干挤压模具(3)后,完成管材(2)和第一板材(5)的塑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局部径向挤压的板
‑
管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V1为0.05~2mm/s,V2为0.1~3mm/s。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局部径向挤压的板
‑
管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管材(2)为低碳钢、不锈钢、铝合金或镁合金,弹性体(4)为聚氨酯橡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局部径向挤压的板
‑
管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管材(2)的厚度为0.2~3mm,第一板材(5)的厚度大于1.5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朋义,金加庚,万戈辉,王育聪,张昌松,赵小凯,王贤贤,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