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重症康复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中医重症康复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中医也称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0003]中医康复是指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针对患者采用各种中医学特有的康复方法及其他有用的措施,以促使患者身体能够尽快恢复。
[0004]在中医临床上,针对于重症患者,由于其在治疗期间长时间卧床,因此,在针对重症患者的中医康复过程中,通常需对患者有计划的进行康复训练。但是,目前,现有技术中的中医康复训练装置大都功能比较单一,不能对上肢和下肢同时进行锻炼,不利于中医康复过程中促进患者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重症康复系统,包括底板(7),其特征是:所述底板(7)的顶部设有滑轨(6)、倒U形支架(1)、座椅装置和凹槽(11),所述滑轨(6)内设有滚动装置一和滚动装置二,所述凹槽(11)的顶部设有固定箱体(3)和两个滑动装置,所述固定箱体(3)的底部设有竖直固定板(42),两个所述滑动装置分别位于竖直固定板(42)两侧,且两所述滑动装置之间设有两个固定杆(39),两个所述固定杆(39)均位于竖直固定板(42)内;所述固定箱体(3)的两相对侧壁均设有进出口(5);所述滚动装置一的一端穿过倒U形支架(1)的竖直段与两个滑动装置固定连接,所述滚动装置二的一端穿过座椅装置与两个滑动装置远离滚动装置一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倒U形支架(1)的水平段和靠近滚动装置一的竖直段设有传动机构;所述滚动装置一和滚动装置二均与传动机构连接;所述滑动装置包括活动箱体(14)、活动板(13)、直齿轮(18)、轴承(41)、L形传动杆(19)、脚踏(16)和多个条形杆(17);所述活动箱体(14)的两端分别与传动装置一和传动装置二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13)位于活动箱体(14)内,且所述活动板(13)与活动箱体(14)的内侧壁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板(13)的侧壁设有滑槽一(15),所述滑槽一(15)为封闭的类椭圆形;多个所述条形杆(17)的端部与活动板(13)的侧壁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条形杆(17)沿活动箱体(14)滑动方向依次排列,且多个所述条形杆(17)均位于滑槽一(15)之间;所述L形传动杆(19)的一端与轴承(41)固定连接,所述L形传动杆(19)的另一端穿过滑槽一(15)和固定箱体(3)的侧壁与脚踏(16)的端部连接;所述直齿轮(18)套接于L形传动杆(19)上,且所述直齿轮(18)与多个条形杆(17)啮合;两个固定杆(39)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活动箱体(14)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13)内设有空腔(48),所述空腔(48)内设有顶杆机构,所述顶杆机构的顶部与座椅装置触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滚轮三(2)、定滑轮装置一(36)、定滑轮装置二(35)、定滑轮装置三(31)、连接带一(4)、连接带二(28)和两个握把(34);所述定滑轮装置一(36)、定滑轮装置二(35)和定滑轮装置三(31)均与倒U形支架(1)的水平段固定连接,所述滚轮三(2)与倒U形支架(1)靠近滚动装置一的竖直段活动连接;所述连接带一(4)和连接带二(28)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握把(34)连接,所述连接带一(4)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滑轮装置一和滚轮三(2)与滚动装置一连接;所述连接带二(28)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定滑轮装置二(35)和定滑轮装置三(31)与滚动装置二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重症康复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滚动装置一包括两个滚轮一(8)、转轴三(50)、绕线柱一(9)、水平连接杆一(10)和U形连接杆一(12);所述U形连接杆一(12)的一端与两个活动箱体(14)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U形连接杆一(12)的另一端与水平连接杆一(10)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两个滚轮一(8)和水平连接杆一(10)远离U形连接杆一(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秀珍,彭宇飞,孙宏,蔡国锋,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