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式负压手套箱,涉及生物安全防护技术技术领域,包括舱体、送风过滤器、一级排风过滤装置和二级排风过滤装置,舱体通过支撑框架进行支撑,支撑框架能够拆卸,舱体通过第一拉链门分为柔性负压操作舱和气密性传递舱,舱体和第一拉链门均采用柔性薄膜制成,气密性传递舱的一侧为第二拉链门;送风过滤器、一级排风过滤装置和二级排风过滤装置均设置在舱体的外部,送风过滤器的出气口与柔性负压操作舱连通,一级排风过滤装置的进气口与柔性负压操作舱连通,一级排风过滤装置的出气口与二级排风过滤装置的进气口连通,二级排风过滤装置的出气口与大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重量轻,能够快速安装或折叠收纳、储运。储运。储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式负压手套箱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安全防护
,特别是涉及一种折叠式负压手套箱。
技术介绍
[0002]在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实验等操作过程中均会产生生物气溶胶,若有害生物气溶胶扩散至实验室内,将会极大增加工作人员的感染风险,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甚至污染周围环境,引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为了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需要建立安全可靠的操作环境。
[0003]生物安全实验室,是通过防护屏障和管理措施避免或控制被操作的有害生物因子危害,达到生物安全要求的生物实验室和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内使用的高等级生物安全隔离器通常采用金属材料或硬质塑料制作,而我国地域辽阔,疫区地理环境复杂多变,硬质的高等级生物安全隔离器因其质量比较重、体积庞大、不易进行挪动或搬运、远距离运输,导致其难以满足疫区现场快速开展病原微生物检测等工作的需要。
[0004]因此,亟需一种折叠式负压手套箱,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式负压手套箱,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重量轻,能够快速安装或折叠收纳、储运。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式负压手套箱,包括舱体、送风过滤器、一级排风过滤装置和二级排风过滤装置,所述舱体通过支撑框架进行支撑,所述支撑框架能够拆卸,所述舱体通过第一拉链门分为柔性负压操作舱和气密性传递舱,所述舱体和所述第一拉链门均采用柔性薄膜制成,所述气密性传递舱的一侧为第二拉链门,所述第一拉链门和所述第二拉链门上均设置有拉链;
[0008]所述送风过滤器、所述一级排风过滤装置和所述二级排风过滤装置均设置在所述舱体的外部,所述送风过滤器的出气口与所述柔性负压操作舱连通,所述一级排风过滤装置的进气口与所述柔性负压操作舱连通,所述一级排风过滤装置的出气口与所述二级排风过滤装置的进气口连通,所述二级排风过滤装置的出气口与大气连通。
[0009]优选地,所述支撑框架包括钢丝绳和若干连接杆,相邻的各所述连接杆能够拆卸地连接,所述舱体上设置有若干排扣,各所述排扣与所述连接杆能够拆卸地连接,所述钢丝绳位于所述柔性负压操作舱的操作面,所述钢丝绳的两端设置有螺柱,各所述螺柱分别设置在同一侧的相应的所述连接杆的圆孔中,各所述螺柱均通过螺母固定。
[0010]优选地,所述一级排风过滤装置通过第一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柔性负压操作舱的上方,所述第一支撑板开设有第一圆孔,所述柔性负压操作舱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圆孔对应的第一安装孔,所述一级排风过滤装置的进气口螺纹段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圆孔和所述第一安装孔并通过螺母固定;所述二级排风过滤装置通过第二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柔性负压操作
舱的上方;所述送风过滤器通过第三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气密性传递舱的上方,所述送风过滤器的出气口与送风管的一端连接,所述送风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柔性负压操作舱连通;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三支撑板均搭设在所述支撑框架上;所述一级排风过滤装置的出气口与所述二级排风过滤装置的进气口通过排风管连通,所述排风管靠近所述二级排风过滤装置的进气口的一端和所述二级排风过滤装置内均设置有采样口。
[0011]优选地,所述折叠式负压手套箱还包括测压管,所述测压管的一端与所述柔性负压操作舱的第一压差监测接口连通,所述测压管的另一端与所述二级排风过滤装置的第二压差监测接口连通,所述柔性负压操作舱内设置有压差监测仪表,所述压差监测仪表用于监测所述柔性负压操作舱的内部压力。
[0012]优选地,所述二级排风过滤装置的出气口与实验室排风管路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实验室排风管路的出气口与大气连通。
[0013]优选地,所述柔性负压操作舱设置有若干操作手套,所述柔性负压操作舱内部的底面设置有操作台,所述操作台包括若干PVC孔板,相邻的所述PVC孔板依次接触。
[0014]优选地,所述折叠式负压手套箱还包括传递筒,所述传递筒的一端与所述柔性负压操作舱的内部连通,所述传递筒的另一端设置有柔性套,所述柔性套通过热合方式封闭。
[0015]优选地,所述折叠式负压手套箱还包括照明灯,所述照明灯设置在所述柔性负压操作舱的上方。
[0016]优选地,所述气密性传递舱内设置有紫外灯。
[0017]优选地,所述折叠式负压手套箱还包括泄压过滤器,所述泄压过滤器的出气口与所述气密性传递舱连通,所述泄压过滤器的进气口与大气连通。
[0018]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9]本技术能够满足在疫区进行病原微生物采集分析及检验检疫等作业需求,可提供密封可靠的负压检验操作环境,本技术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以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并有效避免对实验场所自身以及周边的环境造成污染,具有重量轻、可视性好、可快速安装或折叠收纳、储运的特点,适用于应急救援现场快速投放、展开,也可与车辆、方舱、帐篷共同组成生物安全型处理系统,可有效提高我国应对突发、新发传染病、生物恐怖袭击等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的折叠式负压手套箱轴测示意图一;
[0022]图2为本技术的折叠式负压手套箱轴测示意图二;
[0023]图3为本技术的折叠式负压手套箱主视图;
[0024]图4为本技术的折叠式负压手套箱俯视图;
[0025]其中:100
‑
折叠式负压手套箱,1
‑
柔性负压操作舱,2
‑
气密性传递舱,3
‑
送风过滤器,4
‑
一级排风过滤装置,5
‑
二级排风过滤装置,6
‑
支撑框架,7
‑
第二拉链门,8
‑
拉链,9
‑
连
接杆,10
‑
第一支撑板,11
‑
第二支撑板,12
‑
第三支撑板,13
‑
排风管,14
‑
送风管,15
‑
测压管,16
‑
第一压差监测接口,17
‑
第二压差监测接口,18
‑
操作手套,19
‑
传递筒,20
‑
柔性套,21
‑
照明灯,22
‑
泄压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式负压手套箱,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送风过滤器、一级排风过滤装置和二级排风过滤装置,所述舱体通过支撑框架进行支撑,所述支撑框架能够拆卸,所述舱体通过第一拉链门分为柔性负压操作舱和气密性传递舱,所述舱体和所述第一拉链门均采用柔性薄膜制成,所述气密性传递舱的一侧为第二拉链门,所述第一拉链门和所述第二拉链门上均设置有拉链;所述送风过滤器、所述一级排风过滤装置和所述二级排风过滤装置均设置在所述舱体的外部,所述送风过滤器的出气口与所述柔性负压操作舱连通,所述一级排风过滤装置的进气口与所述柔性负压操作舱连通,所述一级排风过滤装置的出气口与所述二级排风过滤装置的进气口连通,所述二级排风过滤装置的出气口与大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负压手套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包括钢丝绳和若干连接杆,相邻的各所述连接杆能够拆卸地连接,所述舱体上设置有若干排扣,各所述排扣与所述连接杆能够拆卸地连接,所述钢丝绳位于所述柔性负压操作舱的操作面,所述钢丝绳的两端设置有螺柱,各所述螺柱分别设置在同一侧的相应的所述连接杆的圆孔中,各所述螺柱均通过螺母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负压手套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排风过滤装置通过第一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柔性负压操作舱的上方,所述第一支撑板开设有第一圆孔,所述柔性负压操作舱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圆孔对应的第一安装孔,所述一级排风过滤装置的进气口螺纹段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圆孔和所述第一安装孔并通过螺母固定;所述二级排风过滤装置通过第二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柔性负压操作舱的上方;所述送风过滤器通过第三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气密性传递舱的上方,所述送风过滤器的出气口与送风管的一端连接,所述送风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柔性负压操作舱连通;所述第一支撑板、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建城,张宗兴,吴金辉,衣颖,张金明,张恩雷,
申请(专利权)人: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卫勤保障技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