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期间防止地下室上浮的降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0786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24
一种施工期间防止地下室上浮的降水结构;包括泄水管、止水板和碎石过滤层;泄水管设在集水井底部,泄水管下端伸入垫层下方土体中;泄水管侧壁上、位于土体中的部位上间隔开有泄水孔道;泄水管的管道内部填有膨胀混凝土芯,且膨胀混凝土芯的顶面低于泄水管的顶端;泄水管管道内部、位于膨胀混凝土芯顶面位置处设有封堵板;封堵板上方的泄水管中填有密封膏;止水板呈环状,焊接在泄水管的外侧壁上;碎石过滤层填充在泄水管的周围,且碎石过滤层的顶面与垫层的底面平齐;在碎石过滤层的外侧包裹有土工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底板预留降水管井施工工序复杂、后期易发生渗漏以及降水井在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期间被损坏或者停止运行的技术问题。行的技术问题。行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施工期间防止地下室上浮的降水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施工
,特别是一种施工期间防止地下室上浮的降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房地产项目开发速度加快,施工期间地下室上浮、底板冲切破坏等因为地下水问题导致的事故频发,此类事故通常由以下原因导致:1、因施工原因导致降水井损坏,无法降水;2、后浇带封闭、基坑肥槽回填后,没有降水措施,同时车库顶板未覆土,车库结构抗浮不足;3、抗浮水位取值有误,实际水位超过抗浮设计水位。
[0003]目前常规的底板预留降水管井存在施工工序复杂、后期易发生渗漏等问题,同时因为管理问题,基坑阶段降水井在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期间,往往被损坏或者停止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施工期间防止地下室上浮的降水结构,要解决传统的底板预留降水管井施工工序复杂、后期易发生渗漏以及降水井在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期间被损坏或者停止运行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施工期间防止地下室上浮的降水结构,用以降低基础底板下方的地下水位;所述基础底板中设置有集水井,基础底板的底部设置有垫层;所述降水结构包括有泄水管、止水板和碎石过滤层;所述泄水管设置在集水井的底部,并且泄水管的下端伸入垫层下方的土体中;所述泄水管的侧壁上、位于土体中的部位上间隔开设有泄水孔道;所述泄水孔道在泄水管的侧壁上呈梅花形布置,相邻泄水孔道之间的间距为30mm~35mm;所述泄水孔道为倾斜形孔道,且在泄水管的侧壁上由外而内逐渐向上倾斜;所述泄水管的管道内部填充有膨胀混凝土芯,并且膨胀混凝土芯的顶面低于泄水管的顶端;所述泄水管的管道内部、位于膨胀混凝土芯的顶面位置处设置有封堵板;在封堵板上方的泄水管中填充有密封膏;所述止水板呈环状,焊接在泄水管的外侧壁上;所述碎石过滤层填充在泄水管的周围,并且碎石过滤层的顶面与垫层的底面平齐;在碎石过滤层的外侧包裹有土工布。
[0007]优选的,所述泄水管的管径为不小于100mm,泄水管下端伸入垫层下方土体中的长度为不小于600mm。
[0008]优选的,所述封堵板与泄水管之间焊接连接,封堵板顶端之间的间距为50mm~100mm。
[0009]优选的,所述止水板的宽度为不小于100mm,止水板与集水井底部之间的间距为1/2基础底板的厚度;止水板与垫层之间的间距为1/2基础底板的厚度。
[0010]优选的,所述碎石过滤层的外径与内径之差为不小于200mm。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的降水结构施工简单,泄水管直接预埋在基础底板结构中,无需维
护;本申请的降水结构将基础底部的水引入地下室集水坑,抗浮直接有效,成本低廉,且封堵后无渗漏风险;设置此装置,可有效避免施工期间地下室抗浮破坏问题。
[0013]2、本技术中的过滤层由土工布包裹10mm~50mm直径级配碎石组成,置于泄水管外侧的土中;封闭钢板,封闭泄水管时,在浇筑膨胀混凝土灌芯后采用钢板与钢管焊接做法,保证隔水效果;油膏嵌满,在封闭钢板上方嵌满油膏,防止钢板生锈,并且隔绝渗水。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中降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中泄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中泄水管设置在碎石过滤层中的水平切面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1-泄水管、2-止水板、3-碎石过滤层、4-膨胀混凝土芯、5-密封膏、6-封堵板、7-基础底板、8-集水井、9-垫层、10-泄水孔道、11-土工布。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

3所示,这种施工期间防止地下室上浮的降水结构,用以降低基础底板7下方的地下水位;所述基础底板7中设置有集水井8,基础底板7的底部设置有垫层9;所述降水结构包括有泄水管1、止水板2和碎石过滤层3;所述泄水管1设置在集水井8的底部,并且泄水管1的下端伸入垫层9下方的土体中;所述泄水管1的侧壁上、位于土体中的部位上间隔开设有泄水孔道10;所述泄水孔道10在泄水管1的侧壁上呈梅花形布置,相邻泄水孔道10之间的间距为30mm~35mm;所述泄水孔道10为倾斜形孔道,且在泄水管1的侧壁上由外而内逐渐向上倾斜;所述泄水管1的管道内部填充有膨胀混凝土芯4,并且膨胀混凝土芯4的顶面低于泄水管1的顶端;所述泄水管1的管道内部、位于膨胀混凝土芯4的顶面位置处设置有封堵板6;在封堵板6上方的泄水管1中填充有密封膏5;所述止水板2呈环状,焊接在泄水管1的外侧壁上;所述碎石过滤层3填充在泄水管1的周围,并且碎石过滤层3的顶面与垫层9的底面平齐;在碎石过滤层3的外侧包裹有土工布11。
[0020]本实施例中,所述泄水管1的管径为不小于100mm,泄水管1下端伸入垫层9下方土体中的长度为不小于600mm。
[0021]本实施例中,所述封堵板6与泄水管1之间焊接连接,封堵板6顶端之间的间距为50mm~100mm。
[0022]本实施例中,所述止水板2的宽度为不小于100mm,止水板2与集水井8底部之间的间距为1/2基础底板7的厚度,止水板2与垫层9之间的间距为1/2基础底板7的厚度。
[0023]本实施例中,所述碎石过滤层3的外径与内径之差为不小于200mm。
[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碎石过滤层3中级配碎石的直径为10mm~50mm,碎石过滤层3的厚度为600mm,直径为500mm。
[0025]这种降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0026]步骤一:碎石过滤层3制作:用土工布11包裹10mm~50mm直径级配碎石作为碎石过滤层3,高度为不小于600mm,直径不小于500mm。
[0027]步骤二,碎石过滤层3的预埋:将土工布11包裹碎石过滤层3,在浇筑垫层9前预埋
入土体中。
[0028]步骤三,泄水管1的预埋:在碎石过滤层3中插入泄水管1并固定。
[0029]步骤四,浇筑垫层9的混凝土和基础底板7的混凝土。
[0030]步骤五,泄水减压:施工期间通过泄水管1排出地下水,并抽出,降低地下水位的标高。
[0031]步骤六:泄水管1的封堵:待地下室顶板覆土完成后,用膨胀混凝土芯4封堵泄水管1,并采用封堵板6与泄水管1焊接,保证隔水效果。
[0032]步骤七,在封堵板6上方嵌满密封膏5,至此施工完毕。
[0033]本实施例中,在步骤三泄水管1预埋之前先进行泄水管1的制作:取直径不小于100mm的镀锌钢管,滤水段长度为不小于600mm,对滤水段进行梅花形开孔,孔直径10mm,孔中心距30mm~35mm;在钢管上焊接3mm厚、宽度不小于100mm的止水板2。
[0034]上述实施例并非具体实施方式的穷举,还可有其它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期间防止地下室上浮的降水结构,用以降低基础底板(7)下方的地下水位,且防止基础底板(7)上浮;基础底板(7)的底部设置有垫层(9);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底板(7)中设置有集水井(8);所述降水结构包括有泄水管(1)、止水板(2)和碎石过滤层(3);所述泄水管(1)设置在集水井(8)的底部,并且泄水管(1)的下端伸入垫层(9)下方的土体中;所述泄水管(1)的侧壁上、位于土体中的部位上间隔开设有泄水孔道(10);所述泄水孔道(10)在泄水管(1)的侧壁上呈梅花形布置,相邻泄水孔道(10)之间的间距为30mm~35mm;所述泄水孔道(10)为倾斜形孔道,且在泄水管(1)的侧壁上由外而内逐渐向上倾斜;所述泄水管(1)的管道内部填充有膨胀混凝土芯(4),并且膨胀混凝土芯(4)的顶面低于泄水管(1)的顶端;所述泄水管(1)的管道内部、位于膨胀混凝土芯(4)的顶面位置处设置有封堵板(6);在封堵板(6)上方的泄水管(1)中填充有密封膏(5);所述止水板(2)呈环状,焊接在泄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礼春
申请(专利权)人:新城控股集团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