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化静脉穿刺教具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0643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视化静脉穿刺教具平台,包括有底座、仿生皮肤、仿生血管和连接座,所述连接座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仿生血管的两端与所述连接座连接,所述仿生皮肤包覆于所述仿生血管的外表面。上述可视化静脉穿刺教具平台能够模拟人体血管形状,使用者在上述可视化静脉穿刺教具平台练习时可以模拟实际静脉穿刺,使在上述穿刺教具平台上进行静脉穿刺练习更接近临床操作,提升静脉穿刺经验,提高临床实际操作能力。高临床实际操作能力。高临床实际操作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视化静脉穿刺教具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教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视化静脉穿刺教具平台。

技术介绍

[0002]皮下静脉穿刺是医院里最常见的医疗操作之一,是临床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手段。静脉穿刺临床一般会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目视法,也就是用裸视的方式来定位血管,因为部分人群静脉位置比较浅,也很突出,所以只要肉眼就能看到血管的位置;另一种是触摸法,这种方法需要多年临床经验,通过触摸皮肤来分辨出血管和周围组织的触感,从而分辨出血管的位置。但是,这两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因为患者的特殊情况发生静脉访问困难(DVA),比如说婴幼儿儿童患者、肥胖患者、浮肿患者等本身不容易看到静脉的患者,或者是多次化疗患者、血管弹性差患者、急救、休克、血容量急剧减少、血管塌陷患者等,进而容易造成医护人员静脉穿刺多次不成功的问题。
[0003]目前,静脉穿刺在临床上主要靠人工操作,是否能一针穿刺成功完全依靠医护人员的经验,即通过血管部位的选择、穿刺进针角度、穿刺深度、血管回血进针角度及血管留置位置等,确定穿刺是否成功及静脉输液是否遗漏等,对于在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及从事临床工作时间不长的医护人员来讲,准确地选择血管,掌握进针角度和深度具有一定难度。
[0004]中国专利(专利号为201910484639.4)公开了一种利用3D打印结合翻模工艺制造人体仿生血管的方法,通过上述方法制成的仿生血管更接近人体结构,学生在穿刺应用了该仿生血管的静脉穿刺注射教具时更接近临床,然而目前市场上静脉穿刺注射教具仅能模拟一款血管形状,使学生或者医护人员不能模拟其他部位静脉注射及各年龄层次中人体血管结构,在该产品上进行大量练习不能提高临床实际操作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视化静脉穿刺教具平台,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能够模拟人体血管形状。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可视化静脉穿刺教具平台,包括有底座、仿生皮肤、仿生血管和连接座,所述连接座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仿生血管的两端与所述连接座连接,所述仿生皮肤包覆于所述仿生血管的外表面。
[0008]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仿生血管的形状可以为直线、曲线、分叉状等形状。
[0009]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连接座上设有血管接口,所述血管接口嵌入至所述仿生血管中。
[0010]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血管接口的形状为圆锥体。
[0011]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血管接口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仿生血管的端部抵接。
[0012]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连接座上还设有单向软塞阀,所述单向软塞阀设于所述血管接口中。
[0013]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其进一步设有摄像头和显示器,所述摄像头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显示器与所述摄像头电连接。
[0014]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摄像头上设有刻度。
[0015]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其进一步设有测量尺,所述测量尺设于所述底座上。
[0016]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其进一步设有加压装置,所述加压装置与所述仿生血管连接。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上述可视化静脉穿刺教具平台能够模拟人体血管形状,使用者在上述可视化静脉穿刺教具平台练习时可以模拟实际静脉穿刺,使在上述穿刺教具平台上进行静脉穿刺练习更接近临床操作,提升静脉穿刺经验,提高临床实际操作能力。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涉及的可视化静脉穿刺教具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涉及的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涉及的血管接口的剖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涉及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如图1所示,一种可视化静脉穿刺教具平台,包括有底座1、仿生皮肤(图中未显示)、仿生血管2、连接座3、摄像头组件4、显示器组件5、测量尺6和加压装置,连接座3设置于底座1上,仿生血管2的两端与连接座3连接,仿生皮肤包覆于仿生血管2的外表面,仿生皮肤为仿生硅胶块,仿生血管2是由硅橡胶制作而成,便于真实模拟穿刺血管感觉,仿生血管2的形状分布可以为直线、曲线、分叉状等各种形状,便于模拟人体真实血管形状,更便于使用者熟悉人体结构,模拟练习效果更佳,仿生皮肤的厚度为0.3

1.5mm,且能够模拟不同年龄层的皮肤结构,能够让使用者模拟穿刺不同皮肤厚度、不同皮肤结构的人群,增强临床操作能力,测量尺8设于底座1上,摄像头组件4设于底座1的一侧,摄像头组件4与显示器组件5电连接,角度支架5设置连接座2的底部,用于调整连接座2的倾斜角度,能够方便使用者调整方便穿刺的角度,加压装置与静脉穿刺砖连接,用于模拟穿刺成功时回血的情况,使用者进行模拟时,摄像头组件4能够实时录制整个穿刺过程,并将图像通过网络显示在显示器组件5上,方便使用者事后进行观察,直观的了解自己穿刺过程的优缺点,及时进行改正。测量尺6上设有刻度、网格和数字标识,能够方便使用者观察入针的位置和穿刺角度等,并透过显示器组件5显示出来,更加直观的帮助使用者的学习。在本实施例中,加压装置可以为针管,通过针管向仿生血管1中注射一定量血液,使仿生血管2内的压力大于外部压力;加压装置也可以为吊瓶中的血液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为仿生血管2持续提供血液,维持仿生血管2内
的血压。
[0024]具体的,仿生血管2可以根据人体血管解剖部位置的血管位置、形状,通过结构粘剂固定血管外形轮廓,在本实施例中,结构粘剂可以为热塑性树脂胶粘剂、低温双固化胶或者橡胶型胶粘剂,便于仿生血管2塑型。其中,热塑性树脂胶粘剂以热塑性树脂如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乙烯醇缩醛等为主要原料制成,热塑性树脂胶粘剂遇热变软,冷却变硬,有较好的粘附性和弹性;低温双固化胶是以丙烯酸树脂与氢化环氧树脂复配制成;橡胶型胶粘剂以合成橡胶或改性的天然橡胶如氯丁橡胶、丁腈橡胶、聚硫橡胶等原料制成。
[0025]请结合图2和图3所示,连接座3上设有血管接口31,血管接口31嵌入至仿生血管2中,两个血管接口31将仿生血管2卡紧,使仿生血管2能够固定在两个连接座3之间,防止在穿刺的过程中仿生血管2发生移动,血管接口31的形状为圆锥体状,便于将血管接口31的端头与仿生血管2连接,血管接口31上设有卡槽311,卡槽311与仿生血管2的端部抵接,能够将仿生血管2卡紧,卡槽311设有多个,能够固定不同尺寸的仿生血管2。连接座3上还设有单向软塞阀32,单向软塞阀32设于血管接口31中,单向软塞阀32将血液封存在仿生血管2中,避免仿生血管2中的血液从单向软塞阀32流出。
[0026]请参考图4所示,底座1底部设有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视化静脉穿刺教具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仿生皮肤、仿生血管和连接座,所述连接座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仿生血管的两端与所述连接座连接,所述仿生皮肤包覆于所述仿生血管的外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化静脉穿刺教具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血管的形状可以为直线、曲线、分叉状等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视化静脉穿刺教具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上设有血管接口,所述血管接口嵌入至所述仿生血管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视化静脉穿刺教具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接口的形状为圆锥体。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视化静脉穿刺教具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接口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仿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祥鹏赵彩云孟凡廷孟庆和管明田赵立亭李兰香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雀鹏医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