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0620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冷装置,包括变温室、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相互连接形成制冷回路的压缩机、冷凝器、制冷支路;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热管、控制所述热管通断的电磁阀,所述热管的蒸发段靠近所述冷凝器设置,所述热管的冷凝段与所述变温室的变温内胆相接触;该设计既可有效利用冷凝器废热,相较于单纯采用辅助加热丝的方案又能够减少变温室实现全变温时的耗电,具有节能高效的效果。具有节能高效的效果。具有节能高效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冷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制冷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能效果较好的制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居家生活中对食物储藏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要求越来越强烈,因此,应运而生了一种带变温室的冰箱,该种冰箱中变温室内的温度可单独调节,以满足用户储藏多种物品的需求。
[0003]现有的冰箱一般在变温室内设置加热丝,在变温室自冷冻模式向冷藏模式转换时,启动加热丝给所述变温室提供热量,而加热丝的加热速度较快,导致变温室内的温度波动较大,且变温室内各区域温差也较大,同时,也增加了安全隐患,并增大了耗电量。
[0004]第CN105698463A号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冰箱,包括第一变温室以及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冷凝加热管、连接管路和切换装置,冷凝加热管位于第一变温室内,所述切换装置被构造成在连通排气口和冷凝加热管的第一切换位置和连通排气口和连接管路的第二切换位置之间可切换,在第一变温室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切换装置切换至第一切换位置,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冷凝加热管相连通,此时,高温高压气态冷媒自压缩机的排气口进入所述冷凝加热管,并在冷凝加热管中放热液化,此时,可将高温高压气态冷媒中的热量释放至第一变温室内,使得第一变温室内的温度升高以达到上述预设温度,使用冷凝加热管代替传统的加热丝,有效减少了第一变温室内的温度波动,并极大地降低了能耗。但是,在需要给第一变温室升温时,也需要启动所述制冷系统,虽能够给第一变温室提供热量,也会导致蒸发器产生的冷量的流失,同时,压缩机频繁启停易造成压缩机损坏。
[0005]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制冷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效果较好的制冷装置。
[0007]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制冷装置,包括变温室、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相互连接形成制冷回路的压缩机、冷凝器、制冷支路;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热管、控制所述热管通断的电磁阀,所述热管的蒸发段靠近所述冷凝器设置,所述热管的冷凝段与所述变温室的变温内胆相接触。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热管还包括连接所述蒸发段与冷凝段的连接段,所述电磁阀设于所述连接段。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冷凝器与所述热管的蒸发段并排相连。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冷凝风机,所述热管的蒸发段位于所述冷凝器的出风侧。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热管的蒸发段固定于所述冷凝器
上。
[00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热管的冷凝段贴设于所述变温内胆上。
[00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贴设于所述变温内胆上的辅助加热丝。
[001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变温室包括第一变温室、第二变温室,所述制冷支路包括给所述第一变温室以及第二变温室提供冷量的变温蒸发器;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将所述变温蒸发器产生的冷量分别输送至第一变温室、第二变温室的第一变温风道、第二变温风道,所述第一变温风道内设有第一变温风门,所述第二变温风道内设有第二变温风门。
[0015]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冷冻室以及冷藏室,所述制冷支路还包括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端相连接的双通阀、与所述变温支路相并联的第一连接管路、连接于所述变温支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路的出口端的冷冻支路,所述第一连接管路、变温支路分别连接于所述双通阀的两个出口端;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将所述冷冻支路产生的冷量输送至冷藏室内的冷藏风道、设于所述冷藏风道内的冷藏风门、将所述冷冻支路产生的冷量输送至冷冻室内的冷冻风道。
[001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冷冻室以及冷藏室,所述制冷支路还包括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端相连接的三通阀、与所述变温支路相并联的冷藏支路以及第二连接管路、连接于所述变温支路、冷藏支路与第二连接管路的出口端的冷冻支路,所述变温支路、冷藏支路、第二连接管路分别连接于所述三通阀的三个出口端。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的制冷装置中设置将冷凝器的热量传输给变温室的热管,该设计既可有效利用冷凝器废热,相较于单纯采用辅助加热丝的方案又能够减少变温室实现全变温时的耗电,具有节能高效的效果;同时,能够有效减少了变温室内的温度波动,并极大地降低了能耗。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中的制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中有关冷凝器与蒸发段之间的换热方式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中有关冷凝器与蒸发段之间的换热方式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中有关制冷系统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中有关制冷系统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请参照图1

图5所示,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
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4]请参图1

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制冷装置100,包括变温室1、制冷系统2、送风系统(未图示)、热管3、控制所述热管3通断的电磁阀4、控制器,所述制冷系统2、送风系统、电磁阀4均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
[0025]所述控制器可沿用现有制冷装置100中的控制器,如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0026]所述制冷系统2包括相互连接形成制冷回路的压缩机21、冷凝器22、制冷支路,所述制冷支路包括给所述变温室1提供冷量的变温支路23,所述变温支路23包括变温毛细管231、连接于所述变温毛细管231的出口端的变温蒸发器232。
[0027]所述送风系统包括将所述变温蒸发器232产生的冷量输送至所述变温室1内的变温风道、设于所述变温风道内的变温风机,通过启动所述变温风机将所述变温蒸发器232产生的冷量经所述变温风道输送至所述变温室1内,以给所述变温室1提供冷量。
[0028]在所述变温室1自冷藏模式向冷冻模式切换,或者在所述变温室1需要制冷时,启动所述压缩机21以及变温风机,给所述变温室1提供冷量。
[0029]所述热管3的蒸发段31靠近所述冷凝器22设置,所述热管3的冷凝段32与所述变温室1的变温内胆10相接触,在所述电磁阀4打开时,所述热管3处于导通状态,能够将所述冷凝器22上的热量传至变温室1内,使所述变温室1内的温度升高,从而使所述变温室1自冷冻模式切换至冷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装置,包括变温室、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相互连接形成制冷回路的压缩机、冷凝器、制冷支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热管、控制所述热管通断的电磁阀,所述热管的蒸发段靠近所述冷凝器设置,所述热管的冷凝段与所述变温室的变温内胆相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还包括连接所述蒸发段与冷凝段的连接段,所述电磁阀设于所述连接段。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与所述热管的蒸发段并排相连。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冷凝风机,所述热管的蒸发段位于所述冷凝器的出风侧。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的蒸发段固定于所述冷凝器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的冷凝段贴设于所述变温内胆上。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贴设于所述变温内胆上的辅助加热丝。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温室包括第一变温室、第二变温室,所述制冷支路包括给所述第一变温室以及第二变温室提供冷量的变温支路,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杰张欢杨发林苏广义刘乐闫家文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