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佩戴的长距离通勤用防疲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0487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新型提供一种便于佩戴的长距离通勤用防疲劳装置,包括底壳、固定座和导向杆,所述的底壳的顶端安装有端壳,且端壳的顶端安装有顶盖;所述的底壳的内部安装有主控蓝牙模块,且底壳的内部安装有放电杆;所述的放电杆关于主控蓝牙模块的轴心线呈对称式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放电杆的底部均贯穿底壳的底部;所述的底壳的底部安装有血氧传感器,且血氧传感器与主控蓝牙模块电性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新型整体结构紧凑小巧,外观与手表类似,且设置有绑带,可以整体环绕固定在驾驶员的手臂上,整体重量小,且佩戴在手臂上相较于佩戴在手腕处,不易对驾驶员的手臂产生影响,且固定在手臂位置可以使血氧传感器更好地贴合驾驶员的手臂皮肤,确保检测效果。确保检测效果。确保检测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佩戴的长距离通勤用防疲劳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新型涉及疲劳驾驶预防相关
,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佩戴的长距离通勤用防疲劳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疲劳驾驶极易引起交通事故,是指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驾驶人睡眠质量差或不足,长时间驾驶车辆,容易缺乏内源氧出现疲劳,驾驶疲劳会影响到驾驶人的注意、感觉、知觉、思维、判断、意志、决定和运动等诸方面,疲劳后继续驾驶车辆,会感到困倦瞌睡,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判断能力下降,甚至出现精神恍惚或瞬间记忆消失,出现动作迟误或过早,操作停顿或修正时间不当等不安全因素,极易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陆运是目前最主要的运输方式,而陆运依赖货运司机,大部分的货运司机为了保持工作效率常常昼夜颠倒长时间进行驾驶,因疲劳驾驶出现交通事故也常有发生,为了降低此类事件的发生,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的长距离驾驶警示装置。
[0003]而目前使用的警示装置,在驾驶过程中,通常是通过摄像头对驾驶员的面部特征进行持续扫描,在发现驾驶员出现疲劳驾驶倾向时,通常是通过语音进行警示,这种警示方式在针对重度疲劳的驾驶员时,常常被忽略,而在驾驶过程中,当驾驶员脸部出现明显疲劳驾驶的迹象时,往往驾驶员已进入浅度睡眠状态,因此在使用时存在弊端。
[0004]专利技术新型内容
[0005]针对上述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新型提供一种便于佩戴的长距离通勤用防疲劳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佩戴的长距离通勤用防疲劳装置,包括底壳、固定座和导向杆,所述的底壳的顶端安装有端壳,且端壳的顶端安装有顶盖;所述的底壳的内部安装有主控蓝牙模块,且底壳的内部安装有放电杆;所述的放电杆关于主控蓝牙模块的轴心线呈对称式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放电杆的底部均贯穿底壳的底部;所述的底壳的底部安装有血氧传感器,且血氧传感器与主控蓝牙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的端壳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且端壳与主控蓝牙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的端壳的底部开设有通槽,且通槽关于端壳的轴心线呈对称式设置有两个;所述的固定座关于端壳的轴心线成对称式设置有两组,且每组固定座均关于通槽的轴心线呈对称式设置有两个,同时两个固定座分别安装在一个通槽的顶部两端;所述的导向杆关于端壳的轴心线呈对称式设置有两组,且每组导向杆均呈对称式设置有四个,同时每组导向杆均设置在同一组的两个固定座之间;每一组所述的导向杆上均安装有滑座。
[0007]作为优化,所述的滑座与导向杆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且滑座的一侧与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一侧的固定座固定连接,且另一侧的固定座靠近滑座的一端开设有内槽,同时内槽内安装有压电陶瓷片;所述的压电陶瓷片通过导线与放电杆电性连接。
[0008]作为优化,所述的滑座远离复位弹簧的一端安装有撞针,且撞针的直径小于内槽
的内径,同时撞针的长度大于内槽的深度;所述的滑座、导向杆和复位弹簧组成伸缩结构。
[0009]作为优化,所述的滑座的顶端与连接板相连接,且连接板的顶部一侧安装有啮合条;所述的啮合条与传动盘相连接,且传动盘安装在顶盖的底部。
[0010]作为优化,所述的顶盖的顶端一侧安装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贯穿顶盖的顶部与驱动盘转动连接;所述的驱动盘与啮合盘啮合连接,且啮合盘贯穿顶盖的底部与传动盘相连接;所述的驱动盘和啮合盘均安装在顶盖的内部,且驱动盘和啮合盘与顶盖的连接方式均为转动连接。
[0011]作为优化,所述的传动盘呈半齿轮结构,且传动盘与啮合条的连接方式为啮合连接,同时传动盘、啮合条和滑座组成滑动结构。
[0012]作为优化,所述的顶盖顶部另一端安装有显示屏,且显示屏与主控蓝牙模块电性连接。
[0013]作为优化,所述的底壳的外壁两端分别与绑带的两端相连接,且绑带与底壳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
[0014]本专利技术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专利技术新型整体结构紧凑小巧,外观与手表类似,且设置有绑带,可以整体环绕固定在驾驶员的手臂上,整体重量小,且佩戴在手臂上相较于佩戴在手腕处,不易对驾驶员的手臂产生影响,且固定在手臂位置可以使血氧传感器更好地贴合驾驶员的手臂皮肤,确保检测效果;
[0016]2、本专利技术新型设置有传动盘、啮合条、驱动电机、驱动盘和啮合盘,在启动时,通过驱动电机配合驱动盘和啮合盘带动传动盘转动,当传动盘转动时,传动盘侧边的齿槽结构与啮合条相互啮合,可以拉动啮合条带动两端的滑座同步滑动进而挤压复位弹簧,而当传动盘与啮合条脱离连接后,释放后的复位弹簧可以快速推动滑座恢复至初始位置,同时带动撞针高速撞击压电陶瓷片,同时通过转动的传动盘,可以进行多次循环操作;
[0017]3、本专利技术新型设置有放电杆、压电陶瓷片、撞针和复位弹簧,通过血氧传感器对驾驶员的心跳状态及血氧饱和度进行实时检测,当检测结果出现大幅度的波动时,通过拉动滑座挤压复位弹簧,通过压缩后的复位弹簧积蓄机械势能,进而快速推动撞针撞击压电陶瓷片,由于压电陶瓷片具有可以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特性,产生高压但电流小的电弧,将电流通过导线传导到放电杆,进而对驾驶员的手臂皮肤进行刺激,会产生短暂的强烈刺激感,使犯困的驾驶员可以瞬间清醒,同时这种机械式的发电方式,不依赖蓄电池即可产生高压,提高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新型便于佩戴的长距离通勤用防疲劳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新型便于佩戴的长距离通勤用防疲劳装置中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新型便于佩戴的长距离通勤用防疲劳装置的俯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专利技术新型便于佩戴的长距离通勤用防疲劳装置图3中B

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0022]图5是本专利技术新型便于佩戴的长距离通勤用防疲劳装置图3中A

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0023]图6是本专利技术新型便于佩戴的长距离通勤用防疲劳装置中端壳的内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4]图7是本专利技术新型便于佩戴的长距离通勤用防疲劳装置中端壳的内部结构平面示意图。
[0025]图8是本专利技术新型便于佩戴的长距离通勤用防疲劳装置图7中C

C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0026]图9是本专利技术新型便于佩戴的长距离通勤用防疲劳装置的正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是本专利技术新型便于佩戴的长距离通勤用防疲劳装置图9中D

D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0028]图11是本专利技术新型便于佩戴的长距离通勤用防疲劳装置图6中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9]图12是本专利技术新型便于佩戴的长距离通勤用防疲劳装置图8中F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
[0031]1、底壳;2、主控蓝牙模块;3、放电杆;4、血氧传感器;5、端壳;6、蓄电池;7、通槽;8、固定座;9、导向杆;10、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佩戴的长距离通勤用防疲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1)、固定座(8)和导向杆(9),所述的底壳(1)的顶端安装有端壳(5),且端壳(5)的顶端安装有顶盖(16);所述的底壳(1)的内部安装有主控蓝牙模块(2),且底壳(1)的内部安装有放电杆(3);所述的放电杆(3)关于主控蓝牙模块(2)的轴心线呈对称式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放电杆(3)的底部均贯穿底壳(1)的底部;所述的底壳(1)的底部安装有血氧传感器(4),且血氧传感器(4)与主控蓝牙模块(2)电性连接;所述的端壳(5)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6),且端壳(5)与主控蓝牙模块(2)电性连接;所述的端壳(5)的底部开设有通槽(7),且通槽(7)关于端壳(5)的轴心线呈对称式设置有两个;所述的固定座(8)关于端壳(5)的轴心线成对称式设置有两组,且每组固定座(8)均关于通槽(7)的轴心线呈对称式设置有两个,同时两个固定座(8)分别安装在一个通槽(7)的顶部两端;所述的导向杆(9)关于端壳(5)的轴心线呈对称式设置有两组,且每组导向杆(9)均呈对称式设置有四个,同时每组导向杆(9)均设置在同一组的两个固定座(8)之间;每一组所述的导向杆(9)上均安装有滑座(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佩戴的长距离通勤用防疲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座(12)与导向杆(9)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且滑座(12)的一侧与复位弹簧(2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复位弹簧(23)的另一端与一侧的固定座(8)固定连接,且另一侧的固定座(8)靠近滑座(12)的一端开设有内槽(10),同时内槽(10)内安装有压电陶瓷片(11);所述的压电陶瓷片(11)通过导线(24)与放电杆(3)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佩戴的长距离通勤用防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